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微生物在制药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微生物在制药领域中的作用极其重要,应用极其广泛。本文介绍了微生物生产的药物的种类和微生物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叙述了在微生物制药工程中所应用的新的生物技术。
作者
王慧楠
机构地区
大连市沙河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6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微生物
制药工程
生物技术
药物开发
分类号
R9-4 [医药卫生—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罗明典.
微生物制药研究新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1):61-62.
被引量:24
2
胡海峰,朱宝泉.
微生物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J]
.中国天然药物,2006,4(3):168-171.
被引量:6
3
陆茂林,司竑飞.
微生物新药创制的思路与方法[J]
.中国天然药物,2006,4(3):172-175.
被引量:4
4
李志香.
微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3(6):114-118.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尚珂,胡海峰,朱宝泉.
微生物转化法合成7α,15α-二羟基雄烯醇酮[J]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4(2):30-34.
被引量:10
2
朱宝泉,胡海峰.
微生物药物研究中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J]
.中国天然药物,2004,2(4):193-198.
被引量:6
3
崔佳佳,胡海峰,朱宝泉,陈华明.
微生物来源的抗真菌抗生素SIPI-763-1的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4,29(10):577-578.
被引量:3
4
文淑美.
全球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态势[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6,26(1):92-96.
被引量:43
5
江勇,伍松陵,张育杰,胡海峰,朱宝泉.
微生物来源抗肿瘤活性化合物SIPI-100-2的研究[J]
.中国天然药物,2006,4(1):70-72.
被引量:4
6
胡海峰,李晓敦,朱宝泉.
微生物甾体羟化技术及其应用[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6,27(2):76-78.
被引量:3
7
陈华明,张琴,李晓敦,胡海峰,朱宝泉.
微生物转化法合成15-羟基坎利酮[J]
.中国天然药物,2006,4(2):144-145.
被引量:2
8
[1]M.T.马迪根,J.M.马丁克,J.帕克著,杨文博(Yang WB),等译.微生物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9
[3]A.N.格拉泽,二介堂弘著,陈守文(Chen SW),喻子牛(Yu ZN),等译.现代生物技术译丛:微生物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基础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0
[5]朱宝泉(Zhu BQ).现代生物技术丛书--生物制药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共引文献
33
1
张锋 ,金杰 ,安莹 ,张振中 .
纳豆激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J]
.四川食品与发酵,2005,41(4):22-25.
被引量:4
2
张锋,金杰,安莹,解成骏.
纳豆激酶高活性菌株的筛选及其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4):27-29.
被引量:10
3
杨雪佳,曾志,路福平,杜连祥.
大豆为原料的根霉纤溶酶固态发酵工艺条件[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6,21(4):51-54.
被引量:3
4
豆孝伟,陈桂光,张云开,梁智群.
豆豉溶栓酶产生菌株的诱变育种[J]
.现代食品科技,2007,23(3):33-35.
被引量:7
5
陆志科,余江帆,谢碧霞.
抗肿瘤活性鬼臼毒素类似物的资源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5):117-121.
被引量:5
6
牛术敏,袁洪水,李术娜,王世英,张爱莲,朱宝成.
纤溶酶产生菌株BS-26的发酵工艺优化[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29(1):29-32.
被引量:3
7
牛术敏,李术娜,郭晓军,袁洪水,王世英,朱宝成.
一株产纤溶酶菌株BS-26的分离和鉴定[J]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8,29(3):164-167.
被引量:5
8
张爱莲,袁洪水,李术娜,周志军,牛术敏,朱宝成.
产纤溶酶菌株S-05的液体发酵条件优化[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2):65-69.
被引量:4
9
刘柱,华颖,江波,沐万孟.
一株纤维蛋白溶解酶产生菌的鉴定及其产酶条件初步研究[J]
.微生物学通报,2008,35(9):1420-1425.
被引量:2
10
牛术敏,郭晓军,李术娜,袁洪水,朱宝成.
枯草芽孢杆菌BS-26菌株纤溶酶的性质分析及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J]
.微生物学报,2008,48(10):1387-1392.
被引量:8
1
柯为.
多功能的阿司匹林及其微生物生产研究[J]
.生物工程学报,2004,20(6):850-850.
2
张培强,杨卫兵.
论《药用微生物学》教材各章、节的安排[J]
.河南科学,1999,17(A06):220-221.
3
李晓虹,陈家华.
利用微生物生产二十碳五烯酸[J]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02,23(4):184-187.
被引量:3
4
程朝彬,陈建华.
应用微生物生产维生素C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1,6(4):287-290.
5
孔建强,王伟,朱平,程克棣.
青蒿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08,43(11):804-808.
被引量:6
6
王海胜,卢元,薛园,阮志勇,姜瑞波,邢新会,娄恺.
杜檊氏菌B2的蓝色素成分的分离及化学结构解析[J]
.化工学报,2008,59(3):630-635.
被引量:14
7
徐铮奎.
微生物/酶法生产药品的发展新动向[J]
.中国制药信息,2006,22(2):16-17.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