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系思维视野中的教育技术图景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哲学界已完成了由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的飞跃,但教育技术领域对自身的认识依然打上了实体思维烙印。作为一种存在,教育技术关系具有先在性、直接性、相互性,具有二重关系。解读先哲"关系"智慧,植根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完成教育技术价值的重构,坚持教育技术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
安涛
谢英军
机构地区
中北大学电子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临沂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14,36,共6页
E-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实体思维
关系思维
教育技术
分类号
G40-057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59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4
参考文献
10
1
李艺,颜士刚.
论技术教育价值问题的困境与出路[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8):9-12.
被引量:33
2
马丁·布伯.我与你[M].陈维刚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7.
3
金吾伦,蔡仑.
对整体论的新认识[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3):1-9.
被引量:42
4
李康.
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
.电化教育研究,2004,25(1):1-4.
被引量:24
5
杨开城.
论教育的技术学本质与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使命[J]
.中国电化教育,2005(5):15-20.
被引量:34
6
李美凤,李艺.
从教育与技术的关系看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对话[J]
.中国电化教育,2008(1):6-10.
被引量:13
7
衣俊卿.文化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67-268.
8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熊伟校,陈嘉映修订.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9
孙向晨.
马丁·布伯的“关系本体论”[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40(4):91-97.
被引量:44
10
倪钢,陈凡.
技术审美价值的认识论分析[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20(5):42-47.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赵国栋.
论西方教育界对教育技术学的认识和争议[J]
.比较教育研究,1998(5):28-31.
被引量:11
2
吴钢.
论教育学的终结[J]
.教育研究,1995,16(7):19-24.
被引量:129
3
杨开城.
论教育技术学的开发取向及其研究方法论原则[J]
.中国电化教育,2004(9):10-14.
被引量:23
4
杨开城.
论教育的技术学本质与教育技术学的历史使命[J]
.中国电化教育,2005(5):15-20.
被引量:34
5
丁钢,王陆.
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8):3-5.
被引量:17
6
杨小微,金学成,杨帆.
教育现代化:理论与技术的对话——教育学原理与教育技术学两大阵营的对话[J]
.开放教育研究,2006,12(5):11-14.
被引量:21
7
李政涛.
为人的生命成长而设计和发展教育技术——兼论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J]
.电化教育研究,2006,27(12):3-7.
被引量:70
8
卡尔·米切姆 殷登祥等译.技术哲学概论[M].天津:天津 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16.
9
郭湛.主体性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253.
10
Charles Singer. History of Technology[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386.
共引文献
259
1
田林楠.
从“我—你关系”到“我—它连接”:社交媒体与亲密关系的转变[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21(2):187-203.
被引量:9
2
姚健.
法律语境下正义感的含义——基于相互性的解释[J]
.北大法律评论,2020,21(1):175-204.
3
王冬.
大学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能力探析[J]
.科技信息,2008(28).
4
陈文海.
从构成到生成: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历史逻辑[J]
.现代教育论丛,2013(4):13-16.
被引量:2
5
张琼,张广君.
走向“关系本体论”——对话教学的基础重构与应然取向[J]
.高等教育研究,2015,36(7):75-80.
被引量:10
6
乐国安,管健.
试析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27-32.
被引量:2
7
乐国安,管健.
试析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J]
.理论与现代化,2005(2):20-25.
被引量:4
8
焦建利.
论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J]
.中国电化教育,2005(8):20-23.
被引量:11
9
蔡旻君,景君珺,马小丹,杨学良.
教师职前与职后信息技术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30(6):135-138.
被引量:4
10
何克抗.
关于教育技术学逻辑起点的论证与思考[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1):3-19.
被引量:116
同被引文献
33
1
H.波瑟尔,刘钢.
人文因素与技术:事实、人造物及其解释[J]
.世界哲学,1999(3):71-75.
被引量:12
2
朱葆伟.
关于技术与价值关系的两个问题[J]
.哲学研究,1995(7):27-36.
被引量:43
3
江畅.
论本体论的性质及其重建[J]
.哲学研究,2002(1):24-30.
被引量:19
4
葛勇义,陈凡.
现象学视野中的技术创新[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6):52-55.
被引量:9
5
马克·波斯特 范静华.第二媒介时代[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8.
6
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M].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7
王伯鲁.技术究竟是什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77.
8
马尔霍尔.海德格尔与《存在与时间》[M].亓校盛,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9
肖锋.哲学视域中的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9,11,15.
10
巴巴拉·西尔斯,等.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M】.乌美娜,等译.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9.138.
引证文献
6
1
王涵,牛军伟,齐明超.
语料库驱动语言信息学习技术引发“马太效应”的可能性研究[J]
.大众商务,2010(14):165-165.
2
王涵,牛军伟,齐明超.
教师在教育技术化过程中的作用探析[J]
.商情,2010(12):129-129.
3
王涵,牛军伟,齐明超.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语料库语言学特征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277-277.
4
安涛,高欣峰,李远航.
教育技术存在之解析[J]
.电化教育研究,2010,31(11):19-23.
被引量:4
5
安涛,李艺.
技术哲学视野下的教育技术理论图景[J]
.教育研究,2014,35(4):37-42.
被引量:20
6
牛军伟.
语料库驱动语言信息习得技术引发“马太效应”的可能性研究——基于区域文化软实力提升策略视角[J]
.考试周刊,2015,0(12):22-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4
1
吴玉石.
区域性语料库在高中生英语阅读水平中的作用[J]
.新智慧,2019,0(27):117-117.
2
张刚要,李建中.
回到教育技术实践本身:一种现象学解读[J]
.电化教育研究,2011,32(12):20-24.
被引量:4
3
田良臣,李栋.
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的学习透视——一个基于学习“三脉”的分析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2015,33(3):3-10.
被引量:7
4
郝东方.
教室摄像头的注视现象研究——以萨特的他者理论为视角[J]
.电化教育研究,2015,36(12):23-29.
被引量:11
5
王保中.
基于中国教师“经验”构筑教育实践取向的个人教育哲学——聚焦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问题[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12-15.
被引量:1
6
安涛,李艺.
智慧教育的“器”与“道”[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15(3):41-46.
被引量:11
7
孙震,唐文和.
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综述[J]
.中小学电教(综合),2016,0(7):8-10.
8
张传燧,洪志祥.
慕课的技术哲学审思[J]
.课程教学研究,2017(1):7-11.
被引量:1
9
樊子牛,贾巍,王华.
论教育技术哲学中的“是”与“做”——基于异质论实践哲学的视角[J]
.现代教育技术,2017,27(7):54-60.
10
黄姣华,佘雅斌.
技术哲学视角下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探析[J]
.广西社会科学,2018(2):209-213.
被引量:5
1
赵秀文,巩曰光.
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当代教学论研究的新走向[J]
.当代教育科学,2009(5):31-33.
被引量:5
2
谢庆祥,周中德.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3,0(1):93-94.
3
赵秀文,巩曰光.
实体思维的桎梏——当代教学论研究的困境[J]
.现代教育管理,2009(7):27-29.
4
李连祥.
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课堂教学的高效应[J]
.现代教学,2011(6):78-79.
5
曾素林,陈上仁,王从华.
哲学思维方式变革视域下知识与经验的关系新探——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J]
.教育学术月刊,2015(10):10-14 46.
被引量:9
6
郭海靖.
基于技术哲学视野的教育技术价值研究[J]
.中文信息,2013(9):103-103.
7
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J]
.师道(人文),2010(5):60-60.
8
金业文.
从“实体”到“关系”:论教育思维方式的转换[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5):118-121.
被引量:1
9
施颖,田良臣.
关系思维视域下“教”与“学”关系的重建[J]
.教育科学论坛,2013(8):18-20.
10
陶青.
“人的多维关系存在”与小班化教学对“完整人”的诉求: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J]
.外国教育研究,2009,36(9):1-6.
被引量:11
电化教育研究
200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