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者从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现状、发展模式、发展措施等方面分析了邯郸产业集群的发展之路。
出处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09年第31期41-42,共2页
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二级参考文献14
-
1闪辉,樊明怀.安徽省特色农业经济发展研究[J].江淮论坛,2004(6):44-47. 被引量:9
-
2潘会平.我国产业集群战略发展的实证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3):84-88. 被引量:5
-
3张炜,廖婴露.论产业集群内的中介组织[J].求索,2005(11):24-25. 被引量:8
-
4盛宝柱.产业集群:实现安徽在中部崛起的战略选择[J].技术经济,2006,25(4):27-28. 被引量:2
-
5于正东.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途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9):18-21. 被引量:2
-
6李亦亮.安徽高沟电缆业集群发展的个案研究[J].技术经济,2006,25(11):54-57. 被引量:2
-
7张玲,杨鹏起.河北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初探[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4):16-18. 被引量:7
-
8戴恒曙."十一五"安徽力促产业集群[N].安徽工人日报,2006-02-27第002版.
-
9Porter M E. Clusters and the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8,76 (6): 77-90.
-
10中国统计信息网.安徽县域工业经济运行现状及思考.http://www.stats.gov.cn/tjfx/dfxx/t20070906_402431119.htm,2007-09-07.
共引文献14
-
1王晓梅.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特点、问题与实现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7(04S):330-331. 被引量:4
-
2方润生,孙连键.河南省重点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分析[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8,19(5):15-20. 被引量:4
-
3张留占.河南产业集群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9(6):127-128. 被引量:1
-
4李创.世贸规则下河南省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与对策研究[J].未来与发展,2009,30(3):60-63. 被引量:1
-
5尹慧君,李彩珍.邯郸市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39-41. 被引量:6
-
6杨贞,李剑力.河南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6):31-35. 被引量:27
-
7黄抒予.河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对策探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2(6):30-34. 被引量:2
-
8刘西怀,胡炜.基于产业集群的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0,39(10):130-133. 被引量:6
-
9玄欣田.提升河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路径探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4(5):48-50.
-
10周健.辽宁县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2,26(3):12-16.
-
1李亚琴,李瑞.“苏南模式”对黑龙江省再工业化的启示——从产业集群视角[J].北方经贸,2011(9):31-32.
-
2徐红竹,朱嫒玲.长吉图产业先导区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营销(下),2012(11):192-192.
-
3孟芳,邱玉兴,李振甲.基于齐齐哈尔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0(3):13-14.
-
4王建华,彭州.重庆市产业集群现状及其培育策略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5):91-96. 被引量:2
-
5王雅楠,李文红.关于加快推进衡水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J].青春岁月,2014,0(21):266-266. 被引量:1
-
6赵菊芳.山西产业集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6(11):137-138. 被引量:5
-
7张晓毅,黎娜.安徽产业集群现状分析与对策——以合肥、铜陵、芜湖、马鞍山为例[J].铜陵学院学报,2007,6(4):11-13. 被引量:9
-
8慈敏.浅析我国产业集群现状、问题及影响[J].商情,2013(38):202-202.
-
9王天尧.延边州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研究[J].知识经济,2016(18):81-82.
-
10高会敏.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发展中的作用及优化措施[J].致富时代(下半月),2009(12):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