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尊重还是回避:诉讼不审查劳动仲裁裁决考问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不服劳动仲裁提起诉讼的比例如此之高,说明劳动仲裁的分流功能不仅没有实现,反而拉长了争议处理的战线。诉讼对仲裁裁决的尊重,在本质上应体现为在诉讼中对仲裁裁决进行审查,对合法裁决依法予以维护。诉讼不审查仲裁裁决,表面上看是对仲裁的尊重,实际上是对仲裁的回避,其结果损害的不仅仅是仲裁,而且包括诉讼自己。
作者
陈太清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法学院
出处
《新疆社科论坛》
2010年第4期38-42,共5页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关键词
劳动仲裁
裁决
诉讼
司法审查
分类号
D925.7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07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14
1
汤耀国.
劳动仲裁难局待解[J]
.瞭望,2007(36):46-47.
被引量:1
2
周向琳.《我国劳动争议协调机制的实践与思考》[A],载叶静漪、周长征主编.《社会正义的十年探索--中国与外国劳动法制改革比较研究》[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88页.
3
董保华.
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立法的基本定位[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26(2):148-155.
被引量:48
4
范跃如.
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的重构[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122-125.
被引量:10
5
棚漱孝雄(日).《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M],王亚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1页.
6
欧阳琼.
美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J]
.中国劳动,2006(6):25-27.
被引量:10
7
叶静漪、刘诚.《劳动争议处理国际研讨会综述》[A],载林嘉主编.《劳动法评论》(第一卷)[C],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40页.
8
闫庆霞.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程序冲突及解决[J]
.社会科学研究,2007(3):86-89.
被引量:7
9
刘敏.
论纠纷的可诉性[J]
.法律科学,2003,21(1):73-79.
被引量:19
10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陆永胜,朱中一.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2001年年会综述[J]
.中国法学,2001(6):180-182.
被引量:5
2
张驰,韩强.
民事权利类型及其保护[J]
.法学,2001(12):53-56.
被引量:37
3
阮秀.
由个案看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
.律师世界,2001(8):31-34.
被引量:16
4
江海洋.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构想[J]
.行政与法制,2002(11):5-8.
被引量:1
5
刘小鹏.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刍议[J]
.唯实,2002(11):54-57.
被引量:11
6
冯虹,蔡阳阳.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4):31-37.
被引量:15
7
黄燕东,杨宜勇.
美、德、日集体谈判制度的比较研究[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8(6):50-56.
被引量:16
8
.[N].人民法院报,2002-6-29.
9
.[N].人民法院报,2001-03-20.
10
[法]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352.
共引文献
107
1
尚博文,陈源荣.
论法律价值目标下体育仲裁的演进逻辑与现实进路[J]
.商事仲裁与调解,2022(2):53-68.
被引量:2
2
周湖勇,张璐.
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的规范分析与程序建构[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4):64-73.
被引量:2
3
朱慧.
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多元调解机制研究[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6):86-88.
4
季金华.
本质与价值:裁判请求权的制度化原则[J]
.法学论坛,2008,23(5):49-53.
5
舒放.
劳动争议处理之我见[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23(2):28-32.
被引量:5
6
牛金臣,李敏.
劳动争议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检讨与完善——以劳动法秩序价值的实现为视点[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9,25(2):56-60.
被引量:1
7
陈丽君.
浅析我国现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存废[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S2):105-108.
被引量:3
8
赵红.
浅析“一裁终局”制度之不足[J]
.法制与社会,2008(20).
被引量:4
9
林丽玉.
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以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视角[J]
.法制与社会,2008(31):59-60.
被引量:2
10
陈建有,刘强.
新时期我国高校劳动争议问题探析[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3):82-84.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29
1
李培志,王秀英.
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重构[J]
.河北法学,2004,22(10):153-156.
被引量:5
2
皇志坚,涂远国.
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相关疑点问题探讨[J]
.法律适用,2005(9):77-80.
被引量:3
3
侯登华.
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3(3):41-43.
被引量:4
4
闫庆霞.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程序冲突及解决[J]
.社会科学研究,2007(3):86-89.
被引量:7
5
李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解读与适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1.
6
同长征.劳动法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Z82.
7
蒋月.
我国人民法院应当设立劳动法庭[J]
.河北法学,2007,25(11):38-43.
被引量:16
8
信春鹰.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的说明[EB,OL].http://www.npc.gov.cn/npc/zt/2008-02/23/eontent_1494726.htm,2008-02-23.
9
高齐岳.一份值得推荐的民事判决书[J].中国劳动,2001.(3):34.
10
邢新民、沉翔:《劳动争议仲裁员调解员业务指导》,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版.
引证文献
6
1
王兴兴,王国征.
论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的合理衔接[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1(3):112-116.
2
郑泽.
高校环境中劳动争议仲裁法设计的积极意义[J]
.科技资讯,2012,10(11):241-241.
3
赵青东.
论劳动仲裁裁决效力的恢复[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4):88-92.
4
肖鹏燕,李付俊.
劳动争议仲裁概念、属性及其工作特征解析[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30(23):94-98.
5
李晏.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研究[J]
.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8(6):46-49.
被引量:4
6
李卫国,杨馥菡.
劳动争议仲裁中的案外第三人权益救济[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1,35(4):130-138.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郭森.
浅析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J]
.就业与保障,2020(18):193-194.
被引量:2
2
胡梦丹.
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时效性与公平性研究[J]
.理论观察,2020(7):97-100.
3
郑宁.
高校教师管理纠纷的法治思考——基于113份裁判文书的实证分析[J]
.教师教育论坛,2020,33(5):57-61.
被引量:1
4
李继敏.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完善[J]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2021(10):208-210.
5
杨文冲.
关于劳动争议仲裁中案外第三人的权益救济[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1(27):32-33.
被引量:1
6
赵春华.
案外第三人权益保护分析[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1(30):48-50.
7
李银红.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从仲裁到诉讼的衔接分析[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4(22):133-135.
8
谌锦华.
我国体育仲裁救济机制刍议[J]
.法学(汉斯),2023,11(2):474-479.
1
农民日报评论员.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J]
.中国乡镇企业,2014(2):59-61.
2
张嘉树.
我心中 你最重[J]
.东北之窗,2012(21):1-1.
3
王曙光.
中国正面临“国家意志”的考问[J]
.人民论坛,2014(12):20-21.
被引量:2
4
徐雷.
从战略高度看社会责任[J]
.企业文化,2008(7):54-55.
5
毛一竹,罗争光.
养老院门槛有多高?——城市公办养老机构“逐富弃贫”考问养老公平[J]
.决策探索,2012(21):32-33.
被引量:1
6
张然,李英杰.
强化监督“面对面” 直接“考问”副县长——曹县人大常委会推出监督新举措[J]
.山东人大工作,2008(4):41-41.
7
周小波.
如何在网络时代下提升检察公信力[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12):178-179.
8
林巧妍.
贯彻落实审查起诉阶段的“程序分流”——以扩大附条件不起诉的刑度范围为视角[J]
.知识经济,2013(8):29-29.
9
李彩玲.
侦查阶段程序分流机制探微[J]
.知识经济,2011(16):35-35.
10
岳正.
日本战略抉择之历史考问[J]
.世界军事,2006(1):4-10.
新疆社科论坛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