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瘢痕疙瘩治疗状态综述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皮肤病,因其致病机制尚不清楚,故在临床治疗上未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根据不同的文献报道来探讨瘢痕疙瘩治疗的发展状态,从而来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
钟征明
机构地区
广西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出处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26期35-37,共3页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治疗
发展
分类号
R758.6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2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59
同被引文献
114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77
参考文献
21
1
方方,赵亮,吴信峰,钱革.
手术加综合疗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6,35(4):245-246.
被引量:15
2
武继祥,陈德英,魏喜权,吴宗耀.
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胶原酶表达及其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32):4316-4317.
被引量:9
3
杜本军,高建华.
扩大范围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9,30(5):470-470.
被引量:2
4
姜涛,崔连军,张静,李永林.
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对体外培养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作用[J]
.山东医药,2000,40(3):20-21.
被引量:2
5
陈骏,钱云良,杨军,王丹茹.
平阳霉素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及组织学观察[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9,15(2):110-113.
被引量:7
6
刘文春,童应强,杨卫兵,李丽君.
平阳霉素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2):99-100.
被引量:16
7
薛金伟,杨光,李春雨,尹维田.
钙通道阻滞剂对外周神经损伤后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31(6):438-440.
被引量:4
8
王臻,郭树忠,鲁开化,张琳西.
维拉帕米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合成的影响[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1,17(6):328-331.
被引量:16
9
武晓莉,刘伟,曹谊林.
低浓度5-氟尿嘧啶抑制血管增生在瘢痕疙瘩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初探[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1):44-46.
被引量:44
10
张志英.
5-FU联合激素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分析[J]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1):79-82.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132
1
左永祥,罗少军,汤少明.
病理性瘢痕的遗传学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4):415-417.
被引量:2
2
石海涛,王文敏,康敏.
得宝松、康瑞保联合治疗瘢痕疙瘩疗效观察[J]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3(3):201-202.
被引量:2
3
秦鸿志,朱丹彪,刘达恩.
瘢痕疙瘩的治疗[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9):1414-1416.
被引量:2
4
程淑蕊,李敏.
激光及激光辅以药物治疗瘢痕的研究进展[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4,10(6):379-380.
被引量:8
5
赵瑞勤.
瘢痕疙瘩治验[J]
.新中医,1994,26(11):42-43.
被引量:7
6
黎七雄,陈金和,彭仁琇,王玉山,汪晖.
烧烫灵的药理作用研究[J]
.中草药,1994,25(11):592-594.
被引量:6
7
余健华,姚运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2):204-207.
被引量:2
8
刘永波,高建华,刘晓军.
fas基因和p53基因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的结构异常与其功能的关系[J]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8):106-108.
被引量:7
9
王春梅,百束比古,张启旭,严笠,中泽南堂.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基因组学研究[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4):299-301.
被引量:28
10
陈慧.
激光合并皮损内注射强的松龙治疗瘢痕疙瘩[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95,24(2):105-105.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59
1
杨新蕾,白敬,徐明达.
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康复治疗技术[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10(20):102-103.
被引量:2
2
郭微,杨顶权,尤立平,白彦萍,陈燕.
综合治疗项后瘢痕疙瘩性毛囊炎1例[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0,3(3):155-156.
3
谢举临,利天增,祁少海,卞辉宁,徐盈斌,梁惠珍.
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挛缩功能的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9):6370-6371.
被引量:3
4
王碧云.
瘢痕疙瘩切除术后电子线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12):740-741.
被引量:2
5
王志强,黄学荪,张秀华.
瘢痕的药物治疗进展[J]
.医药导报,2005,24(8):707-709.
被引量:5
6
于春水,冉立伟,谭升顺.
透明质酸钠局部注射治疗晚期限局性硬皮病的疗效分析[J]
.食品与药品,2005,7(11A):50-51.
7
黄贤强.
疤痕疙瘩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26(12):1441-1441.
被引量:2
8
于春水,冉立伟,谭升顺,郗彦萍,樊靖华,张江安,邱实,刘安,雷小兵,王昊.
透明质酸钠与透明质酸酶局部注射治疗晚期局性限硬皮病的疗效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1):26-28.
被引量:4
9
黎颖诗,余南生.
脉冲激光联合药物和^(32)P敷贴治疗瘢痕的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7):1273-1274.
10
刘文春,杨卫兵,童应强,李丽君.
阿维A与平阳霉素联合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4):217-218.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14
1
孙本善,李玉霞,杨果凡.
瘢痕组织中肥大细胞变化的观察[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1991,15(Z1):35-37.
被引量:2
2
郑健生,邢新,薛春雨.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瘢痕疙瘩色素的影响[J]
.中国美容医学,2004,13(5):527-528.
被引量:4
3
朱兆明.
整形领域中氧自由基研究的进展[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4):301-304.
被引量:5
4
郑健生,邢新,张敬德.
α-促黑素细胞激素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J]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34-36.
被引量:5
5
刘志敏,翦新春.
药物治疗瘢痕研究现状[J]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5,11(1):56-58.
被引量:23
6
林伟,张九恒,祁强,沈国良.
皮肤扩张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J]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4(6):918-919.
被引量:8
7
惠俐,王连唐,杨峥.
微晶磨削术修复皮肤浅表性瘢痕[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3):194-196.
被引量:17
8
张兵,李巍,李峥.
得保松与安体舒通联合治疗瘢痕疙瘩78例[J]
.四川医学,2005,26(7):770-770.
被引量:1
9
王志强,黄学荪,张秀华.
瘢痕的药物治疗进展[J]
.医药导报,2005,24(8):707-709.
被引量:5
10
赵娟,张其波,刘霞.
^(90)Sr/^(90)Y敷贴器治疗瘢痕疙瘩108例报告[J]
.山东医药,2005,45(27):85-8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9
1
郭常敏,王达利.
病理性瘢痕的治疗研究进展[J]
.贵州医药,2012,36(1):67-70.
被引量:3
2
宋毅.
耳部瘢痕疙瘩临床治疗及其机制探讨[J]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2(9):186-188.
被引量:2
3
付晋凤,谭加.
病理性瘢痕的发生机制与修复[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8(4):6-12.
被引量:29
4
胡湘元,黄文华,李宏辉,郭俊光,刘源,刘世豪,许甜.
手术切除与术后压力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1):93-95.
被引量:11
5
李珊珊,陈旻静.
瘢痕疙瘩临床治疗新进展[J]
.中国美容医学,2015,24(7):89-91.
被引量:8
6
张晓萍,林清,王美水.
影响瘢痕疙瘩术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
.福建医药杂志,2016,38(6):8-10.
被引量:6
7
颜彤彤,陈敏亮,马奎,付小兵.
干扰人整合素蛋白β5基因表达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7,33(1):49-52.
被引量:3
8
李静,吴晓琰,陈晓栋.
糖皮质激素联合A型肉毒素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46(9):629-632.
被引量:15
9
吕运通,张坤淼,刘桂英,时晓辉.
手术切除与术后压力治疗耳郭瘢痕疙瘩1例[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8):516-517.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77
1
李孟艳,田硕,苗明三.
皮肤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及药物调节[J]
.中国药师,2020,23(3):540-543.
被引量:7
2
张玲,袁涵,徐江.
剥蛋壳法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注射治疗耳廓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J]
.兵团医学,2023(1):33-35.
被引量:1
3
李丹.
21例耳部瘢痕疙瘩手术综合治疗及护理体会[J]
.中国疗养医学,2013,22(2):155-156.
4
陈煜华,鲁开化,刁建升,宋雅娟,苏映军,赵媛媛,宋保强.
靶向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3,24(3):144-147.
被引量:7
5
潘明金,郑灵.
耳垂结核1例[J]
.重庆医学,2013,42(13):1560-1560.
6
杨登文,肖敏勤.
细胞因子在瘢痕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中国伤残医学,2014,22(3):277-278.
被引量:1
7
方小兵,胡晓龙,石继红,蔡维霞,白晓智,贾文斌,刘佳琦,韩夫,胡大海.
Smad交互蛋白1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纤维化相关因子的影响[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9(2):26-30.
被引量:2
8
李晓庆,刘文军,段建兴,王欣,王迪,张高飞,魏亚婷.
手术联合多种干预措施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J]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8,34(12):1010-1019.
被引量:18
9
刘进辉,李明华,白晓龙,李宏伟,宋斌.
TGF-β1/Smad信号通路在皮肤病理性瘢痕及瘢痕癌组织中的变化[J]
.河北医学,2014,20(12):1983-1986.
被引量:3
10
袁志坚,周梅芳,何文涓,吴华英,赵庆国.
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前列腺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含量测定及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34):15-18.
被引量:3
1
翁小满,钱立石,朱伉,李桓英,J.T.DOUGLAS.
比较两种检测麻风菌鼻携带的方法[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1999,19(1):77-80.
被引量:1
2
汪淼芹,胡可芹.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2):121-123.
被引量:4
3
胡强,隋爽,王国栋,姚利民.
HIF-1α对病理性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及机制[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8):43-46.
被引量:4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 第2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