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产业集聚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产业集聚理论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重点研究了19个行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后的区位基尼系数的变化情况,发现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行业区位基尼系数有下降的趋势,区域经济差异变动放缓。
作者
谢永琴
钟少颖
机构地区
北京工业大学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2010年第5期133-138,共6页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产业集聚
区域经济差异
分类号
F061.5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78
同被引文献
4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5
1
杨开忠.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研究[J]
.经济研究,1994,29(12):28-33.
被引量:329
2
李善同,侯永志,冯杰,何建武,宣晓伟.
我国地区差距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
.改革,2004(5):5-18.
被引量:27
3
郭岚.
中国区域差异演变新特征及未来变动趋势分析[J]
.经济体制改革,2008(5):86-90.
被引量:2
4
林毅夫,蔡昉,李周.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
.经济研究,1998,33(6):3-10.
被引量:699
5
张秀生,陈慧女,杨刚强.
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及成因[J]
.山东社会科学,2008(8):13-18.
被引量:14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陈秀山,徐瑛.
我国区域差距的结构性特征与发展趋势[J]
.教学与研究,2004(6):24-31.
被引量:8
2
陈秀山,徐瑛.
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117-129.
被引量:225
3
丁宁宁.
布局中国:中央政府须更多担当[J]
.南风窗,2005(03X):30-32.
被引量:2
4
Eisenstadt, S. 1966. Modernization:Protest and Chang. 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 Hall.
5
高纯德,张万清.中国地区产业结构[M]中国计划出版社,1991.
6
林毅夫,蔡昉,李周.
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
.经济研究,1998,33(6):3-10.
被引量:699
7
武剑.
外国直接投资与区域经济差距[J]
.中国改革,2001(3):71-71.
被引量:3
8
李善同,侯永志,冯杰,何建武,宣晓伟.
我国地区差距的历史、现状和未来[J]
.改革,2004(5):5-18.
被引量:27
9
杨伟民.
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1992,27(1):70-74.
被引量:103
10
杜平,肖金成,杨小兵.
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的初步判断[J]
.宏观经济研究,2003(12):21-2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978
1
周少甫,陈哲.
人口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收敛性影响——基于空间溢出角度的研究[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36(2):49-59.
被引量:12
2
宋晓军,李曦纳,虞吉海.
空间动态短面板的估计及中国城市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分析[J]
.经济学报,2020,7(1):38-59.
被引量:2
3
陈羽,许海平,张雨雪.
地方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差距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近四十年经验数据的总结[J]
.新疆农垦经济,2020,0(1):66-74.
4
杨明洪,巨栋,涂开均.
“南北差距”: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化的事实、成因与政策响应[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1(4):97-112.
被引量:54
5
张家滋,刘雅婕,何文举.
互联网发展对城市贸易产业和收入差距的影响[J]
.经济地理,2021(2):47-54.
被引量:12
6
李竞博,高瑗.
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距及收敛性检验[J]
.上海经济研究,2020,0(2):53-64.
被引量:3
7
李宪慧,张忠杰.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演变特征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3):167-168.
被引量:3
8
张跃.
产业集群对中国地区差距的影响——兼论对中部崛起的启示[J]
.特区经济,2006(8):195-196.
被引量:2
9
赵作斌.
对“两极分化”问题的审视及其启示[J]
.生产力研究,2007(18):92-94.
被引量:3
10
朱艳鑫,王铮,薛俊波,李兵.
基于一般均衡理论的转移支付影响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6,14(z1):394-39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6
1
张跃.
产业集群对中国地区差距的影响——兼论对中部崛起的启示[J]
.特区经济,2006(8):195-196.
被引量:2
2
石磊,高帆.
地区经济差距:一个基于经济结构转变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6,22(5):35-44.
被引量:72
3
林光平,龙志和,吴梅.
中国地区经济σ-收敛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4):14-21.
被引量:256
4
谢叙祎.
上海制造业集聚的动因研究[J]
.世界经济情况,2006(17):30-33.
被引量:4
5
范剑勇.
产业集聚与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J]
.经济研究,2006,41(11):72-81.
被引量:667
6
杨逢珉,张永安.
欧洲治理中贯彻“融合与趋同”的实践及其意义[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18(2):9-12.
被引量:1
7
BARRO R, SALA-I-MARTIN X. Convergen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2):223-251.
8
DAYAL-GULATI A,HUSAIN A M. Centripetal forces in China's economic take-off[R]. IMF Working Paper, No86,2000.
9
BRULHART M,SBERGAMI F. Agglomeration and growth: cross country evidence[J].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9,65(1) :48-63.
10
ANSELIN L. Lagrange multiplier test diagnostics for spa tial dependence and spatial heterogeneity[J]. Geographical Analysis,1988,20(1) :1-17.
引证文献
4
1
陶晓红,曹元坤,齐亚伟.
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融合的空间计量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1):40-45.
被引量:6
2
焦娇.
探索产业集聚理论对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选择的指导意义——以吉林省为例[J]
.中国外资,2013(12):195-196.
被引量:1
3
赖满瑢.
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宏观经济管理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13(24):110-111.
被引量:2
4
林柯,肖婷.
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趋势[J]
.甘肃科技纵横,2019,48(1):57-62.
二级引证文献
9
1
刘丹,陶文依美,陶长琪.
信息产业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实证分析[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3,32(3):29-35.
被引量:4
2
陈美华,陈伟良.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效率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
.江西社会科学,2018,38(12):57-66.
被引量:4
3
张文进,马秋芳.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探析——以淮南市为例[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4):33-36.
被引量:2
4
张慧颖,金笑非.
应用专利信息的天津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5,29(2):110-116.
被引量:3
5
范振锐.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研究[J]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7,37(1):116-118.
被引量:3
6
周明理.
广西地区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群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分析[J]
.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1):30-31.
7
陶长琪,周璇.
产业融合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应分析——基于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耦联的实证研究[J]
.产业经济研究,2015(3):21-31.
被引量:124
8
陈泓锦.
浅析区域经济在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协调发展[J]
.商业观察,2021(14):61-63.
被引量:3
9
李楠.
人口流动、产业集聚与地区间融合发展——来自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
.新疆财经,2023(3):36-46.
1
张曙光.
关于地区经济差异变动的另一种解释[J]
.经济研究,1993,28(9):19-26.
被引量:19
2
张旭虹.
遏制收入分配不公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J]
.统计与决策,2003,19(7):65-66.
被引量:1
3
吴爱芝,杨开忠,李国平.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研究综述[J]
.经济地理,2011,31(5):705-711.
被引量:64
4
陈静.
湖北省县域经济相对差异变动的预警分析[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2):92-94.
被引量:1
5
张广胜.
嘉兴市县域经济竞争力差异变动实证研究[J]
.嘉兴学院学报,2016,28(1):39-44.
6
陈昕,洪早发.
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变动及分解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4,20(1):51-53.
被引量:19
7
盖文启.
论山东省东西部地区经济差异变动及发展对策[J]
.经济地理,1999,19(5):24-29.
被引量:16
8
宁鑫.
湖南省区域经济差异产业结构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3):5-7.
被引量:4
9
陈正.
陕西省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27(4):14-20.
被引量:1
10
岳利萍,严汉平,李冀.
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变动的阶段性特征——基于区域经济政策演变的视角[J]
.未来与发展,2011,32(11):94-99.
被引量:2
工业技术经济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