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评介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后马克思主义"的称谓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一些著述之中,是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而出现的概念。后马克思主义所反映的是当今西方一些赞同"后现代主义"的学者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态度:极左(实则右翼)的后现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否定的态度、中间的后现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采取批评和辩护相间的态度、而左翼的后现代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虽有批评,但辩护方面相对较多。
作者
曾枝盛
出处
《理论参考》
2009年第11期47-51,共5页
关键词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
“后现代主义”
评介
70年代
分类号
B089.1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F11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07
1
戴维.麦克莱伦.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1):27-32.
被引量:23
2
P.雷诺兹,张明仓.
后马克思主义是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激进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吗?[J]
.世界哲学,2002(6):56-67.
被引量:22
3
周凡.
回答一个问题:何谓后马克思主义?[J]
.江苏社会科学,2005(1):72-76.
被引量:16
4
陈炳辉.
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J]
.教学与研究,2005(3):33-38.
被引量:9
5
王振林.
马克思主义场域中的哲学改造与冲突[J]
.文史哲,2005(5):124-128.
被引量:1
6
刘宏元.
修正、补充、背离——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变[J]
.理论探讨,2006(1):70-72.
被引量:2
7
李金辉.
哲学向政治的回归:走出“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空间[J]
.理论探讨,2006(2):49-52.
被引量:1
8
覃琮,李德.
评拉克劳和墨菲对马克思主义的解构和重构[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1-6.
被引量:1
9
[美]詹姆逊.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0
[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引证文献
2
1
P.雷诺兹,张明仓.
后马克思主义是超越马克思主义的激进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吗?[J]
.世界哲学,2002(6):56-67.
被引量:22
2
高超杰.
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特征[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2(5):1-5.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沈江平.
“后马克思主义”: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检视[J]
.南京社会科学,2021(9):9-17.
被引量:1
2
曾枝盛.
“后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J]
.学术研究,2004(7):53-57.
被引量:22
3
王振林.
马克思主义场域中的哲学改造与冲突[J]
.文史哲,2005(5):124-128.
被引量:1
4
王海风.
论拉克劳和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7(6):13-15.
5
刘宏元.
修正、补充、背离——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变[J]
.理论探讨,2006(1):70-72.
被引量:2
6
李金辉.
哲学向政治的回归:走出“后马克思主义”的话语空间[J]
.理论探讨,2006(2):49-52.
被引量:1
7
郁建兴,陈建海.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嬗变与转型[J]
.北方论丛,2008(1):112-118.
被引量:14
8
赵海月,殷明明.
后马克思主义:概念、性质与意义[J]
.新视野,2008(1):82-84.
被引量:1
9
杨耕.
后马克思主义:历史语境与多重逻辑[J]
.哲学研究,2009(9):3-10.
被引量:12
10
张彩云.
“后马克思主义”研究若干问题评述[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2):22-26.
被引量:1
1
曾枝盛.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评介[J]
.教学与研究,2003(7):65-70.
被引量:8
2
王雪冬,张彭松.
也谈“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晋阳学刊,2006(6):68-70.
3
刘宏元.
修正、补充、背离——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流变[J]
.理论探讨,2006(1):70-72.
被引量:2
4
刘化军.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述评[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5,18(4):30-33.
被引量:2
5
黄小惠.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中的吉尔·德勒兹[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1):29-34.
6
常庆欣,张旭.
后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及其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影响[J]
.山东社会科学,2013(7):45-51.
7
张亮.
国内近期“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简评[J]
.理论参考,2009(11):54-57.
8
马遥.
德里达与解构主义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9(15):1-3.
9
李明.
虚假的逻辑延伸与真实的思想断裂——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发生学路径考察[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8(1):21-28.
10
王恒.
批判与归属: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内在张力[J]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4):47-48.
理论参考
200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