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有劳动能力的城镇低保居民就业问题研究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城市中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率低,倾向于隐形就业,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而不退保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为有劳动力的低保对象提供就业指导,努力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变失业救济为求职津贴等措施来提高就业率,保证国家救助资源的有效利用。
作者
王妹
机构地区
河北经贸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年第4期18-19,共2页
Industrial & Science Tribune
关键词
低保对象
就业
隐形就业
分类号
F249.2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
1
刘宝臣,刘佃祥.
关于促进城镇低保对象就业问题的思考[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9(3):29-32.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夏建中.
从制度设计上促进福利接受者再就业——对我国城市低保相关制度的反思和建议[J]
.唯实,2007(6):73-78.
被引量:10
2
洪大用.
当道义变成制度之后——试论城市低保制度实践的延伸效果及其演进方向[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3):16-25.
被引量:36
3
黄晨熹,王大奔,邱世昌,蔡敏.
让就业有利可图——完善上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11(3):1-9.
被引量:24
4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研究课题组.
中国城市低保政策评析——以辽宁省的个案研究为例[J]
.东岳论丛,2005,26(5):5-36.
被引量:11
5
慈勤英,王卓祺.
失业者的再就业选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微观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6(3):135-150.
被引量:50
6
慈勤英.
失业者的再就业选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下的成本收益分析[J]
.学习与实践,2006(11):104-108.
被引量:4
7
齐心.
低保未就业人员求职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
.城市问题,2007(7):71-75.
被引量:19
8
田奇恒,孟传慧.
城市低保社会福利受助者“就业意愿”与社会救助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8(1):37-42.
被引量:16
9
汪华,王精仁.
关于促进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就业的调查与思考[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6(S1):140-142.
被引量:3
10
李春玲.
文化水平如何影响人们的经济收入——对目前教育的经济收益率的考查[J]
.社会学研究,2003(3):64-76.
被引量:148
共引文献
7
1
王欣.
北京市就业困难群体再就业促进的研究——基于求职意向及求职行为的分析[J]
.人口与经济,2011(2):52-55.
被引量:10
2
王磊,王媛媛.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综述[J]
.生产力研究,2011(7):99-100.
被引量:4
3
吴江,王欣.
北京市失业保险金支出与公共就业服务联动机制研究[J]
.北京社会科学,2011(6):47-50.
被引量:2
4
吴江,王欣.
长期失业人员求职意向的研究——基于公共就业服务角度的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32(3):64-69.
被引量:10
5
展莹莹.
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就业促进——从消极救助到积极扶助的转换[J]
.黑河学刊,2013(9):177-179.
被引量:1
6
王欣,吴江.
失业人员求职行为的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15(1):99-107.
被引量:4
7
王欣.
低收入群体就业与再就业的促进研究——基于北京市原宣武区的数据分析[J]
.中国城市经济,2011(2):320-321.
同被引文献
9
1
翟年祥,夏淑梅.
我国当前的劳动就业问题与社会保障[J]
.中国行政管理,2005(6):64-67.
被引量:14
2
杨淑华,鄢咏红.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相悖矛盾的思考[J]
.经济纵横,2006(4):16-17.
被引量:22
3
慈勤英,王卓祺.
失业者的再就业选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微观分析[J]
.社会学研究,2006(3):135-150.
被引量:50
4
潘士远,林毅夫.
中国的就业问题及其对策[J]
.理论参考,2006(11):4-7.
被引量:6
5
田奇恒,孟传慧.
对城市低保对象就业意愿的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7,23(7):87-88.
被引量:4
6
吕燕.
城镇弱势群体就业的社区支持政策研究[J]
.理论与改革,2007(4):47-50.
被引量:2
7
宋刚,冯茹.
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
.西北人口,2009,30(1):41-46.
被引量:6
8
王磊.
城市低保对象救助与就业问题博弈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9(5):112-116.
被引量:12
9
曾敏.
城市低保人员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武汉市部分城区的调查分析[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1,13(2):43-4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曾敏.
城市低保人员就业问题研究——基于对武汉市部分城区的调查分析[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1,13(2):43-47.
被引量:3
2
李惠.
我国城镇低保户的再就业培训研究[J]
.经济视角(下),2013(12):195-196.
被引量:1
3
宋丛,姜佳家,马铖.
浅析我国城市低保群体的就业困境和现实选择[J]
.经营管理者,2012(13):62-6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李惠.
我国城镇低保户的再就业培训研究[J]
.经济视角(下),2013(12):195-196.
被引量:1
2
周丽,林远明.
“低保”制度研究文献回顾[J]
.经济研究导刊,2013(36):78-80.
3
张浩淼.
困境与出路:“激活”视角下我国就业救助制度透视[J]
.兰州学刊,2021(6):96-110.
被引量:7
4
王莹,闵瑞.
河南省XX县城镇低保人员就业问题研究[J]
.劳动保障世界,2018(10X):17-17.
1
侯元琨.
建立劳动用工代理制度 推进再就业工程[J]
.化工管理,1998(6):9-11.
2
赵廷俊.
对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思考[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26(1):25-26.
被引量:1
3
曾凡华.
隐形就业新论[J]
.当代经济研究,1996(5):46-50.
被引量:2
4
魏杰.
向市场要岗位[J]
.政策瞭望,2003,0(1):23-23.
5
徐福平.
就业难催生隐形就业[J]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5):48-49.
6
马林阁.
隐形就业的混合策略分析[J]
.中国市场,2011(31):151-152.
7
曾繁华.
国际隐形就业比较与评价[J]
.财贸经济,1996,17(8):33-38.
8
侯元琨.
建立劳动用工代理制度推进再就业工程[J]
.大连干部学刊,1998,14(3):26-27.
9
张卓元.
应重视对隐形就业问题研究──《隐形就业新论》序言[J]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8(1):1-5.
10
魏霄迈.
不和谐的音符——江苏省阜宁县劳动局剖析隐形就业是是非非纪实[J]
.劳动保障世界,1999,0(10):26-28.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