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康普生家族悲剧与基督教伦理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为一位在艺术手法上大胆创新者但同时又是最因袭传统的伦理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之作《喧哗与骚动》将基督教伦理的"爱"、"信"主德纳入小说创造,通过对康普生家族成员"爱"的缺乏和"信"的丧失的刻画揭示了这个家族悲剧与基督教伦理之间的渊源,表达了他对美国南方在发展和变迁的历史中所遭遇的生存困境的独特思考。
作者
郭海平
李漫萍
机构地区
武汉工业学院外语系
广东教育学院外语系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0-142,共3页
Hubei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威廉·福克纳
《喧哗与骚动》
基督教伦理
分类号
I106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32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6
1
亨利·詹姆斯.小说的艺术:亨利·詹姆斯文论选[M].朱雯,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
2
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194.
3
Gwyin Frederick L., and Joseph Blomer, eds. Faulkner in the University.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1959.
4
埃·弗罗姆.为自己的人[M].孙依依,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
5
福克纳 李文俊译.喧哗与骚动[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6
[美]保罗·蒂里希.蒂里希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189.
共引文献
32
1
黎明.
论福克纳的生命意志[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3):85-89.
2
肖立斌,刘树宏.
多维度诠释道德的信仰基础[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5):10-13.
被引量:5
3
洪增流,贾晓庆.
福克纳小说中的耶稣式形象[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1(3):71-75.
被引量:3
4
晏晓喻.
一曲古屋的悲歌——试析福克纳“A Rose For Emily”的悲剧性[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111-113.
被引量:1
5
肖立斌.
基督教伦理中“信”、“望”、“爱”的对立统一[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10):50-53.
被引量:3
6
高红霞.
福克纳家族小说叙事及其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重塑[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6):52-57.
被引量:2
7
刘晓晖,王丽娟.
从福克纳圣经原型人物的塑造审视美国南方失落的世界[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2(4):84-86.
被引量:1
8
蔡立颖.
一曲南方的挽歌——解读福克纳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308-309.
被引量:5
9
刘娟.
福克纳对《圣经》叙事手法的借鉴与超越[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3):58-60.
10
杨茜.
黑屋中独自绽放的“玫瑰”——从南方的社区意识与个人主义冲突解读爱米丽的反叛人生[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8-7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22
1
唐翠云.
别为我哀叹——从人类需求角度再读《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J]
.电影文学,2007(15):114-115.
被引量:2
2
李常磊.
福克纳存在主义哲学思想[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4):70-72.
被引量:7
3
王小凤.
从《夕阳》的叙事策略论其对主题的表现[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20(5):34-36.
被引量:2
4
李常磊.
福克纳的时间哲学[J]
.国外文学,2001(1):56-60.
被引量:16
5
吴童.
魔怪形象之画廊——小议福克纳小说中的怪诞人物形象[J]
.当代外国文学,2000,21(4):147-151.
被引量:1
6
武月明.
天使/妖妇《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形象读解[J]
.外国文学,2002(1):59-64.
被引量:15
7
武月明.
历史的伤痕:昆丁形象的文化读解[J]
.当代外国文学,2002,23(2):133-138.
被引量:4
8
朱振武.
自卑情结:福克纳小说创作的重要动因[J]
.外国文学评论,2002(3):53-58.
被引量:5
9
何颖.
关于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时间观的再认识[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3):79-84.
被引量:4
10
武月明.
男/女或女/男:从福克纳之女权主义研究谈起[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3):10-1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尹志慧,曹霞.
福克纳研究在中国:2000-2010[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4):353-35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黄娟.
国内福克纳研究综述:2007-2011[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32(3):48-50.
1
姜岳斌.
但丁:中世纪伦理思想的映像与整合[J]
.外国文学评论,2005(3):107-114.
被引量:4
2
王文婧.
《德伯家的苔丝》人物形象浅析——从基督教伦理视角出发[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3):86-88.
3
薛爱兰,宋见尊.
“复仇亦或宽恕,这是个问题”——莎剧《暴风雨》基督教伦理解读[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204-205.
被引量:2
4
李咏吟.
权力/意志:俄狄浦斯家族悲剧的神秘性与现实性[J]
.江西社会科学,2011,31(3):92-99.
被引量:2
5
邸梅兰.
【中吕·朝天子】学曲[J]
.诗词月刊,2016(10):71-71.
6
王彦平.
生态明珠理家庄赞[J]
.山西水利,2012,28(5):52-52.
7
推理新星:怿陀使[J]
.青少年文学,2009(1):134-134.
8
张军府.
现代小说叙事伦理[J]
.文艺评论,2011(3):8-13.
被引量:9
9
高玉秋,付天舒.
宗教伦理观的文学述说——由托尔斯泰晚年宗教文论观照《复活》的“潜文本”[J]
.社会科学战线,2011(11):128-133.
被引量:1
10
张倩.
浅析中拉文学作品中悲剧女性人物形象[J]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7(2):10-12.
湖北社会科学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