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理论之后”的理论建构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当下的文学理论界,"理论终结"的呼声不绝于耳,稍微留心一下,不难发现探讨"理论终结"的文章此起彼伏,"理论终结"似乎成为一个颇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如同黑格尔所说的"艺术的终结"、罗兰·巴特提出的"作者之死"、德里达所说的"读者之死"以及前些年出现的"文学的终结"一样,"理论终结"的出现着实在文论界掀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赞成者有之,质疑者也有之。
作者
张伟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7,共6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关键词
艺术的终结
作者之死
读者之死
理论界
黑格尔
德里达
文学
巴特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23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宋一苇.
“后”时代的文学理论何以可能[J]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3):21-23.
被引量:3
2
Terry Eagleton.After Theory. . 2003
3
张箭飞.
文化理论在西方的死亡[J]
.学术研究,2005(9):45-48.
被引量:15
4
李自雄.
论解构后的当代中国文学理论重新建构[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4):43-46.
被引量:1
5
金惠敏.
理论没有“之后”——从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说起[J]
.外国文学,2009(2):78-80.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赖大仁.
90年代文学研究:一种新视野[J]
.文艺评论,2001(3):54-58.
被引量:3
2
陆贵山.
试论文学的系统本质[J]
.文学评论,2005(5):5-13.
被引量:31
3
支宇.
“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J]
.文艺理论研究,2006(6):15-23.
被引量:39
4
Smith, James. Terry Eagleton,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Cambridge: Polity, 2008.
5
泰瑞·伊格尔顿.《理论之后:文化理论的当下与未来》,李尚远译.台北:商周出版,2005.
6
Barthes, Roland. Essais critiques IV, Le bruissement de la langue. Seuil, 1984.
7
Derrida, Jacques. Points de suspension, entretiens. Chosis et present s par Elisabeth Weber. Paris: Galilee, 1992.
8
Eagleton, Terry. After Theory.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3.
9
Eagleton, Terry.Literary Theory : An Introduction. Minneapolis:U of Minnesota P, 1998.
10
金元浦,曾军.问题意识·边界之争·对话主义[N].社会科学报,2005-05-26.
共引文献
24
1
张永刚.
库恩的“范式”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24(1):25-31.
被引量:1
2
覃世艳.
激进解释学的神话及其死亡[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2):73-76.
被引量:1
3
张永刚.
文学理论:基本思路与现状反思[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26(4):16-20.
被引量:1
4
尹庆红.
“理论之后”的理论——读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2):29-34.
被引量:5
5
肖建华.
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文艺学边界的消解——反思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诸问题[J]
.艺术百家,2008,24(6):57-60.
被引量:1
6
张玉勤.
走向“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J]
.广西社会科学,2010(1):91-96.
被引量:4
7
金惠敏,克莱尔.科尔布鲁克.
再现·后结构主义·文化研究——克莱尔·科尔布鲁克教授访谈录[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0,1(1):10-13.
8
段吉方.
理论的终结?——“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形态及其历史走向[J]
.文学评论,2011(5):166-174.
被引量:13
9
冯佳敏.
文学视野中的理论与后理论——兼谈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2):91-96.
10
魏先华.
理论之后的反思——评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3):74-75.
同被引文献
23
1
曹顺庆.
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
.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75
2
程群.
宏大叙事的缺失与复归——当代美国史学的曲折反映[J]
.史学理论研究,2005(1):51-60.
被引量:66
3
张箭飞.
文化理论在西方的死亡[J]
.学术研究,2005(9):45-48.
被引量:15
4
戴维.洛奇,王晓群.
向这一切说再见——评伊格尔顿的《理论之后》[J]
.国外理论动态,2006(11):52-56.
被引量:30
5
特里·伊格尔顿.理论之后[M].商正,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6
特里·伊格尔顿.沃尔特·本雅明[M].郭国良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239.
7
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8
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9
拉曼·塞尔登,等.当代文学理论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0
安托万·孔帕尼翁.理论的幽灵-文学与常识[M].吴泓渺,汪捷宇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引证文献
2
1
王伟.
分歧的取向——“后理论”景观扫描[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1):79-84.
2
李国栋.
《理论之后》的问题结构反思[J]
.文艺评论,2017(3):4-10.
1
唐敏.
“新世纪文学”的命名之惑[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0(2):17-21.
2
梁晓萍.
关于“读者之死”的几点思考[J]
.当代文坛,2007(6):44-47.
被引量:3
3
孙媛.
读者真的“死”了吗?——与欧震先生商榷[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3):49-51.
4
鲁歌,张小慰.
晚清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终结——关于中国近、现代文学历史分期的一点看法[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2):43-47.
5
李万武.
“泛文学化”与无门槛的文学繁荣[J]
.粤海风,2014(5):62-70.
6
曹梦蝶.
苏童对先锋派小说的继承与发展[J]
.才智,2012,0(3):154-154.
7
张文娟.
谁之死?[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9):48-49.
8
周计武.
现代性语境中的“艺术的终结”——黑格尔的诊断[J]
.文艺理论研究,2004(6):39-47.
被引量:8
9
马友平.
技术·复制·政治——瓦尔特·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的主题[J]
.求索,2005(5):153-155.
10
谌晓明.
“化身”阅读: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读者体验[J]
.北方论丛,2010(3):28-31.
文艺评论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