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理性与情感——兼论应用伦理学中理性与情感的地位
被引量:4
出处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9-84,共6页
Philosophical Trends
参考文献4
-
1赖欣巴哈.《科学哲学的兴起》,伯尼译,商务印书馆,1991,第45页;第476页;第511页.
-
2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2页、第28页、第32页、第32页.
-
3"百度百科""范美忠"条.
-
4罗伯特·F·哈特利.《商业伦理》,胡敏,郑涛,郝福合,张德译,中信出版社,2000年版,第86-97,103-111页.
同被引文献26
-
1吴志文.从道德理性走向道德情感——关于当前道德建设的一点思考[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5(6):27-30. 被引量:7
-
2贾春峰.“文化力”论[J].东岳论丛,1998,19(6):19-22. 被引量:17
-
3吴永军.课堂文化生成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1998(1):32-35. 被引量:5
-
4杨通进.动物拥有权利吗[J].河南社会科学,2004,12(6):29-32. 被引量:14
-
5宋广文,王云强.文化力与教育的相互促进及其融合[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2):35-38. 被引量:9
-
6徐贵权.道德理性的反思与建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21(3):58-61. 被引量:11
-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的文化方面:逐步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M】.巴黎,1994.
-
8车丽娜,韩登亮.学校制度的规约与教师文化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07(8):30-33. 被引量:14
-
9[美]麦金太尔著 龚群 戴扬毅译.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p,31.
-
10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95.
二级引证文献9
-
1宋继东,宋薇薇.“真·美”课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教学管理文化的构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2):14-18. 被引量:2
-
2边立云.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高校教学管理文化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6(4):84-86. 被引量:3
-
3李鲜花.莫马迪小说中的动物伦理观[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8(1):16-23. 被引量:2
-
4刘晶晶.职业院校教学管理:理念、模式与机制——基于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样本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8):73-78. 被引量:1
-
5刘兴雅,闫建璋.师范生情感教育的时代价值、核心要义与实施路径[J].煤炭高等教育,2023,41(2):89-96.
-
6刘文博.“发展”、“透视”抑或“围观”?——一项基于对导盲犬态度评价的社会传播考察[J].文化软实力研究,2023,8(4):64-78.
-
7毛艳,王超.情感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3):19-21.
-
8高翔.浅谈高职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22):53-54. 被引量:5
-
9张愉.以文化引领综合性艺术院校教学管理文化建设[J].文教资料,2019(4):70-71. 被引量:1
-
1孙宏典.对“一分为二”的一分为二[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4):1-3.
-
2刘怡翔.孔子思想宜用几分法[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0,3(1):38-40. 被引量:1
-
3梁漱溟.三种人生态度——逐求、厌离、郑重[J].科技文萃,2005(6):131-132.
-
4丁光训.我怎样看这五十年[J].金陵神学志,2000(3):3-3. 被引量:2
-
5臧民.名题巧解有谬误[J].小学教学研究,2006(3):45-45. 被引量:2
-
6梁漱溟.逐求、厌离与郑重[J].工会博览,2012(9):16-16.
-
7梁漱溟.三种人生态度[J].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6,0(30):13-14.
-
8梁漱溟.逐求、厌离与郑重[J].视野,2012(2):30-30.
-
9梁漱溟.三种人生态度 逐求、厌离、郑重[J].21世纪商业评论,2010(3):118-119. 被引量:1
-
10梁漱溟.三种人生熊度[J].国学(吉林),2015(1):5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