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李家槽“薅草锣鼓”调查
被引量:
1
Study of Haocaoluogu at Lijiacao Village in Changyang County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薅草锣鼓"由来已久,曾经在长阳县广为流传。但是随着生活与生产方式的改变,随着锣鼓艺人们的辞世,昔日薅草锣鼓的红火势头,已渐渐淡去。本文是针对长阳县贺家坪镇李家槽的薅草锣鼓进行的个案调查。通过对其文化生态、艺人传承、音乐基本特征、功能以及表演过程等方面的实地考查,追寻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薅草锣鼓的生存状态与变迁情况,对其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地整理。
作者
张月
机构地区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课程班学员
出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75,共5页
Musicology in China
关键词
李家槽
薅草锣鼓
田野调查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60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1
刘志远.
考古材料所见汉代的四川农业[J]
.文物,1979(12):61-69.
被引量:24
2
孙华,郑定理.
汉代秧鼓俑杂说[J]
.农业考古,1986(1):112-114.
被引量:10
3
杨田云.《凉山上发掘古汉族仪式歌善歌锣鼓》.音乐信息,1987,Ⅵ.
4
王明.
谈高腔山歌的高[J]
.中国音乐,1992(3):72-72.
被引量:7
5
黄少文.
漫谈三峡库区的薅草锣鼓歌谣[J]
.重庆社会科学,1997(3):55-58.
被引量:5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2000.《中国古代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7
陈正平.《劳动歌谣震山河》.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Ⅰ.
8
张建国.
土家族薅草锣鼓歌考略[J]
.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3(3):64-65.
被引量:7
9
清·陈惟模修,谭大勋纂.2001.《同治长阳县志》(七卷首一卷)[M],《中国地方志集成--湖北府县志辑》,江苏古籍出版社.
10
刘学雄.《土家薅草锣鼓》.湖北档案,2001,Ⅷ.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饶春球.
马克思主义的汉水文化体系观[J]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5):32-36.
被引量:1
2
饶学刚.
楚地乡歌“下里巴人”纵横谈[J]
.黄冈师专学报,1998,18(3):77-82.
被引量:2
3
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M].
4
[1]梁·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1987.
5
[5]张正明.土家族研究丛书总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6
罗来国."下里巴人"之"下里"方位考[J].湖北方志,1988,(6).
7
徐仲舒.论巴蜀文化[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0,.
8
[10]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9
[13]清江船工号子[A].三峡民间艺术博览[C].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
10
来层林.清江民歌是巴楚文化的硕果[J].三峡文化,2001,(4).
共引文献
60
1
曾雄生.
江南稻作文化中的若干问题略论──评河野通明《江南稻作文化与日本》[J]
.农业考古,1998(3):110-118.
被引量:4
2
刘磐修.
两汉六朝“火耕水耨”的再认识[J]
.农业考古,1993(3):111-121.
被引量:8
3
吴天颖.
汉代买地券考[J]
.考古学报,1982(1):15-34.
被引量:50
4
刘兴林.
汉代“薅秧画像砖”再认识[J]
.华夏考古,2002(4):82-85.
被引量:1
5
刘兴林.
汉代农业考古的发现和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2):11-19.
被引量:13
6
刘兴林.
汉代稻作遗存和稻作农具[J]
.农业考古,2005(1):197-200.
被引量:5
7
樊祖荫,赵晓楠.
20世纪的汉族民歌研究(三)[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4):90-97.
被引量:8
8
夏明宇,秦茂惠.
清新隽永 情意深长——浅析渝西情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5):26-32.
9
施咏.
中国音乐审美中的音色观[J]
.铜陵学院学报,2007,6(5):75-78.
被引量:6
10
周学鹰.
从出土文物探讨汉代楼阁建筑技术[J]
.考古与文物,2008(3):65-71.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4
1
孙华,郑定理.
汉代秧鼓俑杂说[J]
.农业考古,1986(1):112-114.
被引量:10
2
李虹.
土家族薅草锣鼓歌的生存环境与艺术特征表现[J]
.艺海,2010(8):129-130.
被引量:2
3
陈建宪.
湖北薅草锣鼓的分布与特点[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7):19-23.
被引量:2
4
刘传清.
土家族薅草锣鼓的流变及其式微[J]
.中华文化论坛,2016(6):146-15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陶立军.
湖北宣恩土家族薅草锣鼓艺术初探[J]
.歌海,2021(6):16-20.
1
赵慧斌.
晋城“五鬼叉”现状之调查[J]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2009(3):92-93.
2
吴云.
浅谈传统音乐的个案调查与宏观把握——以民族音乐学为例[J]
.戏剧之家,2016(12):60-60.
3
朱恒夫.
论戏曲表演中的“绝活”[J]
.戏剧艺术,2015(1):108-115.
被引量:4
4
陈天国.
话说外江音乐[J]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4):1-4.
被引量:2
5
支持.
当代龙泉青瓷装饰手法传承及创新研究[J]
.艺术品鉴,2014,0(12):45-45.
被引量:1
6
李湘.
土家族“地花鼓”的文化特征[J]
.中国民族博览,2015(10):53-54.
7
陈丽丽,徐蔚.
福建莆仙戏生存现状与发展前景探析——以福建省莆仙戏三团为个案[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1):69-72.
被引量:1
8
殷大判,石明春.
浅谈戏曲演员素质水平的提高[J]
.戏剧之家,2011(10):21-21.
被引量:2
9
胡玉华,王东洋.
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之路——以洛阳地方戏“曲剧”个案调查为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27-129.
10
高彩荣.
对扬高戏后继性保护问题的探讨——由一个“个案调查”所引发的思考[J]
.中国戏剧,2008(8):52-53.
被引量:2
中国音乐学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