期刊文献+

孟子“仁政”观念及其当代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孟子"仁政"的核心是"亲民","亲民"不仅仅是情感上的,还体现在制度安排上。孟子之所以提出如此之"仁政",是基于"义"的原则来变革当时的社会制度,以求使社会达到公正、有序。"仁政"的基础是"不忍人之心",而"不忍人之心"是一种"本源情感",正是本源情感的"不忍人之心"使孟子的"仁政"成为了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些,重新研究"仁政"具有当代意义。
出处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09年第9期108-111,共4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关键词 仁政 仁爱 亲民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7

  • 1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和目标》[M].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9-10页.
  • 2《礼记》,《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 1980年。
  • 3《老子》.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本,《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7年版.
  • 4《论语·子路》:见《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中华书局,1980.
  • 5《面向生活本身的儒学——黄玉顺“生活儒学”自选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 6《爱与思——生活儒学的观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 7《周易·贲彖传》,见《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中华书局,1980.
  • 8《老子》第40章,见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本,《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7.
  • 9《老子》第14章,见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本,《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7.
  • 10《论语集注·里仁》,见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

共引文献2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