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125,共5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2
-
1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62页.
-
2《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76页.
共引文献22
-
1丁立群.社会主义:平等、民主与自由——德拉-沃尔佩的社会主义理论[J].哲学研究,2003(2):27-32.
-
2王晓升.从类的历史到个人的活动的历史——论马克思历史主体观念的演变[J].探索,2002(4):67-71. 被引量:2
-
3金薇吟.素质教育演变史:人的异化与复归[J].学海,2004(5):151-155. 被引量:1
-
4万健琳.自由、民主与社会主义合法性——论《卢梭与马克思》的当代意义[J].江汉论坛,2005(12):75-78.
-
5李招忠.马克思恩格斯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江汉论坛,2006(2):86-88. 被引量:1
-
6王本朝.论老舍文学创作的民粹思想倾向[J].民族文学研究,2006,24(4):43-48. 被引量:6
-
7吴芳.谈卢梭东方式自然观[J].国外理论动态,2008(1):80-82.
-
8左亚文.论和谐思维、矛盾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J].哲学研究,2009(5):36-42. 被引量:10
-
9陈秉公.论“人格结构与选择”图型理论及其知识系统建构[J].江汉论坛,2011(3):132-139. 被引量:5
-
10舒红跃.人在“谁”与“什么”的延异中被发明——解读贝尔纳·斯蒂格勒的技术观[J].哲学研究,2011(3):93-10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14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8.
-
2西方文论选(上).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508-509.
-
3[法]路易·加迪等,.文化与时间[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
4[英]L·T·霍布豪斯(Leonard T·Hobhouse) 著,汪淑钧 译.形而上学的国家论[M]. 商务印书馆, 1997
-
5邹诗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生存论阐释[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9(1):25-32. 被引量:6
-
6邹诗鹏.为什么要反省人类中心主义?[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2):16-21. 被引量:1
-
7何传启.科技革命与世界现代化——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方向和挑战[J].江海学刊,2012(1):98-104. 被引量:20
-
8吴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元素:道家学说[J].思想战线,2012,38(2):37-40. 被引量:4
-
9孙晋康.立足现实 继往开来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胡锦涛同志7.23重要讲话精神[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2,14(8):4-6. 被引量:1
-
10景天魁.时空社会学:一门前景无限的新兴学科[J].人文杂志,2013(7):98-106. 被引量:37
-
1房荣军.高校档案编研与高校档案文化建设[J].档案天地,2016,0(8):39-41.
-
2次仁多布拉.新形势下西藏广播新闻行业发展之浅见[J].小说月刊(下半月),2015,0(7):31-31.
-
3刘洪涛,谢江南.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焦虑与因应之道[J].对外传播,2015(6):58-60. 被引量:4
-
4王琳华.信息时代下的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探析[J].科技传播,2014,6(19):259-259.
-
5虎永存.数字电视全球发展简况[J].现代声像档案,2002,4(2):13-14.
-
6郭景哲.德国之声向全球发展的步履及其启示[J].电视研究,2001(6):74-76. 被引量:2
-
7叶欣.媒介融合生态下手机电视内容产业机制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09(12):50-51.
-
8刘学和.数字化的美国高校图书馆信息咨询工作[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2000,10(2):60-63. 被引量:5
-
9刘康.全球传媒与中国国家形象[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6(6):7-10. 被引量:11
-
10刘康.如何打造丰富多彩的中国国家形象?[J].新闻大学,2008(3):1-6. 被引量: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