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口传文学的精神生态与审美语境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口传文学是"与生命相依的文学"。在文学审美意义上对于口传文学的研究,要突破在神话记忆和原始思维层面的论析,发掘其在进入书面文学过程中所遗失和剥离的成份,构建现代研究体系,促使这一传统自然延续。气韵兼备的口头文学,是富于动态和生命气息的文学形式,不仅仅是田野的采集或类型的分判,也不等同于民间文化和民俗学。那种将书面文学和口传文学二元对立的审美分析是应该被摒弃的批评姿态。
作者
黄晓娟
机构地区
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3-206,共4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口传文学
审美语境
精神生态
书面文学
审美意义
原始思维
研究体系
口头文学
分类号
I207.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8
1
白云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247页.
2
《苗族理辞》,贵州民族出版社编,吴德坤,吴德杰搜集整理翻译,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3
江胜信.《阿来:口传文学滋养我》,《文摘报》2005年12月11日.
4
韩少功.《民族的长旅》.
5
王光东.
民间文化形态与八十年代小说[J]
.文学评论,2002(4):158-164.
被引量:10
6
郑土有.
口传文学的编创律则——以“调山歌”为例[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6):60-65.
被引量:6
7
布迪厄 华康德著 李猛 李康译.《实践与反思》[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8
Alexander, Thomas (1987), John Dewey' s Theory ofArt, Experience & Nature: The Horizons of Feeling. Albany :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p337, p348.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王仿.〈白杨村山歌〉源流考[J].民间文艺季刊,1986,(1).
2
姜彬.〈魏二郎〉和龙女故事[J].民间文艺季刊,1986,(1).
3
《陈思和自选集》,广西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4
《民族文化派小说》,第3页,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年2月版.
5
《文学的根》,第81、82、79、80、85页,山东文艺出版社,2001年3月版.
6
《神话世界的人类学空间》[J].北京文学,1996,(3).
共引文献
35
1
朱全国,肖艳丽.
论口传文学的表演性[J]
.文化研究,2020(4):299-313.
2
肖瑛.
“反身性”研究的若干问题辨析[J]
.国外社会科学,2005(2):10-17.
被引量:63
3
阎孟伟.
“感性世界”实践论诠释的认识论意义[J]
.哲学研究,2005(4):15-21.
被引量:5
4
仝志辉.
乡村政治研究诸问题——对应星批评的回应和进一步思考[J]
.社会学研究,2005(3):196-211.
被引量:8
5
潘泽泉.
实践中流动的关系:一种分析视角——以《礼物的流动:一个中国村庄中的互惠原则与社会网络》为例[J]
.社会学研究,2005(3):221-227.
被引量:34
6
杨子怡.
经典的生成与文学的合法性——文化生产场域视野中的传统诗经学考察[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4):38-43.
被引量:2
7
梁孝.
社会科学的双重维度及其向意识形态的嬗变[J]
.天津社会科学,2005(6):50-54.
被引量:5
8
臧峰宇.
当代哲学的“言说”境遇[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0(6):23-26.
9
樊宝英.
金圣叹文学形式批评的现代思考[J]
.江汉论坛,2006(3):75-77.
被引量:2
10
肖瑛.
社会学视野中的社会科学学科构成——兼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困境[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5):125-13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92
1
何明.
艺术人类学的视野[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6-14.
被引量:28
2
方李莉.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沿革与本土价值[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15-23.
被引量:22
3
朱双一.
九十年以来台湾高山族“山地文学”的发展[J]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1994(2):15-19.
被引量:5
4
钱安靖.
试论以白石崇拜为表征的羌文化[J]
.宗教学研究,1988(4):60-63.
被引量:12
5
任远.
电视纪录片的界定和创作[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1(5):45-51.
被引量:15
6
何耀华.
试论彝族的祖先崇拜[J]
.贵州民族研究,1983,3(4):153-168.
被引量:8
7
朱双一.
“原”汁“原”味的呈现——略论高山族作家田雅各的小说创作[J]
.民族文学研究,1996,14(4):9-12.
被引量:3
8
叶祝弟.
奇幻小说的诞生及创作进展[J]
.小说评论,2004(4):41-43.
被引量:20
9
乐黛云.
重视文学的原生性和立体性[J]
.民族艺术,2002(4):34-39.
被引量:1
10
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05(3):238-23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2
1
杨艳伶.
二十年磨一剑 砺得西部长歌——读《中国西部新文学史》[J]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21(1):244-252.
被引量:1
2
李英珍.
济源《王屋琴书》的主题变奏与曲体结构[J]
.芒种,2012(17):192-193.
被引量:1
3
胡牧.
艺术人类学视阈下的侗族河歌[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4(4):82-88.
被引量:2
4
蒲向明.
论白马藏族文学的流传形式[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4):96-102.
被引量:4
5
蒲向明.
散说体和韵说体——白马藏族文学在陇南川北毗邻区的并存态[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25(4):1-7.
6
王泉.
夏曼·蓝波安的海洋书写与民族身份认同[J]
.南方文坛,2018(1):170-175.
被引量:1
7
杨红.
论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与少数民族文学的“文化寻根”[J]
.民族文学研究,2018,36(3):13-20.
被引量:3
8
赵军仓.
全球视野下的民族意识拓展——吉狄马加与瓦历斯·诺干的诗与文[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12):165-172.
9
赵军仓.
少数民族文化寻根脉络下的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文学文化扎根[J]
.华文文学,2022(5):12-21.
10
董文杰.
少数民族口传文学资源的电视纪录片影视化研究——以纪录片《远方的童谣》为例[J]
.今古文创,2023(9):58-6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蒋洪利.
《南京百年文学史》:在“南京文学”与“文学南京”的DNA双螺旋上[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2(1):28-32.
2
胡牧.
侗族河歌研究述评[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5):48-53.
3
莫超.
白马人文化研究述评[J]
.甘肃社会科学,2017(2):224-228.
被引量:3
4
陈翠珠.
藏族口传故事的现代文学创作应用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8,39(2):115-118.
5
肖智立.
民族文学中的共同情感塑造探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9,40(9):90-94.
被引量:2
6
陈子丰.
在田野中寻根——人类学与20世纪80年代民族文化书写[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9,0(2):68-77.
7
蒲向明.
英雄神话:白马藏族叙事的本原存在(上)——《阿尼嘎萨》在川西北的搜集与整理情况述论[J]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40(8):27-35.
被引量:4
8
傅志毅.
粤北客家围楼的保护与传承——以艺术人类学为视阈[J]
.韶关学院学报,2020,41(4):1-6.
被引量:1
9
林国浒.
夏曼·蓝波安海洋小说的后自然书写[J]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37(5):14-19.
10
李宁阳,梅军.
凝聚性结构、德育功能与共同体关联——文化记忆视域下彝族文学的人类学阐释[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6(3):56-65.
1
邹畅,傅可.
坚守中国画的民族精神[J]
.美术大观,2012(8):51-51.
被引量:1
2
孙兴香.
李渔的世俗之“趣”[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59-60.
3
陈超.
在底层眺望无根的乡愁[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3):75-80.
被引量:1
4
韩志,薛慧娜.
杜甫诗歌画面的动态之美[J]
.长江丛刊,2016(3):3-3.
5
杨永平,黄小平.
当下文学语言的文化解读[J]
.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0(2):127-128.
6
禹权恒.
批评的突围——关于谢有顺文学批评的几个问题[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23(1):53-55.
7
陈希.
论中国现代诗学对契合论的接受[J]
.学术研究,2010(12):145-150.
被引量:2
8
冯牧,王又平.
历史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J]
.小说界,1997(4):151-167.
9
吴海霞.
永不凋谢的花朵——祥林嫂与爱米丽悲剧形象比较[J]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3):50-52.
10
俞世芬.
新诗可能的未来——兼论批评的理念与姿态[J]
.当代文坛,2005(3):23-25.
文学评论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