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美国科学证据可采性标准的变迁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证据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没有专门的科学证据立法,特别是没有确立审查科学证据的可靠性的基本标准,致使科学证据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妨碍了司法公正的实现。美国关于科学证据可采性的立法非常先进,值得我们借鉴。
作者 王继福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8-121,176,共5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汤维建.《关于证据属性的若干思考和讨论》,何家弘.《证据法学论坛》第1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 2何家弘,姚永吉.两大法系证据制度比较论[J].比较法研究,2003,17(4):55-68. 被引量:65
  • 3Frye v. United States, 293 F. 1013(D. C. Cir. 1923).
  • 4[美]乔恩·R·华尔兹 何家弘译.《刑事证据大全》(第二版)[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02页.
  • 5Daubert v. 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 Inc. 509 U. S. 579,593(1993).
  • 6Kumho Tire Co. ,Ltd. v. Carmiehael, 119S. Ct. 1167, 1176(1999).

二级参考文献8

  • 1[美]乔恩·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15页.
  • 2乔恩·华尔兹.《刑事证据大全》[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29页.
  • 3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下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728,722-723页.
  • 4米尔杰·达马斯卡.《漂移的证据法》(Mirjan R.Damaska:Evidence Law Adrift.Yale Universiyt Press 1997).第11页.第13页.第21页.
  • 5何家弘,张卫平主编.《外国证据法选译·下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10月版,第593—596页.第1278—1315页.第745-766页.
  • 6余昕刚.“法国刑事证据法评介”,《证据学论坛》(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第461页.
  • 7Unterpertinger v. Austria, 110 Eur. Ct. H. R. (1987).
  • 8Black's Law Dictionary (Seventh Edition), West Publishing Co. 1999, p.48.

共引文献72

同被引文献120

引证文献15

二级引证文献7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