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布依族生计与耕牛文化的共变机制研究——以一个黔西南布依族村庄为例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生计和文化是人针对特定生存环境进行加工作用的结果。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认为生计衍生文化;二是生计是特殊文化创造的结果。这样的因果分析很容易陷入研究中"鸡和蛋"的谜面。调研中,发现生计从传统的种植业转向外出务工后,村庄原有的耕牛文化基本消失殆尽,而耕牛文化的消失使牛逐渐由一种"神圣的犁田工具"转变为商品牛,成为村庄的另一种生计手段。
机构地区 中国农业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09年第10期99-102,共4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1

  • 1秦红增.乡村社会两类知识体系的冲突[J].开放时代,2005(3):127-135. 被引量:22
  • 2黄应贵.作物、经济与社会:东埔社布农人的例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6):13-28. 被引量:10
  • 3李镇西.魂系山西[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山西卫星农网,下载日期2005-12-03.
  • 4蒋薇.植物改变世界[N].中国青年报,2005-11-09.
  • 5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七百弄、文华区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1964年,第8页.
  • 6黄淑娉,龚佩华.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方法[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 7罗素玫.性别区辨、阶序与社会:都阑阿美族的小米周期仪式[J].台湾人类学刊,2005,(1).
  • 8[美]科塔克(Conrad Phinip Kottak)文化人类学-文化多样性的探索[M].徐雨村译.台北:麦格罗希尔出版,2005.
  • 9阿图洛.瓦尔曼.玉米与资本主义-一个实现了全球霸权的植物杂种的故事[M].谷晓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 10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七百弄、文华区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R].1964.

共引文献22

同被引文献22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