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帝内经》中“阴阳思维模型”简析
被引量:
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根据对阴阳思维模型的考证,认为《黄帝内经》运用阴阳思维模型对"人"进行模型化,在漫长的研究过程中模型最后代替了原型,形成以模型为研究对象,原型也要服从模型这样的一个研究模式。然而模型与原型存在一定的距离,有待于借助现代科学的新成果、新手段逐步寻找到一种合理的、逐步逼近原型的模型。
作者
李洁
马会霞
路振宇
姚荣妹
董晓鹏
包巨太
机构地区
华北煤炭医学院中医学系
出处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7-299,共3页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阴阳
思维模型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9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55
参考文献
3
1
高达声.
略论模型法[J]
.哲学研究,1981(7):38-45.
被引量:17
2
包巨太,吴范武,郑彩慧,马会霞,李洁.
阴阳思维模型与数学模型[J]
.中医杂志,2008,49(8):680-683.
被引量:16
3
包巨太.关于"阴阳球"的思考[M].香港: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2006:96-99.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马会霞,郑彩慧,齐峰,吴范武,包巨太.
略论太极图是“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3):311-312.
被引量:3
2
高达声.
略论模型法[J]
.哲学研究,1981(7):38-45.
被引量:17
3
张其成.
易学象数思维与中华文化走向——对“易道”内核的探讨之一[J]
.哲学研究,1996(3):65-73.
被引量:5
4
张其成.
生命的“二体三用”模型[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20(1):24-27.
被引量:24
5
孟庆云.数学方法在中医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学报,1987,2(3):61-61.
6
杨力.周易与中医学.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96.
7
包巨太,吴范武,齐峰,郑彩慧,马会霞.
论“阴阳球”是阴阳学说的原型——从“天球”到“阴阳球”的演化[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1):27-29.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
31
1
马会霞,郑彩慧,齐峰,吴范武,包巨太.
略论太极图是“阴阳球”在平面上的投影[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3):311-312.
被引量:3
2
包巨太.
阴阳球-八纲模型与中医思维模式[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2):3-5.
被引量:10
3
程民治,吴隆才.
论数学模型法及其发展前景[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3):85-87.
4
张大顺,向绪忠.
理想化方法在物理化学研究中的应用[J]
.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8(1):47-49.
被引量:1
5
郑彩慧,包巨太,吴范武,齐峰,马会霞.
用阴阳球思维模型搭建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桥梁[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2):197-199.
被引量:5
6
王莹.
试论系统工程原理在啤酒大麦高产栽培技术中的应用[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7,25(4):21-23.
7
包巨太,吴范武,郑彩慧,马会霞,李洁.
阴阳思维模型与数学模型[J]
.中医杂志,2008,49(8):680-683.
被引量:16
8
王宏,王菲,郭勇,李华峰.
气-阴阳-五行-象数模型是中国特色的科学哲学——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0):2196-2199.
被引量:3
9
李洁,刘保相,张曙光,马会霞,张秋娜,路振宇,包巨太.
关于《伤寒论》中常用药物“药力”的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2):47-48.
被引量:9
10
路振宇,刘保相,马会霞,张秋娜,李洁,姚荣妹,包巨太.
常用222味中药“药力”的三维空间初探[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0,12(1):26-28.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93
1
Cuilan Ma,Chunhua Jia,Yiran Yuan,Yan Wang,Xiaoqian Liu,Huiwen Huang,Ning Liu,Tong Wu,Bei Zhang,Shuang Zhang.
Study of Gong tone matching to five colors based on event-related potential[J]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2019,6(1):35-43.
被引量:4
2
吴润秋.
《黄帝内经》阴阳思维之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3):74-77.
被引量:9
3
步瑞兰.
中医思维模式培养与研究生的继承创新能力[J]
.中国医药导报,2006,3(31):122-123.
被引量:17
4
袁毓林.
词类范畴的家族相似性[J]
.中国社会科学,1995(1):154-170.
被引量:284
5
钱穆.
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J]
.中国文化,1991(1):93-96.
被引量:327
6
陈明人,甘淳.
中医临床研究疗效评价的影响因素及其可信度问题思考[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2,2(6):57-57.
被引量:5
7
束定芳.
论隐喻的认知功能[J]
.外语研究,2001,18(2):28-31.
被引量:174
8
王琦,高京宏.
体质与证候的关系及临床创新思维[J]
.中医药学刊,2005,23(3):389-392.
被引量:101
9
于虹.
论中药的法象药理[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1):648-649.
被引量:38
10
卢红艳,常立文.
肺泡II型上皮细胞转分化[J]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28(1):25-2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7
1
陈军德.
经络“营阴阳”作用与生命活动连续性的运行及调控[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9):1024-1027.
被引量:2
2
王国权,路振宇,于荣霞,贾永森,朱亮,马会霞,姜春花,包巨太.
基于方证对应理论的《金匱要略》“胸痹心痛气短”方证空间定位的初探[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3):321-323.
被引量:9
3
郭述强,孙逸雨,包巨太.
“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模型”在中医学方面运用的研究进展[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5):406-408.
被引量:2
4
车艳娇,庞立健,吕晓东,史雁南,姜昕,荆莹.
中医临床思维模式的科学构建思路和方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2):443-447.
被引量:41
5
李湛,贾春华.
中医阴阳思维的实证研究进路探讨[J]
.中医杂志,2023,64(19):1945-1949.
被引量:1
6
孙瑶瑶,鞠宝兆.
“时序”视域下的《黄帝内经》天人关系解读[J]
.医学与哲学,2023,44(15):66-69.
7
张钰欣,张保春,翟双庆.
基于《黄帝内经》阴阳五行学说探讨张元素药性理论体系的构建[J]
.辽宁中医杂志,2023,50(12):30-3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55
1
吴永贵,邹小娟,戴红,姜瑞雪,刘雁云,寇美静,曾明星,胡霞.
中医诊断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20,44(1):56-59.
被引量:10
2
郑曲,贾连群,宋囡,陈宁,陈丝,杨关林.
从阳微阴弦探讨化痰祛瘀方治疗冠心病的证治特点[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1):53-55.
被引量:1
3
胡龙,余航.
基于OSCE理念的教学模式在康复医学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3,4(18):195-198.
4
陈军德.
经络“调虚实”作用机制与损伤微环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3):308-311.
被引量:4
5
李俊平.
SG(2,2)上布朗运动的维数性质[J]
.应用数学学报,2000,23(2):206-211.
6
于荣霞,马会霞,包巨太.
基于《王旭高临证医案》的消渴病用药空间定位量化表达[J]
.时珍国医国药,2015,26(4):1019-1021.
7
郭述强,孙逸雨,包巨太.
“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模型”在中医学方面运用的研究进展[J]
.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5):406-408.
被引量:2
8
关志红.
探究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5):29-29.
被引量:5
9
孙艳梅,卜凤月,关红雨,栾利枝,王丽娜.
灸疗法治疗寒凝血瘀型胸痹心痛的临床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0):65-66.
被引量:6
10
于荣霞,马会霞,徐静,毕西娟,张云鹏,叶超,包巨太.
消渴病代表医家典型医案的中医数理解析[J]
.中医杂志,2017,58(2):123-127.
被引量:5
1
杨学鹏.
中医理论的特点[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1):3-4.
2
宾炜,林嬿钊,老膺荣,叶子怡,杨志敏.
模型化方法研究中医理论现状的思考[J]
.中医药导报,2013,19(1):3-5.
被引量:1
3
李秀美,王全年.
模型中医学的治疗思路[J]
.河南中医,2013,33(7):1183-1184.
被引量:1
4
曹俊,王志兴,王宗铁.
中医理论体系中的系统科学方法考略[J]
.中医药学刊,2001,19(2):122-123.
被引量:5
5
周福生,赖小平,许仕杰,陈建南,陈冠林.
中药药性理论模型化表征方法研究思路[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9,11(2):229-233.
被引量:13
6
李翠娟,巩振东,烟建华.
从模型性谈中医证本质的研究[J]
.中医杂志,2011,52(15):1267-1268.
被引量:5
7
王文辉,陈蔚丽,董明国,马新蕾,刘凤年,袁瑞兴,房志科.
运用可拓学方法研究中医证候的模型化问题[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1(5):279-282.
8
孟庆云.
天佑苍生创岐黄——中医养生保健的特色及实践[J]
.中医杂志,2008,49(3):197-199.
被引量:6
9
万德光,张艺,孟宪丽,林兆福,李晓光.
系统动力学在中药资源发展战略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6,3(2):7-8.
10
徐珊,孟庆刚.
基于系统思维的中医认知方式特征探析[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1):26-29.
被引量:4
中医杂志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