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生价值视阈中的荣辱感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道德情感的荣辱感能促使个体知"道"、欲"善"、致"诚"。荣辱感能促进主体对以善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伦理精神的把握,并将其提升为良知。荣辱感还是推动人们求荣行善的内在动力和心理基础,且将这种善欲升华为实践中守仁行义的美德操守。
作者
廉清
机构地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1-104,共4页
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基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引进人才课题
关键词
知“道”
欲“善”
致“诚”
分类号
B82-052 [哲学宗教—伦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李建华.
王阳明道德情感理论蠡测[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8(1):73-78.
被引量:2
2
[英]休谟 关文运译.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
[德]舍勒.价值的颠覆[M].北京:三联书店,1997..
4
[英]亨利·西季威克.伦理学方法[M].廖申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5
王先谦.诸子集成·荀子集解·不苟篇[M].北京:中华书局,1987.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李建华.
道德主体的情感规定[J]
.求索,1990(1):72-74.
被引量:2
2
李建华,陈芬.情理与伦理: 一种历史的阶段性诠释[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7(02).
共引文献
49
1
杨占营.
社会责任与企业宪章[J]
.管理科学,2005,18(1):7-14.
被引量:4
2
唐桂丽.
论休谟认识论的人性前提[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58(1):22-26.
3
陈淑智,杨晓玲.
“两性”碰撞下的环境资源产权保护[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8(6):26-29.
被引量:1
4
严存生.
道德性:法律的人性之维——兼论法与道德的关系[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25(1):3-14.
被引量:38
5
何生根,周慧.
论学术自由的法律界限[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25(2):57-71.
被引量:14
6
王延川.
契约信守何以可能——契约结构的文化分析[J]
.河北法学,2007,25(5):71-75.
被引量:1
7
张镇寰.
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J]
.思想战线,2007,33(3):131-135.
被引量:3
8
刘亚娟,吴荣先.
道德心理学理论综述[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5):180-182.
被引量:1
9
倪勇.
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及其当代走向[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60(4):446-452.
被引量:4
10
刘德林.
学生怨恨感的内涵、成因及其危害[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5(2):136-139.
同被引文献
11
1
杨峻岭,刘东峰.
全国“社会公德建设理论与实践”学术会议综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1):78-80.
被引量:7
2
万宗节.
试论道德意志品质差异对道德行为的影响[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2,27(6):40-42.
被引量:6
3
余俊宣,寇彧.
自私行为的传递效应[J]
.心理科学进展,2015,23(6):1061-1069.
被引量:10
4
李志强.
再谈如何评价当前社会道德状况——从三组道德事件说起[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5,27(2):1-5.
被引量:1
5
顾俊杰.
雪为谁扫——论社会治理的四项规则[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6):104-109.
被引量:1
6
赵秉峰.
自私产生和存在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5):22-24.
被引量:1
7
陈丽芬,郭文雅.
争论与共识: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状况评估[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7(2):31-35.
被引量:1
8
李建华.
党员领导干部的道德定力要过硬[J]
.红旗文稿,2017(13):18-19.
被引量:6
9
孙旭鹏,赵文丹.
网络时代“慎独”的伦理价值[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3(4):17-22.
被引量:2
10
陈子循.
社会认知理论视域下大众媒介社会公德教育的功效探析[J]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42(1):54-58.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刘若阳,王维国.
当前社会公德突出问题分析[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2,8(6):67-7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蔡丽.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民道德建设研究:历程、热点与展望[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23,25(4):64-73.
2
于海菊.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路径研究——以东营市为例[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24,37(5):46-50.
1
彭世良.
人文价值视阈下,浅析生命科技与生命伦理的融合[J]
.改革与开放,2012(03X):173-174.
2
段治乾.
市场经济的制度伦理探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9(5):70-75.
被引量:8
3
刘永富.
“荣辱观”与“荣辱感”辨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6):60-62.
4
朱彦明.
尼采价值视阈中的“科学的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2008(5):23-26.
被引量:3
5
段虹.
审美价值视阈内情感的缺失与回归[J]
.北方论丛,2007(6):115-118.
被引量:2
6
周兰珍.
论科学发展观为中国生态伦理建设提供的价值视阈[J]
.社会主义研究,2008(1):9-10.
被引量:3
7
吴端.
实践“八荣八耻”构建和谐班级[J]
.科学咨询,2006(12X):13-13.
8
詹世友.
荣辱感的两个层次与行政人格的塑造[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3):1-5.
9
李谧.
价值视阈中的“以人为本”[J]
.蚌埠党校,2009,0(3):21-23.
10
张刚雁.
王阳明及王学简述[J]
.资料通讯,2002(3):29-31.
被引量:1
道德与文明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