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民族主义与帝国模式的终结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充分认识到了民族主义的破坏性和革命性。民族主义是历史上前两种帝国模式崩溃的根本动因之一。"新帝国论"存在众多缺陷,"新帝国模式"也摆脱不了未来历史的发展逻辑,即在今后的"民族主义时代"里,帝国模式将难于形成和维续,进而走向终结。
作者
张三南
谢丽萍
机构地区
河北省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Issues of Contemporary World Socialism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民族主义
帝国模式
“新帝国论”
终结
分类号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1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15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21
1
Robert Cooper, "Why We Still Need Empires", The Observer , April 7, 2002.
2
《马克思恩格斯论民族问题》(上册).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47页.
3
《列宁论民族问题》(上册),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229-230页.
4
郝时远.
重读斯大林民族(нация)定义——读书笔记之三:苏联多民族国家模式中的国家与民族(нация)[J]
.世界民族,2003(6):1-11.
被引量:18
5
王希恩.《批判、借助和吸纳-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民族主义论述的再认识》,载郝时远,周竞红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民族和民族问题理论》,第243页.
6
张三南.
“民族主义”的贬义化倾向[J]
.国际论坛,2002,4(2):50-55.
被引量:11
7
陈玉屏.
关于阶级、民族与民族主义的思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5):13-18.
被引量:16
8
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编.《斯大林论民族问题》,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第454页.
9
《列宁论民族问题》(下册),民族出版社,1987年版,第503页.
10
章国锋.
全球化、“帝国”与世界新秩序——“新帝国论”透视[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5):4-1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21
1
绫部恒雄,邹南星.
民族学者不了解“民族”[J]
.世界民族,1986(5):17-21.
被引量:2
2
N·M·帕瑞哈,郝时远.
经济与加拿大的民族社区[J]
.世界民族,1986(6):1-5.
被引量:1
3
Ю.В.勃罗姆列伊,汤正方.
族体和族体过程[J]
.世界民族,1983(2):10-16.
被引量:8
4
M.G.史密斯,何宁.
美国的民族集团和民族性——哈佛的观点[J]
.世界民族,1983(6):4-19.
被引量:13
5
林小华,关键.
美国的种族集团[J]
.世界民族,1981(5):51-55.
被引量:1
6
陈晓律,李永刚.
当代民族主义及其未来趋势[J]
.史学月刊,1998(6):66-70.
被引量:20
7
隋铭才.
The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CIDE)——剑桥首部崭新的英文辞书[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4):54-55.
被引量:8
8
肖枫.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与当代资本主义[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3):27-30.
被引量:4
9
江时学.
后帝国主义论评介[J]
.国外社会科学,1991(12):8-12.
被引量:2
10
宋太庆,王路平.
新帝国主义论──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特征[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3(1):31-35.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15
1
杨须爱.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概念和民族理论概念体系的演进脉络[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3):43-57.
被引量:1
2
刘泓.
新中国世界民族研究评析:历史与现实[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5):20-29.
3
王希恩.
也谈在我国民族问题上的“反思”和“实事求是”——与马戎教授的几点商榷[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1):1-17.
被引量:50
4
周大鸣.
关于中国族群研究的若干问题[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2):2-10.
被引量:19
5
何叔涛.
汉语“民族”概念的特点与中国民族研究的话语权——兼谈“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与当前流行的“族群”概念[J]
.民族研究,2009(2):11-20.
被引量:26
6
茹斯坦木江.阿不都沙地克.
维吾尔族的伊斯兰信仰与民族认同[J]
.黑龙江史志,2014(7).
7
韦晓冰.
对西部地区民族教育的一点思考——以统一民族与多元族群为背景[J]
.民族教育研究,2005,16(1):19-22.
被引量:4
8
王东明.
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争的综述[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2):89-97.
被引量:30
9
朱伦.
西方的“族体”概念系统——从“族群”概念在中国的应用错位说起[J]
.中国社会科学,2005(4):83-100.
被引量:59
10
叶江.
当代西方“族群”理论探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7(5):82-88.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48
1
光仁洪,管敬绪.
读《一八四八年欧洲革命史》[J]
.世界历史,1984(1):94-95.
被引量:1
2
隋铭才.
The Cambridge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English(CIDE)——剑桥首部崭新的英文辞书[J]
.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4):54-55.
被引量:8
3
赵立坤.
20世纪民族主义浪潮试论[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3(1):74-77.
被引量:8
4
肖枫.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与当代资本主义[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7(3):27-30.
被引量:4
5
江时学.
后帝国主义论评介[J]
.国外社会科学,1991(12):8-12.
被引量:2
6
熊家学.
冷战后的民族主义浪潮及其影响[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5(1):48-52.
被引量:3
7
宋太庆,王路平.
新帝国主义论──关于当代资本主义的总体特征[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3(1):31-35.
被引量:3
8
郑异凡.
对“超帝国主义”理论的批判和留下的问题[J]
.世界历史,1995(6):34-41.
被引量:7
9
王宏伟.
“失败国家论”与“新帝国主义论”述评[J]
.国外理论动态,2002(7):3-6.
被引量:6
10
金灿荣,阮宗泽,周德武人民日报国际部,张敏谦.
为“新帝国主义论”把脉[J]
.世界知识,2002(15):26-30.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3
1
贺艳洁,孙玉凤,杨波,何云峰.
促进我国民族团结面临的挑战[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3(12):143-143.
2
曹兴.
五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发展规律及其影响[J]
.广西民族研究,2016(4):55-64.
被引量:1
3
沈丁立.
评“新帝国论”及其缺失[J]
.国际观察,2003(3):1-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唐小松,唐平.
权力危机与安全悖论——美国“新帝国”论反思[J]
.国际观察,2005(5):66-71.
被引量:6
2
张三南,谢丽萍.
论民族主义与帝国模式的终结[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9(3):102-111.
被引量:3
3
兰教材.
“美利坚新帝国”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论坛,2013(2):93-100.
4
蔡翠红.
美国的强权—霸权—帝国之路:外部威胁的机遇与内部例外心理的膨胀[J]
.美国问题研究,2004(1):189-211.
5
字振华,李泉.
中国当前的民族问题与发展趋势[J]
.云南社会科学,2022(3):127-136.
6
苏俊燮.
朝鲜半岛的统一与驻韩美军的未来[J]
.韩国研究论丛,2004(1):34-46.
7
张晓慧.
新帝国主义论[J]
.国际资料信息,2003(4):30-32.
被引量:7
1
沈丁立.
评“新帝国论”及其缺失[J]
.理论参考,2004(5):30-32.
2
张耀.
“新帝国论”评析[J]
.理论参考,2004(5):28-30.
3
孙豹隐,杨云峰,何晓萍.
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J]
.唐都学刊,2001,17(4):4-9.
被引量:2
4
詹松,刘兰桂.
“一国两制”与邓小平理论精髓[J]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1999(1):26-30.
5
李丹.
“新帝国论”与小布什外交[J]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3,13(4):46-50.
被引量:6
6
李述森.
荣耀与包袱——论帝国模式对俄罗斯国家发展道路的影响[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5(2):9-15.
被引量:2
7
胡欣.
“新帝国论”的历史命运[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2):87-92.
被引量:2
8
阮宗泽.
如何向世界说明中国——一个中国国际问题学者的思索[J]
.对外大传播,2006,14(10):36-39.
9
章国锋.
全球化、“帝国”与世界新秩序——“新帝国论”透视[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58(5):4-10.
被引量:3
10
孙豹隐,杨云峰,何桑.
先进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J]
.上海艺术家,2001(6):4-8.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