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54-58,共5页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基金
河南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共引文献42
-
1曹书.区域发展权的主体证成与法制意义——以区域共同体为基点[J].北方法学,2022,16(3):94-108.
-
2孟桂英.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几个伦理问题[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2,18(1):53-57.
-
3陈国跃.生态伦理的实质──关于可持续发展观的一种解读[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0(3):54-56. 被引量:1
-
4覃明兴.人类中心主义研究综述[J].哲学动态,1997(6):19-21. 被引量:10
-
5王凤珍.“人类中心主义”辨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0(2):10-13.
-
6徐黎丽,杨丽云.中国西北陆疆民族地区城乡发展一体化思路和途径探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4):63-71. 被引量:3
-
7郑慧子.生态伦理的性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79-83. 被引量:4
-
8张志诚,牛海山,欧阳华.“生态系统健康”内涵探讨[J].资源科学,2005,27(1):136-145. 被引量:28
-
9傅华.中国生态伦理学研究状况述评(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2):88-92. 被引量:4
-
10郑慧子.环境伦理的科学基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1):20-2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114
-
1叶平.人与自然: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概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7(11):4-13. 被引量:61
-
2叶平.对环境哲学实质的考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1):29-33. 被引量:5
-
3李德顺.从“人类中心”到“环境价值”──兼谈一种价值思维的角度和方法[J].哲学研究,1998(2):5-10. 被引量:75
-
4刘福森.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J].中国社会科学,1997(3):45-53. 被引量:212
-
5姚新华.契约自由论[J].比较法研究,1997,11(1):21-34. 被引量:109
-
6郝宁湘.论人类中心主义不可拒斥[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6(3):18-22. 被引量:11
-
7佘正荣.超越自然中心论与人类中心论[J].宁夏社会科学,1993(5):2-8. 被引量:3
-
8詹献斌.对环境伦理学的反思[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6):23-28. 被引量:18
-
9章建刚.环境伦理学中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J].哲学研究,1997(11):49-57. 被引量:26
-
10肖玲.从人工自然观到生态自然观[J].南京社会科学,1997(12):22-26.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12
-
1傅华.中国生态伦理学研究状况述评(下)[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2(2):88-92. 被引量:4
-
2郑慧子.环境伦理的科学基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1):20-25. 被引量:3
-
3王满荣,杨小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生态伦理观[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5):143-148.
-
4王满荣.关于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生态伦理观的理性思考[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3):69-73. 被引量:1
-
5闫鸿斐.环境伦理的道德基础[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3):27-29.
-
6李桂花.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视域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J].探索,2011(2):153-158. 被引量:9
-
7郑慧子.多样性:美学地理学的客观基础[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3):330-332.
-
8郑慧子.地理学的终极关怀与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3(4):440-442. 被引量:1
-
9吴文新.人天系统的不可逆性与人类的命运[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1,9(3):9-12. 被引量:3
-
10郑慧子.在自然共同体中人对自然有伦理关系吗?[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17(12):1-4. 被引量:19
二级引证文献52
-
1张劲松,曹顺仙(指导).中国古代哲学生态化溯源的两个视角[J].汉字文化,2020(6):192-193. 被引量:5
-
2杨明.科技时代的伦理思辨[J].学习与探索,2006(4):68-70. 被引量:1
-
3夏修建.自然之思:生态伦理与和谐社会[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6):297-298. 被引量:1
-
4阮全民,朱军平,毕井涛.生态伦理观的嬗变和环境法的发展[J].商情,2008,0(1):38-38.
-
5姜春林,刘永振.略论人与自然的非线性关系[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12(3):20-23.
-
6郑慧子.生态伦理的性质[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79-83. 被引量:4
-
7姬志闯.人类中心主义:拒斥抑或遗继?[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84-87.
-
8吕传庭,曹小曙,闫小培.文化认同与城市规划的终极关怀[J].城市规划,2005,29(3):77-79. 被引量:5
-
9郑慧子.环境伦理的科学基础[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4(1):20-25. 被引量:3
-
10夏少敏,张云杰,赵赤.《环境保护法》的目的及修改意见[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5):577-581. 被引量:9
-
1傅华.论生态伦理的本质[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5(8):64-68. 被引量:24
-
2胡军.环境伦理与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伦理学的反思[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16-21. 被引量:5
-
3林官明.人与环境之间伦理关系的反思[J].书摘,2005(4):48-51.
-
4董世峰.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3):6-9.
-
5杜强.台湾地区环境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台湾研究,2011(6):50-54. 被引量:8
-
6陈俊.环境伦理并非人与自然间直接的伦理关系[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33(2):64-65. 被引量:1
-
7夏嘉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辩证[J].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4):376-376. 被引量:2
-
8许淑真,卢建铭.生态艺术于社会运动中的新伦理关系[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1(7):75-81.
-
9张光闪.关于环境问题的伦理学思考[J].沧桑,2009(5):129-130. 被引量:1
-
10邝薇.人与自然新型伦理关系的构建[J].新疆环境保护,1998,2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