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医教育》
1999年第2期1-3,共3页
Edu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参考文献10
-
1陈祖福.面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1996(5):3-7. 被引量:34
-
2陈祖福.迎接时代的挑战 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J].中国高教研究,1997(3):4-8. 被引量:87
-
3郑其恭.教学模式研究引论[J].教育导刊(上半月),1996,0(Z1):25-30. 被引量:12
-
4龚怡祖 倪桂芝 等.面向21世纪,目前农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缺陷及原因[J].高等教育(报刊复印资料),1997,(9):65-71.
-
5喻岳青,宋映泉.关于一种试验班培养模式及其课程体系设计的探讨——对我校理学试验班计划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1996(3):33-41. 被引量:7
-
6李长萍.大学教学模式设计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1997(6):68-69. 被引量:2
-
7汪世堂.关于教学模式运用与操作的哲学思考[J].教育学(报刊复印资料),1996,(11):92-95.
-
8江小明.几种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高等教育,1998(1):41-42. 被引量:3
-
9抓紧抓好教学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1997(2):10-15. 被引量:1
-
10文辅相.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和规格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J].高等教育研究,1996,17(6):12-16. 被引量:178
共引文献312
-
1骆世平,郭先英.中医养生功法英译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研究[J].新智慧,2020(3):126-126.
-
2张雷平,周亚东.乡土文化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体系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90-95. 被引量:19
-
3吕洋.国际交流语用学“CLISF”研究初探[J].中国市场,2006(31):81-81.
-
4黄燕.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S1):231-232. 被引量:2
-
5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4,19(S1):31-36. 被引量:24
-
6李海艳.浅析我国高校加强“通识教育”的迫切性[J].宿州学院学报,2008,23(6):145-147. 被引量:1
-
7李汉邦,丁会利,马岱,孙晓彤.地区性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2):93-96. 被引量:2
-
8蔡中宏,麻艳香.对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社科纵横,2002,17(5):72-74. 被引量:3
-
9刘建国,张德海.计算机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西部论坛,2001,19(S1):70-71.
-
10徐新红.体育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3(6):27-2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28
-
1常华.高校“第七学期”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43-144. 被引量:3
-
2龙先琼.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嬗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5(1):71-73. 被引量:21
-
3刘启娴.高职发展模式初探[J].教育研究,1998,19(7):51-55. 被引量:26
-
4张学旭,徐兵,王琦,崔英静,王平.“六、七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3):118-119. 被引量:2
-
5柯文进.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2007(7):13-17. 被引量:25
-
6项平.加大力度,促进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J].中医教育,1999,(1):10-10.
-
7江宾.中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初探[J].中医教育,2000,(3):21-21.
-
8李庆生.对高等中医院校办学体制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医教育,1998,(4):13-13.
-
9陈德海,刘政,罗家国.高等教育转型期再议大学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J].当代教育科学,2008(1):58-59. 被引量:6
-
10郑家茂,张胤.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29(1):108-112. 被引量:41
二级引证文献40
-
1李建国,田玉民,王宏军.《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岗位角色模式'教学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7,0(A01):129-129.
-
2宋霞.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教学模式的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8(S1):5-6.
-
3闵建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刍议——与郑国强先生商榷[J].职教论坛,2006,22(01X):28-30. 被引量:5
-
4闵建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涵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6):17-20. 被引量:34
-
5曾令奇,张希胜.我国高等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综述[J].职教论坛,2006,22(05S):26-29. 被引量:99
-
6郑燕.谈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机械职业教育,2007(10):10-10. 被引量:8
-
7汤大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民族论坛,2007(10):42-43.
-
8粟维斌,叶萍.广西森林生态旅游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26(2):18-20. 被引量:3
-
9胡斌,俞玮.示范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8):18-20. 被引量:6
-
10王正荣.煤炭类高职矿山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59-63. 被引量:2
-
1周健中.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取向与实施[J].教育导刊(上半月),1998,0(6):9-12. 被引量:1
-
2乔丹.探讨高校实施学分制改革面临的问题[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7):2-3. 被引量:2
-
3蒋晓英.高中班主任如何提升学生管理效率的对策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0(24):207-207.
-
4葛精精,李妩祎.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学习方法和提升途径[J].中华少年,2017,0(5):5-6.
-
5胡静,马琳,王艳.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和思考[J].中医药导报,2012,18(3):122-123. 被引量:6
-
6冉嘉洛.高职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20):96-97. 被引量:5
-
7何海宴,刘满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下的教学管理制度[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9):26-27. 被引量:4
-
8易玉梅,彭志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30-32. 被引量:24
-
9任敏.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1):59-61.
-
10蔡琴.论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情感沟通[J].课外阅读(中下),2012(23):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