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生态茶园建设模式研究进展
被引量: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综述了我国茶区主要的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具体分析了这些模式的应用效果和特点,表明生态茶园具有改良土壤、营造茶园良好微生态、净化环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增加收益等效果,并指出生态茶园建设是今后茶树栽培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作者
毛加梅
唐一春
玉香甩
汪云刚
何青云
冉隆珣
刘德和
机构地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10年第5期9-10,13,共3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基金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科技局项目"西双版纳生态茶园建设与示范"
关键词
茶叶
生态茶园
建设模式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8
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345
同被引文献
238
引证文献
21
二级引证文献
82
参考文献
30
1
朱德顺.
茶梨间作生态茶园生产技术[J]
.中国茶叶,2006,28(6):23-23.
被引量:10
2
吕毅.
生态茶园与可持续发展[J]
.中国茶叶加工,2002(1):10-12.
被引量:9
3
雷祖和.
有机茶园建设与高产优质栽培[J]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22):103-104.
被引量:7
4
陈良明,郭赐福,黄恒源.
永春生态茶园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
.茶叶科学技术,2008(2):25-28.
被引量:1
5
林新坚,黄东风,罗涛.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模式与应用效果分析[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19(5):8-10.
被引量:15
6
田耀辉,张培芳,赵思东.
陇南茶区生态茶园建设模式初探[J]
.中国茶叶,2008,30(1):29-30.
被引量:2
7
苏志坚.
加强生态茶园建设 促进茶业健康发展[J]
.福建农业,2007(5):31-31.
被引量:9
8
骆耀平,任明兴,温正军,孙世利.
高光效牧草在生态茶园建设中应用研究初报[J]
.茶叶,2005,31(1):54-55.
被引量:13
9
宋同清,王克林,彭晚霞,王久荣,肖润林,曾馥平,汤宇.
亚热带丘陵茶园间作白三叶草的生态效应[J]
.生态学报,2006,26(11):3647-3655.
被引量:88
10
黎小萍,陈华玲.
茶园生草栽培技术及作用[J]
.中国茶叶,2001,23(1):16-17.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78
1
房用,李秀芬,慕宗昭,乔勇进,于连家,孙蕾,连建国.
茶树抗寒性研究进展[J]
.经济林研究,2004,22(2):69-72.
被引量:52
2
房用,李秀芬,孟振农,乔勇进,慕宗昭,于家良,于连家.
山东茶树冻害及其防治技术[J]
.山东林业科技,2004,34(5):43-45.
被引量:6
3
肖润林,王久荣,陈正法,刘永胜,彭晚霞,彭佩钦,汤宇.
亚热带丘陵山地茶园面临的生态问题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60-363.
被引量:36
4
曹志平,乔玉辉,王宝清,徐芹.
不同土壤培肥措施对华北高产农田生态系统蚯蚓种群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4,24(10):2302-2306.
被引量:17
5
李毅,邵明安.
新疆农田作物覆膜地温极值的时空变化[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2039-2044.
被引量:40
6
于舜章,陈雨海,周勋波,李全起,罗毅,于强.
冬小麦期覆盖秸秆对夏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产量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6):175-178.
被引量:111
7
刘淑明,孙丙寅,闫菊芳.
苹果园不同地面覆盖的生理生态效应[J]
.西北农业学报,2004,13(4):191-194.
被引量:23
8
黄道友,王克林,黄敏,陈洪松,吴金水,张广平,彭廷柏.
我国中亚热带典型红壤丘陵区季节性干旱[J]
.生态学报,2004,24(11):2516-2523.
被引量:54
9
惠竹梅,李华,张振文,黄懿梅,王彬.
西北半干旱地区葡萄园生草对土壤水分的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4,22(4):123-126.
被引量:38
10
马友鑫.
胶茶人工群落胶带内增热效应的研究[J]
.生态学报,1994,14(1):9-15.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345
1
张学权.
植被生态恢复与退耕还林的植被建设探讨[J]
.热带林业,2004,32(2):21-24.
被引量:6
2
林新坚,郑仲登,黄东风,罗涛.
生态茶园基地建设中的能源循环模式[J]
.中国沼气,2004,22(3):35-37.
被引量:2
3
谢东梅.
绿色技术创新与茶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J]
.茶叶科学技术,2004(3):5-7.
被引量:1
4
许春晓.
稻田多生态位综合开发探讨[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3,9(4):247-250.
5
骆世明.
农业生态学研究的主要应用方向进展[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5,13(1):1-6.
被引量:6
6
徐坤,谢应忠,郑国琴.
植被稳定性研究进展[J]
.宁夏农学院学报,2004,25(4):58-61.
被引量:8
7
周家维,孙建昌.
退耕还林种草养畜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影响[J]
.贵州林业科技,2004,32(4):61-64.
8
苟小红.
从生态位的观点试论稻田综合利用[J]
.生态学杂志,1989,8(2):46-49.
被引量:4
9
陈庆沐,马兴林,唐华俊,王新宇.
从生态位观点评价棉区三元种植结构[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4,16(6):24-28.
10
张淑莲,张锋,陈志杰,王琦.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5,25(7):1323-1328.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
238
1
王平盛,何青元.
建设生态茶园 促进云南茶业可持续发展[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4,10(6):26-28.
被引量:3
2
陈宗懋.
茶叶的安全质量和清洁化生产[J]
.广东茶业,2005,0(3):2-4.
被引量:8
3
廖琼满,宋建设.
安溪县生态茶园建设进展情况[J]
.福建茶叶,2008,31(4):38-39.
被引量:5
4
吴林海,徐玲玲.
食品安全:风险感知和消费者行为——基于江苏省消费者的调查分析[J]
.消费经济,2009,25(2):42-44.
被引量:38
5
李荣林,李薇薇,彭英,周建涛.
生态观光茶园景观评价体系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3):49-52.
被引量:21
6
王志刚,姚一源,许栩.
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支付意愿:对山东省莱阳、莱州和安丘三市的问卷调查[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S1):54-57.
被引量:9
7
翟学伟.
中国人社会行动的结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终结[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8,35(1):123-130.
被引量:46
8
吴菲,龙岳林,马紫薇,何晓阳,肖拓,齐玉婷.
望城乌山茶庄园景观设计[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8(S1):41-44.
被引量:7
9
唐小林.
对我国茶园生态建设的思考[J]
.茶叶,2004,30(3):130-131.
被引量:15
10
肖润林,王久荣,陈正法,刘永胜,彭晚霞,彭佩钦,汤宇.
亚热带丘陵山地茶园面临的生态问题与对策[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5):360-363.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21
1
宋媛媛,潘莉.
云南普洱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及前景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3(7):73-73.
被引量:6
2
陈红伟,汪云刚.
云南省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J]
.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4(6):63-65.
被引量:6
3
陈晓艳.
大田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
.海峡科学,2015,0(2):34-35.
被引量:1
4
朱晓雯.
我国生态茶园的建设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25(5):56-58.
被引量:12
5
林起存.
大田县屏山乡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思考[J]
.农技服务,2016,33(3):29-30.
被引量:3
6
印有家.
打造生态茶园 促进武陵山区旅游经济发展[J]
.福建茶叶,2016,38(5):159-160.
被引量:1
7
谭璐.
生态茶园的建设规划与要点探讨[J]
.福建茶叶,2016,38(7):15-16.
8
王庆华,沈立新,王俊,潘瑶,张婉洁,苏凯文,毕红星.
澜沧县芒景村构建林下茶园遮荫树种的初步选择[J]
.西部林业科学,2017,46(3):82-88.
被引量:4
9
顾俊荣,董明辉,李浩宇,范君,杨代凤.
间作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种群动态与绿色防控技术研究[J]
.农学学报,2017,7(6):15-20.
被引量:8
10
张新泉.
无化生态茶园建设模式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8(15):56-56.
二级引证文献
82
1
周婷,邵宛芳,侯艳.
浅析茶文化在生态茶园景观中的表达与营造——以西双版纳大渡岗乡云宝生态茶园景区设计为例[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9(2):10-14.
被引量:26
2
翁伯琦,王义祥,钟珍梅.
山地生态茶园复合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展望[J]
.茶叶学报,2015,56(3):133-138.
被引量:10
3
包佐淼,郑世炎,袁航.
景宁县生态茶园建设实践与发展对策[J]
.茶叶,2016,42(1):43-45.
被引量:3
4
龚建平.
南郑县茶产业提质增效的主要做法及建议[J]
.现代农业科技,2016(9):331-331.
被引量:2
5
冯明.
地方茶文化产业发展路径探析——以湖北五峰县“千丈白毫”为例[J]
.三峡论坛,2016(5):22-26.
被引量:1
6
左诗琴.
茶文化产业园景观设计研究[J]
.福建茶叶,2016,38(10):134-135.
被引量:1
7
郭君洁,李伟.
水资源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2016,10(21):76-77.
被引量:2
8
郭君洁,李伟.
水资源在生态茶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西部论坛(陕西),2016,18(2):45-47.
9
王庆华,沈立新,王俊,潘瑶,张婉洁,苏凯文,毕红星.
澜沧县芒景村构建林下茶园遮荫树种的初步选择[J]
.西部林业科学,2017,46(3):82-88.
被引量:4
10
吴启迪.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大田县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绿色科技,2017,19(14):155-156.
1
张须堂,曹为林.
邢台县推广三种生态农业建设模式[J]
.河北农业,2000(9):16-16.
2
赖建萍.
黔南州沼气建设模式及生态农业发展对策[J]
.耕作与栽培,2010,30(3):54-55.
被引量:1
3
尧水根.
论生态茶园的建设[J]
.茶叶通讯,1999,26(4):30-32.
被引量:10
4
李继红.
发展设施农业要切合实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设施农业调研[J]
.农业机械,2000(10):34-35.
被引量:2
5
袁风辉,饶军.
林茶复合促进茶园建设持续发展[J]
.江西农业经济,2000(1):34-34.
6
柳荣祥,邬志祥.
第二讲 有机茶园建设[J]
.中国茶叶,2000,22(4):16-17.
被引量:4
7
郑庆伟.
福建省预计今年早季水稻主要病虫害总体为偏重发生[J]
.农药市场信息,2014,0(15):53-53.
8
姚信恩.
我所茶树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茶叶科学技术,1995(4):5-8.
9
顾振文,程润柏,黄金明,陈玲.
胡枝子林的营造管理技术及水保效益分析[J]
.中国水土保持,1996(5):29-31.
被引量:12
10
陈合荣.
茶园如何间套种[J]
.福建农业,1996,0(10):8-9.
耕作与栽培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