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哲学解释学视域下的“传统”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从哲学解释学的"传统"理论出发,认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视域融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方式,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一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和发展。
作者
蒋平
张志巧
机构地区
百色学院政治与法律系
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66-69,共4页
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
传统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分类号
A715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2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王向清.
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发展[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6):125-128.
被引量:5
2
詹小美.
“视域交融”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
.哲学研究,2007(6):10-13.
被引量:3
3
王向清.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1):58-63.
被引量:8
4
刘林元.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几个特点[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4):18-22.
被引量:1
5
梁苗.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探索——“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
.江汉论坛,2005(3):138-139.
被引量:7
6
宋艳华.
从伽达默尔的“传统”理论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云南社会科学,2001(5):4-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范贤超,王华生.
毛泽东的矛盾转化条件论[J]
.湖湘论坛,2005,18(3):13-15.
被引量:1
2
王向清.
“智慧”说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J]
.哲学动态,2006(5):10-14.
被引量:9
3
王向清.
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1):58-63.
被引量:8
4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M].重庆出版社,1993年.第327、328页.
5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19页.
6
.《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7
.《毛泽东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79、816页.
8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126.
9
.《列宁全集》第55卷[M].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86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共引文献
23
1
常亮.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两条路径[J]
.嘉应学院学报,2008,26(4):68-71.
被引量:2
2
王文兵,齐国禄.
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教科书体系研究述评[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6(1):177-186.
被引量:1
3
闫虹珏.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1):5-8.
被引量:4
4
刘宏元,邓春玲.
200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6):69-72.
被引量:9
5
杨学功.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新趋向——近两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热点问题评述[J]
.河北学刊,2005,25(4):35-42.
被引量:1
6
闫虹珏.
回顾与反思——关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22(5):35-38.
被引量:1
7
李建勇.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述评[J]
.甘肃理论学刊,2007(1):48-52.
被引量:4
8
王浩斌,王飞南.
论毛泽东科学诠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超越[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0(5):11-15.
被引量:1
9
王向清.
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逻辑发展[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6):125-128.
被引量:5
10
王向清.
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J]
.求索,2008(1):132-134.
被引量:1
1
张丹.
“西方哲学解释学”中国化的思辨[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3(2):38-39.
2
周志山.
从伽达默尔的“理解观”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3):150-153.
被引量:3
3
王金福,陈海飞.
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解释学问题[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66-71.
被引量:1
4
王金福.
马克思主义与解释学的三个关系问题[J]
.学习论坛,2008,24(8):24-27.
被引量:5
5
王浩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动力机制研究的根本方法[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3):28-32.
6
张小小.
浅析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J]
.管理与财富(学术版),2008(12):144-144.
被引量:2
7
何强.
“实事求是”——一个“视域融合”的过程[J]
.学术交流,2008(7):19-22.
被引量:1
8
宋修见.
青年毛泽东与北京大学[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2):54-58.
被引量:2
9
林默彪.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多重诠释视界[J]
.东南学术,2004(S1):46-48.
被引量:2
10
宋艳华.
从伽达默尔的“传统”理论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云南社会科学,2001(5):4-5.
被引量:6
百色学院学报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