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白龙江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技术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白龙江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脆弱,具有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人为破坏严重等特点。为了提高该区域的造林效果,在对白龙江干热河谷形成原因分析和本地树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造林试验研究,总结出了适宜于该区的造林技术体系。
作者
王会儒
机构地区
白龙江林业管理局林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5期110-111,共2页
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造林技术
干热河谷
白龙江
分类号
S728.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45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7
1
刘醒华.岷江上游干旱河谷的形成条件与植被恢复的探讨[A].见:宋达泉主编.森林与土壤(第三次全国森林土壤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166~180.
2
杨玉坡.岷江上游森林生态问题综合考察报告[J].四川林业科技,1980,:1-28.
3
崔鹏.长江上游干旱河谷水土流失及其治理途径刍议[M]//余新晓.水土保持科学研究与发展.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6-12.
4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4(3):277-282.
被引量:92
5
刘文彬.
岷江上游半干旱河谷灌丛的主要类型[J]
.山地研究,1994,12(1):27-31.
被引量:43
6
余作岳 彭少麟.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及其效应[J].生态学报,1995,15:1-16.
7
孟好军,董晓丽,常宗强.
覆盖地膜草皮在祁连山浅山区造林中的应用[J]
.林业科技开发,2004,18(4):62-63.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马雪华.
岷江上游森林的采伐对河流流量和泥沙悬移质的影响[J]
.资源科学,1980,10(3):78-87.
被引量:22
2
团体著者,西藏植被,1983年
3
团体著者,四川林业科技,1980年,1页
4
团体著者,四川植被,1980年
5
吴征镒,中国植被,1980年
6
苏文锷 周君英 陈开秀.地膜育苗的初步研究[A].中国林学会主编.造林论文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7
彭永山 李昕 章一平.覆盖地膜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效益[A].中国林学会主编.造林论文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6..
8
彭永山 李昕 章一平 等.覆盖地膜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的研究初报.林业科技通讯,1984,(7):15-17.
9
梁与延.岷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和农业资源现状的调查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1980(S1).
10
朴志勇,孙志祥,曹士晗,高庆生.
山区地膜覆盖造林效果初报[J]
.林业科技,1992,17(4):20-2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45
1
陈莉,张淑杰,王青.
岷江上游藏羌聚落交错区景观格局分析[J]
.科技通报,2020,36(2):9-16.
被引量:2
2
刘照光,包维楷,吴宁,刘庆,潘开文,陈庆恒,印开蒲.
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及其治理方略[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0,22(S1):32-35.
被引量:9
3
陈志阳,杨宁,田小梅,杨满元.
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治理模式[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386-388.
被引量:1
4
杨宁,彭晚霞,邹冬生,林仲桂.
贵州喀斯特土石山区水土保持生态经济型植被恢复模式[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S1):474-477.
被引量:36
5
李丽光,何兴元,李秀珍,问青春,赵永华,胡志斌,常禹,朱亚平.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农林边界影响域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0):1804-1808.
被引量:31
6
姚建,丁晶,艾南山.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评价[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13(4):380-383.
被引量:46
7
张一平,段泽新,窦军霞.
岷江上游干暖河谷与元江干热河谷的气候特征比较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14(1):76-82.
被引量:26
8
鲁先文,马瑞君,张辉,王明理.
植被恢复误区分析[J]
.甘肃科技,2004,20(12):16-19.
被引量:3
9
李强,孙海龙,何师意,姜光辉,吴孔运,汪劲良.
桂林岩溶试验场植物多样性恢复及其水、气效应[J]
.热带地理,2005,25(1):5-9.
被引量:10
10
王巧红,宫渊波,陈林武,沈迪玉,王海英.
四川盆周低山暴雨区不同配置模式水土保持林生物多样性分析[J]
.生态学杂志,2005,24(6):599-602.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29
1
李昆,张春华,崔永忠,赵一鹤,施永泽.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退耕还林适宜造林树种筛选研究[J]
.林业科学研究,2004,17(5):555-563.
被引量:55
2
张春华,李昆,崔永忠.
金沙江干热河谷上段退耕还林区造林树种选择[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1):20-23.
被引量:11
3
张春华,李昆,崔永忠,谢正伦,杨文生,施永泽.
适于金沙江干热河谷造林用的6个树种的育苗施肥试验[J]
.西部林业科学,2005,34(4):53-57.
被引量:7
4
杨丽祥.
武定县干热河谷地区造林现状及发展对策[J]
.林业调查规划,2006,31(6):101-105.
被引量:2
5
李晓清,高捍东,李荣伟,曹小军,罗阳富.
金沙江干热河谷希蒙德木造林技术及幼林生物量分配[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2):23-26.
被引量:5
6
杨振寅,苏建荣,罗栋,李正红,陈晓鸣.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与展望[J]
.林业科学研究,2007,20(4):563-568.
被引量:43
7
张尚云,高洁,傅美芬,余丽云.
金沙江干热河谷恢复植被与造林技术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1997,17(2):1-7.
被引量:39
8
余丽云.
元谋干热河谷植被恢复造林树种选择研究[J]
.西南林学院学报,1997,17(2):49-54.
被引量:7
9
张春华,廖声熙,李昆,曾觉民,崔永忠.
金沙江干热河谷3个造林树种裸根1年生苗的育苗密度研究[J]
.西部林业科学,2007,36(4):79-86.
被引量:5
10
蒋俊明,费世民,何亚平,张帆,孔庆浩.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探讨[J]
.西南林学院学报,2007,27(6):11-15.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
1
1
赵金龙,徐映雪.
滇西北程海流域干热河谷区不同林种植物种类选择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20,41(4):44-50.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胡月,卢阳,金可,周火明,万丹,张乾柱,闫建梅.
干热河谷生态治理探讨[J]
.长江科学院院报,2021,38(10):69-75.
被引量:7
2
杜春艳,梁万海,刘赞.
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四川林勘设计,2021(4):59-62.
1
李所清.
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火龙果栽培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17(2):12-14.
被引量:6
2
刘志国,刘锋.
金沙江流域枇杷花果管理关键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08(7):32-33.
被引量:2
3
杨华.
东川干热河谷地带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造林方法[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3(1):141-142.
被引量:7
4
阿娜.
德钦县干热河谷地区葡萄栽培技术的探索[J]
.中国农业信息,2015,27(2):95-96.
5
陈建兴,唐勇.
攀枝花干热河谷地带造林经验及模式[J]
.四川林业科技,2010,31(5):114-117.
被引量:5
6
杨先顺.
肉牛养殖关键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6(10):40-40.
被引量:2
7
鲁喜荣.
柠条营养袋育苗造林技术体系研究[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34(5):57-58.
被引量:11
8
杨潜波,马志清.
干热河谷地带刺槐育苗及造林技术探讨[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5(29):293-293.
9
解晓康.
樱桃萝卜劣质根分类及形成原因分析[J]
.现代农村科技,2012(9):15-15.
10
伍建榕,马焕成,刘婷婷,唐军荣,苏红飞,胥辉.
干热河谷地带麻疯树主要病虫害调查[J]
.中国森林病虫,2008,27(4):18-21.
被引量:27
防护林科技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