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玉树卓舞的风格特征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藏族卓舞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玉树卓舞中至今还保留着很多远古时代的痕迹。随着藏族六大氏族的形成,玉树卓舞逐渐以部落、部族和区域文化的形态发展。文章分别从玉树卓舞的起源、背景,玉树卓舞的动态形式、仪式流程和风格特征(包括玉树卓舞的节奏、动律、动作分析),民间与课堂教学的文化传承,以及玉树卓舞巨大的文化、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者
毕晓军
机构地区
广州大学附属艺术学校
出处
《艺术教育》
2010年第4期110-111,共2页
Art Education
关键词
卓
曲卓
孟卓
文化传承
风格特征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于平.舞蹈形态学.北京舞蹈学院函授内部教材.
同被引文献
3
1
白胤.
转经道——藏传佛教建筑环境中的空间特征[J]
.建筑与文化,2010(1):103-103.
被引量:4
2
邢平.
浅析玉树地区的伊舞和卓舞的区别[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7(8):183-184.
被引量:2
3
索昂久美.
玉树地区的伊舞和卓舞的区别探析[J]
.艺术评鉴,2020(8):183-18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刘雅欣.
玉树称多县藏族伊舞和卓舞探析[J]
.艺术评鉴,2024(14):98-103.
1
何玉竹.
漫话壮族舞蹈的多元性及其动律发展[J]
.民族艺术,1988(2):155-158.
被引量:1
2
张小春.
壮族《蚂拐舞》动律探究[J]
.舞蹈,2007(10):51-52.
被引量:1
3
石祥强.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形态发展探析[J]
.生产力研究,2010(3):189-191.
被引量:3
4
杜英.
网络文化视阈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初探[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7):24-25.
5
张志刚.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文化返观[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1,26(6):5-10.
被引量:1
6
裴超.
虎年新春贺岁中国年画展[J]
.时尚北京,2010(3):247-247.
7
刘晓峰.
卡西尔符号理论之动态形式论及其现实意蕴[J]
.双语教育研究,2015,2(2):69-75.
8
韦土良.
舞蹈集成与舞谱之运用[J]
.民族艺术,1988(3):155-161.
被引量:1
9
王思民.
黔南各族民间舞蹈风格与动律之研究[J]
.民族艺术,1991(1):117-126.
被引量:1
10
吴冠铭.
壮族民间舞蹈动律特征初探[J]
.民族艺术,1989(1):177-179.
被引量:1
艺术教育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