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辽宁东南沿海地区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针对辽宁东南沿海地区玉米粗缩病发病日益严重的情况,文章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特点和田间表现症状、传播病毒昆虫灰飞虱的生活习性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时间和规律。并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
李妍妍
卢秉生
景小鹏
陈瑞林
娄志东
丰光
机构地区
辽宁省丹东农业科学院辽宁丹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杂粮作物》
CAS
2010年第1期44-45,共2页
Rain Fed Crops
关键词
玉米
灰飞虱
防治方法
分类号
S435.131.49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140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39
参考文献
7
1
王晓鸣,戴法超.玉米病虫害田间手册--病虫害鉴定与抗病鉴定[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2.
2
商鸿生,王凤葵,沈瑞清,等.玉米高粱谷子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6.
3
刘纪麟.玉米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4
孙世贤,杨国航,周进宝.中国玉米品种科技论坛[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
马建军.
玉米改良Reid系群的应用创新[J]
.种子科技,2005,23(5):277-278.
被引量:4
6
曹广才,徐雨昌,黄长玲.实用玉米自交系[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1.
7
王元东,段民孝,邢锦丰,王继东,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陈绍江.
P群种质在玉米杂种优势利用和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展望[J]
.玉米科学,2004,12(2):10-12.
被引量:41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陈钢,杜义英,李军虎,王德亮,霍立勇.
黄淮海夏玉米区试总结和育种目标探讨[J]
.种子科技,2005,23(1):36-37.
被引量:5
2
滕文涛,曹靖生,陈彦惠,刘向辉,景希强,张发军,李建生.
十年来中国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模式变化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2):1804-1811.
被引量:122
3
赵久然.
超级玉米指标及选育模式[J]
.玉米科学,2005,13(1):3-4.
被引量:102
4
张世煌,石德权.
系统引进和利用外来玉米种质[J]
.作物杂志,1995(1):7-9.
被引量:32
5
戴景瑞.我国玉米遗传育种的回顾与展望[A]..21世纪玉米遗传育种展望[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1-7.
6
Crossa J, et al. Heterotic patterns among mexican races of maize[J].Crop Sci., 1990, 30: 1182-1190.
7
王懿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陆利行.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1997,30(4):16-24.
被引量:244
8
彭泽斌,刘新芝.
我国玉米杂交育种现状的评析[J]
.作物杂志,1998(S1):1-5.
被引量:48
9
赵久然,郭景伦,郭强,尉德铭,孔艳芳.
应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类群划分[J]
.华北农学报,1999,14(1):32-37.
被引量:52
10
王懿波,王振华,王永普,张新,陆利行,田曾元.
中国玉米主要种质的改良与杂优模式的利用[J]
.玉米科学,1999,7(1):1-8.
被引量:124
共引文献
66
1
白星焕,孔祥彬,张世和,王同芹,郭永青.
玉米种质资源扩增、改良及创新方法探讨[J]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5):103-104.
被引量:3
2
丁照华,杨菲,刘治先,刘朋,穆春华,李文才,孙琦,张发,孟昭东.
超高产玉米新杂交种鲁单7045选育的创新思路[J]
.玉米科学,2010,18(5):49-52.
被引量:13
3
张永科,郗洛延,樊瑞彬,王建平,陈钊,武耀龙,王立祥.
资源高效型玉米新品种及其选育[J]
.玉米科学,2010,18(3):71-73.
被引量:3
4
王元东,陈绍江,邢锦丰,段民孝,王继东,张春原,郭景伦,赵久然.
玉米P群自交系的生物学特征特性评价[J]
.玉米科学,2005,13(2):35-38.
被引量:8
5
孙发明,焦仁海,刘兴二,徐艳荣.
论春玉米区新的育种目标与策略——对郑单958、先玉335国审以后的思考[J]
.种子科技,2006,24(2):44-46.
被引量:16
6
杨国虎,欧阳一沁,李新,罗湘宁,王承莲.
外引优异玉米种质形态性状的初步鉴定[J]
.种子,2006,25(9):100-102.
被引量:5
7
张文英,栗雨勤,杨国航,李运朝,马俊永,谢俊良,彭海成,卜俊周,李建兵.
夏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J]
.玉米科学,2006,14(5):87-90.
被引量:18
8
闫海霞,张宝石.
浅谈我国玉米种质扩增、改良和创新的途径[J]
.玉米科学,2006,14(3):20-24.
被引量:13
9
焦仁海,王绍萍,孙发明,刘文国,刘兴贰,徐艳荣.
吉林省玉米种质基础的分析与归纳[J]
.玉米科学,2006,14(1):21-25.
被引量:25
10
张志军,任军,张建新,焦仁海,刘文国,高坤.
78599在吉林省玉米育种中的杂交模式及其再利用[J]
.玉米科学,2006,14(1):30-32.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40
1
辛惠普,王丽艳,林志伟,南山,孙强,周弘春.
黑龙江垦区水稻害虫种类调查[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4,16(2):1-4.
被引量:10
2
刘群生.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12(13).
被引量:3
3
陈小荣.
浅谈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
.农家科技,2011(S2):7-7.
被引量:8
4
李富华,叶华智,王玉涛,熊绵平.
玉米弯孢叶斑病的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4,12(2):97-101.
被引量:22
5
任炳忠,姜兆文,高毅.
辽宁省蝗虫的地理分布及区系特点[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3(3):60-63.
被引量:3
6
康乐.
我国的“非洲蝼蛄”应为“东方蝼蛄”[J]
.昆虫知识,1993,30(2):124-127.
被引量:8
7
邓先明,刘光珍.
玉米粗缩病(MRDV)和鼠耳病(MWEV)的发生和研究简况[J]
.国外农学(植物保护),1994(3):15-18.
被引量:7
8
蒋佩兰,章志英,朱杏芬,陶方玲.
江西玉米害虫及其天敌名录[J]
.江西农业学报,1994,6(1):42-52.
被引量:5
9
薛建兵,王安乐,王娇娟,陈朝辉.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49-51.
被引量:5
10
陈声祥,张巧艳.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J]
.植物保护学报,2005,32(1):97-103.
被引量:98
引证文献
9
1
孙进先,白星焕,孔祥彬,王同芹.
潍坊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控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187-187.
被引量:2
2
张晓婷,高飞,张立荣,孙炳剑,李洪连.
河南省部分地区玉米粗缩病暴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2):100-102.
被引量:23
3
孟庆平.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园艺与种苗,2013,33(1):22-26.
被引量:80
4
田惠萍.
氮、磷、钾配比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宁夏农林科技,2013,54(2):24-26.
被引量:12
5
姜德福,孔硕,吕春波,陈德义.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
.农业科技通讯,2013(4):129-131.
被引量:2
6
冯云选,朱敏.
辽东半岛地区玉米大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5(2):9-9.
被引量:1
7
杨海龙,付俊,张丽丽,高增贵.
辽宁省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J]
.种子,2014,33(3):116-118.
被引量:3
8
张超,战斌慧,周雪平.
我国玉米病毒病分布及危害[J]
.植物保护,2017,43(1):1-8.
被引量:18
9
覃芳,王剑峰,王京.
辽宁省玉米主要害虫种类名录[J]
.湖北农业科学,2019,58(5):56-60.
二级引证文献
139
1
王久增.
滑玉12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种业导刊,2011(7):14-15.
2
程辉.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4):167-167.
被引量:3
3
郭艳英.
夏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J]
.种业导刊,2011(8):30-31.
被引量:9
4
冀萍.
玉米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9):196-196.
被引量:6
5
刘红,焦敏,汪小梅,孙利忠.
灌南县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及综合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1):192-192.
被引量:1
6
许子峰.
不同药剂防治玉米粗缩病效果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163-163.
被引量:2
7
朱建中,张喜玲.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治[J]
.种业导刊,2012(1):20-21.
8
张爱红,任萍,邸垫平,苗洪芹,曹克强.
RBSDV所致玉米粗缩病不同病级植株内源激素水平变化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1,26(6):217-220.
被引量:4
9
袁巧兰.
大蒜—西瓜—玉米套种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2(9):130-131.
被引量:2
10
闫海霞,柳家友,吴伟华,朱琳琳.
漯河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0):162-163.
1
王永崇.
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J]
.农药市场信息,2013(7):55-55.
2
殷宪亮.
玉米粗缩病的特点与防治[J]
.新农业,2005(10):43-44.
3
许亚萍.
玉米粗缩病综合防治技术[J]
.陕西农业科学,2016,62(6):128-128.
被引量:1
4
李宝玉.
大白菜主要病害及防治技术[J]
.吉林农业,2009(2):26-26.
5
韦云勤.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J]
.农技服务,2017,34(1):66-66.
6
蒋素琴.
兴安县葡萄霜霉病危害严重的原因及防治[J]
.广西园艺,2004,15(1):45-45.
被引量:1
7
陈秀英,徐亚杰,张福生,权贤术.
白菜三大病害的发病症状及防治[J]
.吉林蔬菜,2010(1):53-54.
被引量:1
8
王迪轩.
如何识别与防治菜豆枯萎病[J]
.农家科技,2014(4):15-15.
被引量:1
9
罗俊花.
油菜蚜虫的发生和综合防治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2):166-166.
被引量:3
10
敖礼林.
油菜蚜虫的综合防控[J]
.新农村,2013(12):16-17.
杂粮作物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