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民生理论的价值意义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已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任务。深入进行民生问题的理论研究、构建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有着重要意义。它主要表现为:填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空白,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使执政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具体化;增强国家凝聚力与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
龙佳解
蒋晓东
机构地区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3,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Yunnan
关键词
民生研究
理论创新
执政为民
和谐社会
国家凝聚力
分类号
D616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0697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广西日报.2007-10-25.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
邓伟志,卜佳慧.
民生论[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5(4):5-15.
被引量:27
5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7
龙佳解,罗泽荣.
胡锦涛民生思想初探[J]
.学术论坛,2009,32(2):59-62.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陈成文.社会弱者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
4
俞祖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论略[N].光明日报,2004-2-17,(3).
5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8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百姓·民生--共享基本公共服务100题[EB/OL].(2008-03-07)[2008-03-15].http://theory.people.com.cn/GB/68294/117763/6982067.html.
9
腾讯网.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EB/OL].(2007-02-09)[2008-03-15].http://view.news.qq.com/a/20070209/000053.htm.
10
黄毅.煤矿生产死亡率大幅下降 根治还需长期作战[EB/OL].(2008-01-18)[2008-03-15].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8-01/18/content_7444178.htm.
共引文献
10697
1
赵枫.
军人伦理学应当凸显爱军事科技的要求[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2):11-13.
2
张明伟.
军队干部道德建设方式创新思考[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2):18-22.
3
刘海峰,张学仁.
浅谈工科数学教学改革[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2):53-55.
4
文豪.
试论民生建设与我国国家软实力的提升[J]
.传承,2012(6):57-59.
5
黄祥红.
一脉相承 原则永存——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2004,5(1):20-23.
6
祝福恩.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新发展观的确立[J]
.学习与探索,2004(4):1-4.
被引量:2
7
房宏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性思考[J]
.学习与探索,2004(4):8-9.
8
陈树林.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深层解读[J]
.学习与探索,2004(4):27-29.
被引量:7
9
刘建民,陈曦,李健.
对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再认识[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36-41.
被引量:1
10
李默海.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与中国现代国家之建设[J]
.求实,2004(8):4-6.
同被引文献
48
1
胡繁印.
民生问题指标体系浅析[J]
.统计与咨询,2010(2):6-7.
被引量:3
2
郑功成.民生问题为什么如此重要[N].文汇报,2004-12-06.
3
.孙中山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徐勇,项继权.
主持人语:民生问题的实质是政治问题[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7(3):1-1.
被引量:20
6
田新文.
民生政治:理解政治生活变化的新视角[J]
.社会主义研究,2008(4):106-110.
被引量:23
7
瞿晓琳.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民生思想述论[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2):14-18.
被引量:7
8
朱秦.
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中的民生价值取向[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12(2):97-100.
被引量:5
9
徐之顺,曹达全.
论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的民生[J]
.浙江社会科学,2010(3):122-125.
被引量:3
10
王涛.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思想及其启示[J]
.理论探索,2010(2):26-28.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方明.
2010年国内民生问题研究述评[J]
.红河学院学报,2012,10(3):34-37.
2
李权,王俊拴.
主体性视域下当代民生政治的构建逻辑[J]
.求实,2013(1):62-66.
被引量:2
3
王晓洁.
中国共产党民生理论基本内涵研究[J]
.北极光,2016,0(6).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卢小萱.
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当代际遇[J]
.理论观察,2016(11):178-179.
2
卢小萱.
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当代际遇[J]
.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4):170-171.
1
子睿,张琳.
从制度上切实保障民生和持续改善民生——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J]
.理论视野,2008(5):5-8.
被引量:2
2
刘学谦.
增强当代中国凝聚力的几个重大问题[J]
.学习与研究,2004(4):11-13.
3
张先贤.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人的共同理想[J]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1(1):51-53.
4
刘学谦,乔光平.
解决好重大问题 增强国家凝聚力[J]
.中华魂,2004(8):43-45.
5
肯纳斯·墨菲,吴畏.
新自由主义遭遇新儒教[J]
.商务周刊,2005,0(20):20-20.
6
饶品良.
创新型社会建设对国家凝聚力的提升[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6(6):37-39.
7
张义成.
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开拓性之作——《造福民生:中国共产党的追求与经验》简评[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3,15(1):5-6.
8
曾金冬.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富强[J]
.理论导报,2014(7):12-13.
9
赵俊凤.
统一战线与国家凝聚力建设[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98-101.
被引量:1
10
马中柱.
论国家凝聚力与民族凝聚力[J]
.岭南学刊,2009(4):36-38.
被引量:2
云南社会科学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