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十年来张荫桓研究综述(1980—20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张荫桓(1837—1900),字皓峦,号樵野,别号红棉主人。先世居广东新会之小范里,后迁往佛山镇,遂为南海县人,与清季民初之风云人物康有为同乡。其弱冠就学交游等事迹不彰。少应童子试不遇,毅然辍科举之途,同治三年(1864年)以捐纳发往山东,先后受识于两任山东巡抚阎敬铭和丁宝桢,
作者
尹传刚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岭南文史》
2011年第1期29-35,共7页
Lingnan Culture and History
关键词
张荫桓
三十年
综述
风云人物
清季民初
南海县
康有为
丁宝桢
分类号
K827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4
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6
1
欧阳跃峰,周桃正.
张荫桓:戊戌变法的幕后策划者[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5):591-600.
被引量:3
2
刘岭峰.
张荫桓在维新变法时期的作为及与康有为之关系[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5):74-80.
被引量:1
3
薛改霞,李飒.
张荫桓与美国排华案[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25(9):110-112.
被引量:1
4
薛改霞.
张荫桓保侨思想的成因[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8):21-23.
被引量:2
5
王莲英.
张荫桓与近代国旗形式改革[J]
.兰台世界(上旬),2010(7):26-26.
被引量:1
6
王莲英.
张荫桓与古巴华侨子女教育[J]
.兰台世界(上旬),2009(11):31-31.
被引量:1
7
叶葳.
清末驻美公使张荫桓[J]
.历史档案,2009,22(2):84-91.
被引量:1
8
梁建.
张荫桓与中美限禁华工谈判[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6):79-82.
被引量:2
9
杨志娟.
晚清第三任驻美公使张荫桓的尴尬——以其1888年代表中国签订《限禁华工条约》事件为例[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8(11):142-142.
被引量:1
10
罗红希.
试论张荫桓实力外交的思想[J]
.科技创新导报,2008,5(27):230-230.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34
1
孔祥吉.
胶州湾危机与维新运动的兴起[J]
.历史研究,1998(5):27-39.
被引量:9
2
李吉奎.
粤籍人士与戊戌维新运动[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5):66-76.
被引量:2
3
王贵忱.
《张荫桓戊戌日记》后记[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3):40-43.
被引量:2
4
马中文.
张荫桓流放新疆前后事迹考述[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8(4):46-51.
被引量:4
5
育民.
清朝国旗考[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1(2):68-68.
被引量:2
6
蔡鸿生.
璞科第与白云观高道士[J]
.近代史研究,1991(1):287-291.
被引量:4
7
季平子.
甲午战争后期的议和活动[J]
.社会科学战线,1983(4):127-134.
被引量:2
8
刘存宽.
关于帝俄租借旅大的几个问题[J]
.近代史研究,1989(6):96-110.
被引量:3
9
戚其章.
论张、邵东渡与日本广岛拒使[J]
.齐鲁学刊,1989(5):83-89.
被引量:4
10
范耀登.
张荫桓与戊戌维新[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8(4):28-35.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22
1
张凤翔.
李鸿章与中日《马关条约》[J]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3(2):80-88.
被引量:2
2
孔祥吉,村田雄二郎.
掀开历史人物的面纱——读《张荫桓日记》有感[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1):62-71.
被引量:6
3
周轩.
清代新疆流人与西域史地学[J]
.新疆社会科学,2008(3):122-126.
被引量:2
4
欧阳跃峰,周桃正.
张荫桓:戊戌变法的幕后策划者[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8(5):591-600.
被引量:3
5
李开军.
陈宝箴“赐死”考谬——与刘梦溪、邓小军两先生商榷[J]
.文史哲,2011(1):68-85.
被引量:3
6
梁建.
郑藻如的护侨努力与构想述略[J]
.历史档案,2011,24(1):71-75.
被引量:1
7
梁健.
近代驻外使节的法文化观——以张荫桓《三洲日记》为视角[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7(2):88-93.
8
马忠文.
张荫桓、翁同龢与戊戌年康有为进用之关系[J]
.近代史研究,2012(1):4-28.
被引量:15
9
欧阳跃峰.
张荫桓与康有为关系论辨[J]
.安徽史学,2012(5):29-38.
被引量:2
10
陈胜,邹纪胜,杨晓虎.
甲午海战中北洋海军洋员评介[J]
.兰台世界(上旬),2014(7):153-154.
1
孙红兵,黄翠红.
孙中山演讲略论[J]
.学习月刊,2011(8):31-32.
2
张家瑶.
喜鹊红棉[J]
.广西文史,2011(2).
3
垂健.
光绪丁戊年间阎敬铭、丁宝桢、曾国荃往来信函中的史料[J]
.贵州文史丛刊,2011(2):19-23.
被引量:1
4
廖小波,谭清宣.
从清季民初的民间祭祀看三峡地区的民间信仰[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6-19.
5
张利民.
趋新与守旧——清季民初下层民众对学堂与私塾之态度浅探[J]
.青年文学家,2009(21):214-214.
被引量:1
6
纪浩鹏.
动荡中求生存:清季民初的苏州商团(1905-1916)[J]
.江南论坛,2016(12):56-58.
7
范连生.
略论清季民初中国的中小学历史教育[J]
.历史教学问题,2008(1):87-91.
被引量:1
8
陈向兰.
化作红棉岁岁红[J]
.源流,2005,0(4):16-16.
9
高洪年.
陈三立佚文见萍乡谱牒[J]
.文史知识,2010(1):146-149.
被引量:1
10
江明.
黄崖山惨案[J]
.春秋,1997,0(6):15-17.
岭南文史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