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8-120,共3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基金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j004]
参考文献2
-
1列夫·托尔斯泰.《致诃·夫·日尔凯维奇》(1890年6月30日),《文艺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上)》第1309页,春风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
-
2列宁.《托尔斯泰和无产阶级》(1910年),《列宁全集》第16卷第352-353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同被引文献35
-
1李建军.私有形态的反文化写作——评《废都》[J].南方文坛,2003(3):33-38. 被引量:21
-
2李继峰.文学朝圣的呼告和苦旅——论贾平凹审美气质的二重性及文学道路[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65-75. 被引量:3
-
3孟繁华.面对今日中国的关怀与忧患──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土门》[J].当代作家评论,1997(1):14-17. 被引量:34
-
4旷新年.从《废都》到《白夜》[J].小说评论,1996(1):16-19. 被引量:29
-
5石杰.贾平凹及其创作的佛教色彩[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34(1):19-22. 被引量:5
-
6赵学勇.“乡下人”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追求——沈从文与贾平凹创作心理比较[J].小说评论,1994(4):33-37. 被引量:7
-
7贾平凹,黄平.贾平凹与新时期文学三十年[J].南方文坛,2007(6):61-66. 被引量:48
-
8冯肖华.贾平凹当代中国文学高度问题的思考——基于史识视域与史学格局的建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37-48. 被引量:4
-
9许玉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乡土叙事立场的转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113-116. 被引量:4
-
10程华.问题意识、底层视角和知识分子立场[J].小说评论,2008(2):84-88. 被引量:3
-
1张钰.谈王中山对古筝现代技法的创新[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5(13):151-151.
-
2严运桂.《一路飙升》现代技法述评[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4):123-125.
-
3陈育英.浅论唐传奇的特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1(11):100-100.
-
4何光超.贾平凹散文创作的审美追求[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24-26. 被引量:1
-
5尹缉熙.金圣叹的小说结构技巧论初探[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4,4(3):82-83. 被引量:1
-
6刑庆杰.狗日的老的三[J].椰城,2002,0(4):61-62.
-
7郑香元.宋江的本领[J].学习月刊,2007(18):49-50.
-
8刘世明.边塞诗中的“三无”心态[J].北方文学(下),2012(3):38-39. 被引量:1
-
9邢庆杰.大号[J].章回小说(上旬刊)(文学版),1999,0(7):70-71.
-
10王绮琴.王蒙与意识流[J].阅读与写作,1997,0(11):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