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科学技术观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的表现,是一种生产力;科学技术具有二重性;科学技术必须与人文科学相统一;共产主义赖以形成的物质基础,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作者
韦文荣
机构地区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第23期232-234,共3页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关键词
技术观
科学观
自然科学
人的本质
分类号
A811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2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6-97、168页.
2
巴日特诺夫.哲学中革命变革的起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共引文献
13
1
刘云章,武菊芳.
论精神产品的价值特点[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6):40-44.
被引量:4
2
张运松.
科学和技术:人类自由的表征[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26(5):6-7.
被引量:2
3
王官成.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J]
.学术论坛,2005,28(4):28-32.
被引量:1
4
黄新荣.
尺度是美的感性显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76-81.
5
王佳.
超越思辨的社会理想——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探析[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4(6):64-66.
6
张聪.
主体间性的研究视域[J]
.价值工程,2010,29(35):306-307.
7
胡丽红.
反思广告传播符号建构的消费情境——以奢侈品广告为例[J]
.新闻爱好者,2012(4):76-77.
8
杜悦.
刍议人的本质[J]
.大江周刊(论坛),2013(1):70-71.
9
丛敏.
和谐社会视阈下的中国特色儿童发展观[J]
.现代商业,2013(17):283-283.
被引量:2
10
尚涤尘,马胜凯,冯宝君.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哲学探析——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6):64-66.
同被引文献
32
1
Б.凯德洛夫,双木.
马克思与科学技术革命[J]
.国外社会科学,1984(7):30-32.
被引量:2
2
孙小礼.
“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现实意义[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3(6):30-36.
被引量:7
3
林雁鸣.
科学与马克思主义[J]
.理论月刊,1995(6):4-8.
被引量:1
4
J·D·贝尔纳,张改珍,张纪昌,陈蕾,杨艳.
马克思与科学[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5-31.
被引量:4
5
鲁克俭.
国外学者论青年马克思与青年恩格斯的学术关系[J]
.教学与研究,2006(8):83-90.
被引量:11
6
解保军.
马克思科学技术观的生态维度[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2):121-124.
被引量:10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85.
9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2.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649.
引证文献
1
1
马佰莲.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研究三十年(1983-2013)[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4):112-11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田文君,刘宝杰.
马克思科学技术思想国内研究四十年(1978-2018)[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8):5-7.
2
莫小丽,王鑫茹.
国内学界《资本论》科技理论的研究方法、主题与症候——社会总体式分析视角[J]
.政治经济学研究,2024(1):29-44.
1
王鑫.
《共产党宣言》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J]
.消费导刊,2010(3):214-214.
2
孙利天.
邓小平理论研究与人文科学[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39(1):40-44.
3
张娥.
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启示[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7,19(1):46-49.
被引量:2
4
杨帆.
论胡锦涛的教育思想[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29(6):119-121.
被引量:3
5
李福岩.
马克思过渡时期的政治哲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60(4):123-126.
6
温红利.
卡尔·马克思思想发展研究——由研究法律转为研究哲学[J]
.消费导刊,2008,0(14):218-218.
7
涂途.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的融合——毛泽东论“吸收借鉴”、“洋为中用”[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24(3):41-46.
8
王江涛.
劳动与交往:马克思实践观两个维度的辩证性分析[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1):28-31.
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消费价值观[J]
.公安研究,2009(5):94-94.
10
张瑾.
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观的再认识[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8(1):33-38.
经济研究导刊
2010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