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章楠《伤寒论本旨》学术思想浅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章楠在《伤寒论本旨》中对仲景诸方进行了深刻的评析:循经发挥,阐释方义;注解质疑,剖析药性;煎服方法,深入阐发;详辨服药后症状。这些对于深入研究《伤寒论》经旨起到了推动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作者
赵黎
机构地区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学院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0-13,共4页
Journal of Anhu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College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5CB523505)
关键词
章楠
伤寒论本旨
学术思想
分类号
R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1
肖相如.
“解肌”是运用桂枝汤的基础析义[J]
.辽宁中医杂志,2004,31(9):741-741.
被引量:9
2
李冀,赵雪莹.
浅析桂枝在桃核承气汤中的配伍意义[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21-1121.
被引量:4
3
温桂荣,邱明义.
桃核承气汤的常见症状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S1):40-41.
被引量:3
4
吴正治,郭振球.
肝脏生理病理述要[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2):95-98.
被引量:8
5
徐成贺.
关于张仲景药物煮服法的研究[J]
.国医论坛,2007,22(1):1-4.
被引量:6
6
叶义远,马璇卿,蒋恬.
胆道蛔虫症证治体会[J]
.辽宁中医杂志,2002,29(8):471-471.
被引量:1
7
窦一田,曹式丽.
《伤寒论》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之湿热兼表与瘀热在里证辨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12):1850-1851.
被引量:7
8
张广军,胡森.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考辨[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18(1):50-51.
被引量:7
9
姜静娴.
谈汗法的祛邪特点与作用机理[J]
.中国医药学报,2002,17(2):76-77.
被引量:21
10
王付.
《伤寒论》肝肾气逆证治辨析[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9,8(1):15-16.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刘华东.
《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证探析[J]
.国医论坛,2006,21(2):5-6.
被引量:10
2
岳美中.肝病用药的初步整理[J].浙江中医杂志,1965,(3):17-17.
3
周立.试论人体系统的特征[J].自然信息,1985,(1):16-16.
4
赵国红.镇肝熄风汤之临床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1981,(2):86-86.
5
夏理彬.夏应堂氏临床经验介绍[J].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1):4-4.
6
陈大年.妇科陈筱宝的学术理论和经验介绍[J].上海中医药杂志,1962,(7):13-13.
7
凌奂.本草害利[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2.46.
8
李月.乌梅丸临床应用经验点滴[J].中医杂志,1964,8:29-29.
9
董廷议.椒梅汤临床活用[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8:31-31.
10
薛佰寿.乌梅丸的临床应用[J].中医杂志,1982,1:49-49.
共引文献
62
1
梅曦丹,郑远方.
中医“八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3):147-149.
被引量:1
2
王涛,陈绮蕾,王柏方,唐建开,郭雪健,李石飞,陈虎彪,张立伟.
伤寒黄疸方“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候分析、方中连轺考证及对连翘药用价值和研究的启示[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3,25(9):2909-2913.
3
赵慧怡,王美娜,孙晓,李岩,黎明修,任明.
对《伤寒论》“麻黄九禁”的再认识[J]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12):78-81.
被引量:2
4
韩勇.
论桂枝配伍应用之道[J]
.科技风,2010(6).
5
闫玮,刘建利,张广江,李丹.
栀子干姜汤乙醚提取物的GC-MS分析[J]
.中草药,2009,40(S1):102-103.
被引量:3
6
林昌松,田敏,赵威,陈纪藩.
微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探讨[J]
.中医药学刊,2006,24(5):886-887.
被引量:2
7
范琴舒.
桂枝临床应用浅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2):718-718.
被引量:4
8
张梅,盖国忠.
外感高热的机理研究[J]
.吉林中医药,2007,27(4):67-68.
被引量:1
9
秦来昌.
汗法临床运用体会[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20(1):31-32.
被引量:1
10
陶兴,孙伟.
通阳利水法在肾病综合征中的应用[J]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8,9(5):451-452.
1
董胡兴.
章楠利机枢法探讨──虚损治法阐秘[J]
.浙江中医杂志,1996,31(11):483-485.
被引量:1
2
许冠恒.
《医门棒喝初集》温病学思想初探[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1):46-48.
被引量:2
3
王庆侠.
胃气、胃阴、浊气与舌苔[J]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8,15(2):7-8.
被引量:4
4
于跃武,瞿岳云.
腻苔生成机理及病症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
.湖南中医杂志,2007,23(6):80-82.
被引量:7
5
沈钦荣.
章虚谷学医心路初探[J]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5):313-314.
被引量:3
6
盛增秀.
略论浙籍医家对温病学说传承与发展的贡献[J]
.浙江中医杂志,2014,49(9):625-629.
被引量:3
7
蒋新新.
试析绍派伤寒与一般伤寒学派之不同[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9):1456-1457.
被引量:1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