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青海小麦一年四代繁育技术指标研究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青海气候特点,以露天和塑料棚结合促进种子后熟、光温春化等措施,实现了小麦一年4代的繁育技术。探索了各世代适宜播种期,补充了破除种子休眠技术,建立了优化配方施肥方案,确定了各世代不同生育阶段的光温控制指标,从而研制出可使小麦常规育种年限缩短4年以上的加代技术。
作者
王志伟
胡冬梅
机构地区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出处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4期24-26,共3页
基金
青海劳动人事厅留学回归人员的资助
青海省科委"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小麦
加代繁殖
光温春化
光温指标
育种
分类号
S512.10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339.4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72
同被引文献
87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9
1
沈秋泉 陈桂玲.小麦幼苗春化一年三代育种技术的研究[J].作物学报,1985,(1):59-67.
2
百足幸一郎.加速农作物世代的育种[J].国外农业科技资料,1975,(2):9-13.
3
孙兰珍,高庆荣,张延传.
冬小麦就地夏播加代育种技术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0(4):23-28.
被引量:20
4
郑必理.武功地区冬小麦就地加代试验简结[J].陕西农业科学,1981,(2):42-44.
5
郭文秀.
春小麦青春533的简易加代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1993,9(2):35-38.
被引量:8
6
米国华,李文雄.
小麦穗分化过程中的光温组合效应研究[J]
.作物学报,1998,24(4):470-474.
被引量:18
7
叶兴国,徐惠君,赵乐莲,杜丽璞.
组织培养途径改良定型小麦品种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8,24(3):310-314.
被引量:26
8
吴姝,张树源,沈允钢.
昼夜温差对小麦生长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8,24(3):333-337.
被引量:18
9
刘澄清,王春华,邹崇顺,黄有菊,李桂英.
武汉气候条件下油菜春化加代技术研究[J]
.中国油料,1991(2):38-4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孙存华.
昼夜变温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简报)[J]
.植物生理学通讯,1994,30(3):192-194.
被引量:14
2
张荣铣,方志伟.
不同夜间温度对小麦旗叶光合作用和单株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4,20(6):710-715.
被引量:26
3
叶兴国,徐惠君,杜丽璞,赵乐莲.
提高小麦花培育种效率的研讨[J]
.作物杂志,1996(4):22-23.
被引量:6
4
张树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4,1995年,53页
5
陈集贤,青海高原春小麦生理生态,1994年,97页
6
任明全,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3年,2期,41页
7
侯光良(译),光合作用研究方法,1985年,11页
8
张树源,高原生物学集刊,1983年,2期,127页
9
张树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1,1982年,52页
10
沈允钢,光合作物.从机理到农业,1978年,106页
共引文献
72
1
赵彬.
小麦加代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
.种子,2004,23(7):43-46.
被引量:10
2
石淑稳,周永明,吴江生.
甘蓝型油菜试管苗人工低温春化方法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5):584-587.
被引量:6
3
潘洁,朱艳,曹卫星.
基于顶端发育的小麦产量结构形成模型[J]
.作物学报,2005,31(3):316-322.
被引量:7
4
陈军营,何盛莲,陈新建,吕德彬,许海霞,程西永,殷存强.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112-115.
被引量:5
5
丁晓义,姜鸿明,王丽,于经川,刘兆晔,刘克宁,陈永娜.
小麦一年五代快速发育技术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135-137.
被引量:13
6
刘磊,刘世琦.
植物春化作用条件及机理研究进展[J]
.西北农业学报,2005,14(2):178-182.
被引量:33
7
林德书,王艳丽,庄振宏,鲁国东,叶兴国,王宗华.
小麦成熟胚再生体系及基因枪转化的初步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4(2):141-144.
被引量:3
8
巴特尔.巴克,郑大玮,Herman van Keulen,Jan Verhagen,吴富宁,曾晓光.
一种非光敏特早熟小麦品种光温特性之初探[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7):1265-1269.
被引量:2
9
梁虹,陈耀锋,王睿辉,任惠莉,李春莲,韩德俊.
小麦幼胚体细胞无性系及其继代过程的微观结构观察[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3(9):53-56.
被引量:3
10
王立新,顏暘,石海波,叶志杰.
小麦体细胞无性系的DNA突变[J]
.分子植物育种,2005,3(6):857-86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87
1
赵彬.
小麦加代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
.种子,2004,23(7):43-46.
被引量:10
2
孙连发,刘伟,张春利,田霞.
浅谈小麦温室管理中主要环境因子的控制[J]
.现代化农业,1993(10):10-11.
被引量:1
3
孙兰珍,高庆荣,张延传.
冬小麦就地夏播加代育种技术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0(4):23-28.
被引量:20
4
郭文秀.
春小麦青春533的简易加代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1993,9(2):35-38.
被引量:8
5
苗果园,张云亭,侯跃生,尹钧,王士英.
温光互作对不同生态型小麦品种发育效应的研究 Ⅰ.品种最长、最短苗穗期及温光敏感性分析[J]
.作物学报,1993,19(6):489-496.
被引量:28
6
张长青,杨文美,张金如.
青海省春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危害状况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219-220.
被引量:3
7
丁晓义,姜鸿明,王丽,于经川,刘兆晔,刘克宁,陈永娜.
小麦一年五代快速发育技术研究[J]
.麦类作物学报,2005,25(2):135-137.
被引量:13
8
张长青,杨文美,赵燕驹.
青海省春小麦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鉴定[J]
.新疆农业科学,2005,42(3):175-177.
被引量:6
9
祁永斌,李和平,高春生,姚明镜,廖玉才.
不同小麦品种愈伤组织诱导和再生体系建立[J]
.武汉植物学研究,2005,23(3):227-232.
被引量:9
10
任长忠,邓路光,沙莉,魏黎明,杨付军.
春小麦夏繁加代试验研究初探[J]
.吉林农业科学,1995,20(3):20-2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9
1
陈丽华,相吉山,李高原,王燕春,马晓岗.
青海省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及育种演化分析[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6(6):1-6.
被引量:4
2
赵彬.
小麦加代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J]
.种子,2004,23(7):43-46.
被引量:10
3
任志龙,张宏,范宏军,宋玉连,杜联盟.
冬小麦异地加代中性状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189-193.
被引量:2
4
唐亚伟,蒲海生,顾茂芝,尼玛扎西,强小林,其美旺母,周强,刘仁建,雄奴塔巴,汪龙,宋志剑.
西藏青稞杂交后代就地加代育种技术研究[J]
.西藏科技,2008(10):10-11.
5
朱祥芬,闵东红,张小红,赵洁岚,周永斌,彭琳,何莎,陈丹丹.
快速定向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在转基因小麦育种中的应用[J]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6):75-79.
被引量:4
6
樊哲儒,吴振录,刘海峰.
新疆春小麦育种材料冬季温室加代技术[J]
.新疆农业科学,2000,37(5):230-231.
被引量:1
7
高居荣,王黎明,李兴锋,鲍印广,封德顺,王洪刚.
冬小麦幼胚一步成苗技术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5):34-38.
被引量:1
8
程星,赵平,秦海英,李国生.
近红外快速筛选小麦后代湿面筋突变株[J]
.农业科技通讯,2016(3):44-45.
9
焦浈,闻捷,秦广雍,霍裕平.
快速筛选小麦转化后代高蛋白突变株的加代技术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4,33(3):7-9.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杨君丽,李渝珍.
农业科技论文中三线表常见疏漏评析[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7(2):98-101.
被引量:1
2
任志龙,张宏,范宏军,宋玉连,杜联盟.
冬小麦异地加代中性状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1):189-193.
被引量:2
3
苟升学,王转丽,王可田,王长春.
黄淮南片小麦夏季自然加代育种技术[J]
.作物杂志,2010(3):118-120.
被引量:9
4
朱祥芬,闵东红,张小红,赵洁岚,周永斌,彭琳,何莎,陈丹丹.
快速定向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其在转基因小麦育种中的应用[J]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6):75-79.
被引量:4
5
闵东红,吴平,张小红,徐兆师,陈明,李连城,马有志.
转TaEBP基因小麦的回交转育研究[J]
.种子,2012,31(8):18-22.
被引量:2
6
冯斌,邓贺明,朱有才,刘钊,王文余,王丽芳.
三地两代小麦育种加代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3):51-52.
被引量:2
7
张志科,朱有才,李伟元,王玉虎,张秀梅.
北繁小麦育种加代技术研究[J]
.农技服务,2013,30(8):810-811.
8
高居荣,王黎明,李兴锋,鲍印广,封德顺,王洪刚.
冬小麦幼胚一步成苗技术优化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5):34-38.
被引量:1
9
张俊儒,张磊,樊军会,陈学君,闵清水.
试论甘肃河西灌区春小麦生物节水技术的应用[J]
.甘肃农业科技,2015,46(4):59-63.
被引量:4
10
黄连富,董朋飞,李鸿萍,李潮海.
利用河南-海南两地三季生态差异鉴定玉米品种丰产稳产性[J]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20):4042-4055.
被引量:3
1
刘敏,尹正旺,倪国裕,卢兴桂,章显光.
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研究[J]
.中国农业气象,1995,16(5):12-16.
被引量:3
2
刘敏,尹正旺,倪国裕,卢兴桂,章显光.
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研究[J]
.气象,1995,21(6):40-43.
被引量:2
3
黄宗洪,葛必庆,向关伦,陈文强,刘远坤,倪克鱼.
籼型水稻两用核不育系2136S的选育[J]
.种子,1997,16(3):1-3.
被引量:6
4
王胜军,林作楫,曹红,刘明亮,陈集平.
小麦就地“1年3代”加代技术的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1998(9):5-7.
被引量:13
5
张颙,段晓明,蒋馨.
优质抗病矮秆早熟小麦新品种川麦44[J]
.四川农业科技,2006(9):18-19.
6
陈举林,王国胜,闫保罗,邹仁峰,马冲,苏波.
冬暖式大棚玉米加代技术研究[J]
.中国种业,2002(12):31-32.
被引量:8
7
育民.
蔬菜育苗播前措施[J]
.农村科学实验,2006(5):11-11.
8
许怡玲.
刺五加种子后熟期间的发育过程与代谢的相关[J]
.中国林副特产,1989(4):7-10.
被引量:2
9
于海侠.
浅谈黑玉米的栽培与管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1):206-206.
10
杨世海,赵英,尹春梅,孙柏超.
赤霉素对西洋参种子后熟中蛋白质、脂肪酸和糖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94,16(A12):155-157.
被引量:10
麦类作物
199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