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协同创新网络组织实现创新协同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
6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人们对世界经济的复苏寄望于技术创新。我国当前正值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如何通过协同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为新兴产业的兴起寻求新的源头,变得尤为重要。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协同路径选择的畅想,以期为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作者
全利平
蒋晓阳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出处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19,共5页
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网络组织
创新协同
分类号
F091.35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7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65
同被引文献
695
引证文献
62
二级引证文献
443
参考文献
10
1
王琛,赵英军,刘涛.
协同效应及其获取的方式与途径[J]
.学术交流,2004(10):47-50.
被引量:25
2
李兵,张春先,佟仁城.
协同知识创新管理的研究和探讨[J]
.科研管理,2004,25(2):124-128.
被引量:17
3
王雪原,王宏起,刘丽萍.
产学研联盟模式及选择策略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5(11):64-67.
被引量:42
4
王安宇,司春林.
联盟型虚拟研发组织形式及其本质特征[J]
.中国科技论坛,2007(1):106-109.
被引量:6
5
孙肖南,钟书华.
构建企业技术联盟的强化机制[J]
.科学管理研究,2001,19(1):40-45.
被引量:8
6
许箫迪,王子龙.
基于战略联盟的企业协同创新模型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5,23(6):12-15.
被引量:28
7
王胜光,冯海红.
产业技术联盟内涵及其发展背景研究——基于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发展现状[J]
.科技与管理,2007,9(6):1-3.
被引量:15
8
王静波.2003年制药业跨国公司的并购联盟态势.上海情报服务平台,2005,(3).
9
周景泰,席晓莺.
虚拟R&D组织的探索与实践——上海高校E-研究院建设述评[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5):105-107.
被引量:6
10
王东武.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互动模式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65-68.
被引量:32
二级参考文献
47
1
王子龙,谭清美.
区域创新网络知识溢出效应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4,22(5):87-90.
被引量:46
2
骆品亮,周勇,郭晖.
虚拟研发组织的知识转移机制:一个文献综述[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16(5):18-25.
被引量:15
3
杨慧慧,马金志,王喜刚.
战略联盟及其支撑理论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112-113.
被引量:5
4
姜照华,李桂霞.
产学研联合:科技向生产力的直接转化[J]
.科学学研究,1994,12(1):68-73.
被引量:25
5
吴秀波.
跨国公司全球化R&D的组织模式选择及发展趋势[J]
.中国科技论坛,2005(2):16-19.
被引量:3
6
周静珍,万玉刚,高静.
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3):70-72.
被引量:54
7
王宏起,刘希宋.
高新技术企业战略联盟的组织学习及策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5(3):72-76.
被引量:23
8
薛求知,陈静.
跨国公司中虚拟研发组织的形式及其选择[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4):21-28.
被引量:5
9
王安宇,司春林,骆品亮.
关系契约与合作研发绩效[J]
.经济管理,2005,31(19):13-15.
被引量:6
10
周景泰,席晓莺.
虚拟R&D组织的探索与实践——上海高校E-研究院建设述评[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5):105-107.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165
1
戴治平.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4):48-49.
被引量:2
2
刘旭东,赵娟.
产学研战略联盟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J]
.太原科技,2009(4):32-34.
被引量:9
3
曾德明,吴传荣,吴文华.
技术标准化与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的发展[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0):60-62.
被引量:3
4
吴长顺,彭玲.
社会效益性科技成果产业化的组织模式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5,25(11):6-8.
被引量:1
5
孙锐,石金涛.
知识工作者特征与知识团队的形成研究[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6):99-104.
被引量:13
6
肖秀丽,陈旭东.
基于协同效应的并购定价策略研究[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4):50-53.
被引量:2
7
刘雪梅.
论企业集群的协同竞争优势[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51-53.
被引量:1
8
苏震.
基于BLOG平台的协同知识创新行为分析[J]
.情报科学,2006,24(6):910-914.
被引量:4
9
王宏起,王雪原,王珊珊.
产学研联盟:黑龙江省自主创新的重要模式[J]
.中国科技论坛,2006(4):16-18.
被引量:18
10
原长弘,刘凌,王晓云.
国内技术联盟学术研究脉络:1995-2004[J]
.科学学研究,2006,24(4):559-562.
被引量:7
同被引文献
695
1
杨耀武,张仁开.
长三角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战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09(S2):136-139.
被引量:47
2
许庆瑞.
应用全面创新管理提高中小型企业创新能力研究[J]
.管理工程学报,2009,23(S1):1-6.
被引量:19
3
李振宇,肖胜福,张印宏.
小微企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
.河北金融,2012(5):21-23.
被引量:9
4
王海燕.
豫西南农村大众传播现状调查[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1):15-18.
被引量:2
5
赵连根,谢秉衡.
构建浦东区域性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2):105-111.
被引量:19
6
赵永平,徐盈之.
基于核心-外围超网络模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4):7-12.
被引量:10
7
解学梅,徐茂元.
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氛围与创新绩效——以协同网络为中介变量[J]
.科研管理,2014,35(12):9-16.
被引量:37
8
秦云波,宁延萍,柳洲.
产学研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科学与管理,2014,34(4):18-21.
被引量:3
9
宗会明,周素红,闫小培.
全球化下地方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的空间网络组织——以腾邦物流为案例[J]
.地理研究,2015,34(5):944-952.
被引量:26
10
韩敬稳,彭正银.
嵌入视角下企业网络组织的稳定性与治理机制研究[J]
.经济经纬,2015,32(3):90-9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62
1
李金海,崔杰,刘雷.
基于协同创新的概念性结构模型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42(1):112-118.
被引量:12
2
崔海云,施建军.
协同创新、承诺与农业龙头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京津冀地区农业龙头企业的调研[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11):3-5.
被引量:3
3
王玉龙,曾庆军,薛文涛,徐绍芬.
跨学科研究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中),2012(9):16-17.
被引量:4
4
冯叶成,刘嘉,张虎.
政府-高校-企业协同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清华大学与淮安市产学研合作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67-70.
被引量:47
5
顾菁,薛伟贤.
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84-89.
被引量:52
6
张中强.
基于管理维度的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创新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2):95-98.
被引量:12
7
王玉梅,罗公利,周广菊.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网络协同创新要素分析[J]
.情报杂志,2013,32(2):201-206.
被引量:21
8
杜栋,王钰云,卢勇.
协同管理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基础理论模型及工作机制[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2,44(6):1-4.
被引量:2
9
金南顺,赵爽.
对葛鲁尔协同创新网络基因密码理论的解析[J]
.大连大学学报,2013,34(1):92-98.
被引量:1
10
杜栋,胡慧玲.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3,45(1):73-76.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443
1
孙良顺.
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共性机制与差异分析——以国内十家高科技园区为例[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6(6):78-84.
被引量:1
2
陈劲,阳镇.
融通创新视角下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J]
.社会科学,2021(5):58-69.
被引量:99
3
吴菲菲,童奕铭,黄鲁成.
组态视角下四螺旋创新驱动要素作用机制研究——基于中国30省高技术产业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7):62-77.
被引量:19
4
蒋海萍,许皓,叶岚.
多主体参与和产品创新绩效:知识共创的复合中介机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0,41(7):22-37.
被引量:7
5
李德贵,张晶晶.
政策工具对国际创新网络的影响研究——以新能源汽车领域为例[J]
.科技促进发展,2023,19(5):319-328.
6
赵文庆,张馨瑜,丁娜.
CEO与董事间的“校友”关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J]
.金融学季刊,2019,0(4):1-22.
被引量:4
7
曲小瑜.
战略性新兴企业接力创新诱导机制研究——基于话语分析的探索性分析[J]
.管理评论,2021,33(3):107-117.
被引量:3
8
卢凤君,刘晴,谢莉娇,李晓红.
京津冀种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战略思考[J]
.中国种业,2017(A01):61-66.
9
赵武,孙永康.
基于多重螺旋模型的包容性创新系统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6):23-28.
被引量:3
10
叶一军,顾新,李晖,陈一君.
跨行政区域创新体系下创新主体间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6):29-33.
被引量:20
1
佘宏远.
加强科技创新 推动黄山科学发展[J]
.安徽科技,2010(7):18-20.
2
韩庆华.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加快发展江苏生物产业[J]
.企业技术进步,2006(5):7-9.
3
史少博.
中国博士后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作用[J]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51(4):60-64.
被引量:1
4
胡焱.
坚持产学研合作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3):52-53.
被引量:1
5
韩庆华.
大力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增强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J]
.江苏科技信息,2006(12):1-4.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