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中国区域发展的时代价值
被引量: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是中国区域发展的突出问题,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应是"十二五"及其以后一个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的主题。皖江城市带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示范区建设,是从产业层面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体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时代价值,而要体现这种价值,有效承接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应在化解产业转移"区域粘性"上有新突破。
作者
程必定
袁宏
机构地区
安徽省社科联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6,30,共7页
Jiang-huai Tribune
关键词
区域协调
产业转移
皖江城市带
分类号
F127.5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120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4
1
4国家发改委.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Z].2010-01-12.
2
国务院.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Ⅸ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Z].2008-9-7.
3
范恒山.乘产业转移东风促皖江经济腾飞--解读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N].安徽日报,2010-3-11.
4
程必定.
产业转移“区域粘性”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路[J]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24-27.
被引量:64
二级参考文献
5
1
程必定.
按主体功能区思路完善我省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探讨[J]
.江淮论坛,2008(4):12-17.
被引量:15
2
程必定.
江淮城市群及其主体功能的战略定位[J]
.城市,2008(12):16-20.
被引量:15
3
程必定.
中国经济是否已走出低谷 近期的走势是:底部震荡,趋势向好[J]
.环球人物,2009(16):52-52.
被引量:2
4
程必定.
产业转移“粘性”及安徽的战略选择[J]
.江淮论坛,2009(5):17-21.
被引量:26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李平.
“十二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1):5-23.
被引量:106
共引文献
66
1
何渊.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及企业孵化器载体建设[J]
.安庆科技,2011(1):9-11.
2
张倩.
产业链空间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皖江城市带制造业为例[J]
.泰山学院学报,2013,35(6):26-32.
被引量:1
3
何渊.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科技企业孵化器载体建设[J]
.安徽科技,2010(7):13-15.
4
王磊.
产业承接集中区快速发展路径探析——基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发展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3):1-3.
被引量:1
5
程霞珍.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1(4):69-74.
被引量:19
6
王敬勇.
地方政府竞争、产业转移与制度安排[J]
.经济论坛,2011(1):9-12.
被引量:8
7
翟冬平,张为付,周长富.
南京都市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及其战略定位[J]
.江淮论坛,2011(3):27-31.
被引量:4
8
韩东林,金余泉.
皖江城市带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研究——兼与上海市比较[J]
.中国科技论坛,2011(6):74-78.
被引量:6
9
王齐祥,尚红敏,江军.
皖江示范区建设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J]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50-53.
被引量:2
10
范恒冬,吕娟.
金融支持在皖江区域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科技和产业,2011,11(7):1-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20
1
张曦,雷平.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效果评价[J]
.山东社会科学,2012(S2):71-74.
被引量:5
2
金宝石,查良松.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与发展对策初步研究[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4(2):1-2.
被引量:16
3
韩国良.
农业综合开发投入产出效果的地区差异[J]
.农业技术经济,2005(2):29-32.
被引量:18
4
方大春,Da-chun.
皖江城市带示范区产业承接的风险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6):648-653.
被引量:18
5
张雅枚,江三良.
安徽产业结构演进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建议[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9):17-21.
被引量:14
6
俞金国,王丽华.
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及机理探究——以安徽省为例[J]
.人文地理,2005,20(5):103-107.
被引量:42
7
张宁,陆文聪.
中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对农业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06(2):74-80.
被引量:77
8
陈刚,刘珊珊.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
.当代财经,2006(10):91-96.
被引量:121
9
王雪.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0):110-112.
被引量:12
10
张春法,冯海华,王龙国.
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
.统计研究,2006,23(12):45-47.
被引量:51
引证文献
17
1
韩璐,余华银,宋马林.
皖江城市带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升级[J]
.中国统计,2011,26(12):44-45.
被引量:1
2
韩璐,余华银,宋马林.
皖江城市带农业投入产出效率升级[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20-27.
3
周浩.
产业转移与升级的态势、动力与走向评估[J]
.金融与经济,2012(11):43-46.
4
田南竹.
论面向承接产业转移需求的EOP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13,25(13):27-29.
5
刘晴,郑基超.
我国出口产业转移中的贸易成本效应——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分析[J]
.产业经济研究,2013(1):52-59.
被引量:3
6
张亨明.
民营企业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
.华东经济管理,2013,27(4):1-5.
被引量:1
7
王云,高云.
基于三圈理论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研究[J]
.对外经贸,2014(1):75-77.
被引量:1
8
李芸.
承接产业转移对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分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1):84-85.
被引量:4
9
高云,王云.
承接产业转移对区域新型工业化的影响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
.经济论坛,2014(4):65-69.
被引量:5
10
江锐.
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及对策[J]
.财经界,2015(27):138-138.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芮昊.
安徽纺织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对策——基于SWOT分析[J]
.时代经贸(下旬),2013(1):8-9.
2
张亨明.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对策——基于我国产业转移的特点及趋势的思考[J]
.西部论坛,2014,24(1):103-108.
被引量:7
3
肖红.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区位商分析[J]
.管理观察,2014(36):42-44.
被引量:1
4
许德友.
中国出口型产业转移——基于时间-空间-行业的分析[J]
.国际经贸探索,2015,31(8):54-64.
被引量:8
5
陈凡,韦鸿,童伟伟.
承接产业示范区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吗?——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验证[J]
.科学决策,2017(3):68-94.
被引量:29
6
陈贺贺,余忠林.
系统论视角下创意城市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27-29.
7
吴方.
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广西工业化发展路径研究[J]
.桂海论丛,2017,33(6):67-73.
8
钭怡源.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安徽发展新兴产业的对策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8(6):183-184.
9
金兰,何刚,朱艳娜,李恕洲.
皖江城市带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J]
.铜陵学院学报,2018,17(6):59-63.
被引量:1
10
鲍建华,李强,方炳元.
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评价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9(4):10-15.
被引量:1
1
程必定.
产业转移“区域粘性”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路[J]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24-27.
被引量:64
2
吴汉嵩.
我国产业转移的区域性与突破[J]
.江苏商论,2009(2):133-135.
被引量:3
3
范圣然.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探讨[J]
.经济视角(下),2011(11):16-18.
被引量:2
4
韩平,苗秀娥.
基于产业转移理论的中国鲁西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对外经贸,2012(3):82-84.
被引量:2
5
程霞珍.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1(4):69-74.
被引量:19
6
李停.
皖江城市带集群式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基于Probit模型的微观实证分析[J]
.池州学院学报,2016,30(1):32-36.
7
李停.
集群式产业转移:破解产业区域粘性的新思路[J]
.铜陵学院学报,2015,14(2):55-58.
被引量:1
8
雷佑新,雷红.
西部大开发和我国产业区域粘性分析[J]
.晋阳学刊,2005(4):38-41.
被引量:3
江淮论坛
2010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