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西昌到成都——对第三代诗歌杂志《非非》生产的社会学考察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非非"参加"中国诗坛一九八六现代诗群体大展"并获得巨大声名之前,《非非》创刊号和《非非评论》第一期就已以"非法出版物"形式相继产生,并以寄赠方式传播到了部分诗人和学者案头,从而引起纷纷议论,获得了"追求一种新的文化价值"①之类的评价。
作者
罗文军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3-152,共10页
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关键词
第三代诗歌
社会学考察
杂志
成都
西昌
非法出版物
文化价值
现代诗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17
1
周伦佐.《穿过重重阴霾而呼啸的生命之箭-八十年代“流浪讲学”纪事》,《非非》第9卷,第420页,香港,香港新时代出版社,2001.
2
周伦佑.《异端之美的坚现-“非非”十年忆事》[J].诗探索,1994,(2).
3
陈小蘩.《被钉在十字架上的诗神--我的非非主义写作历程》,见《悬空的圣殿:非非主义20年图志史》,第26页.
4
吉木狼格.《我与非非》,见杨黎《灿烂》,第542页,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4.
5
[法]皮埃尔·弗朗卡斯泰尔.《艺术与社会学》,见张英进、于沛编《现代西方文艺社会学探索》,第130-131页,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87.
6
周伦佑.《非非主义编年史纲(下)》,见周伦佑、孟原主编《悬空的圣殿:非非主义20年图志史》,第135贞,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06,.
7
发星.《四川民间诗歌运动简史(1963-2005)(未定残稿)》,诗家园网,www.sjycn.cn/sjycn/article_269_5740J.shtml,2007-03-13.
8
陈亚平.《经历:从前非非到后非非》,见《悬宅的圣殿:非非主义20年图志史》,第19页.
9
周伦佑.《非非主义编年史纲(上)》,见《悬空的圣殿:非非主义20年图志史》,第127页.
10
南岸.《失去记忆的记忆(1984-1995)》,www.536000.com/bbs/display.asp?title_id=138493,2009-2-12.
同被引文献
14
1
袁向东.
论非非诗派——新诗百年追溯之一[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3):52-56.
被引量:2
2
周伦佑.
先锋的历程——《非非》杂志20年风雨历程回顾[J]
.扬子江(评论),2008(4):31-38.
被引量:5
3
姚新勇.
囚禁式写作境况的烛照与穿越——“非非”阅读[J]
.扬子江(评论),2008(5):46-53.
被引量:2
4
罗振亚.
“非非”诗派:还原“前文化”的艺术探险[J]
.江汉论坛,2004(8):70-72.
被引量:2
5
林白.
自述[J]
.小说评论,2002(5):40-43.
被引量:11
6
叶立文,林白.
虚构的记忆[J]
.小说评论,2002(5):43-47.
被引量:8
7
胡亮,蓝马.
蓝马:“前文化”·非非主义·幸福学——蓝马访谈录[J]
.诗歌月刊,2011(12):23-29.
被引量:3
8
邓艮.
新诗精神重建与后非非写作论[J]
.求索,2010(1):187-189.
被引量:2
9
张清华.
在“文本”与“人本”之间——关于《非非》的一个简单轮廓[J]
.上海文学,2005(3):68-68.
被引量:4
10
杜光霞.
中国三大民刊与《非非》的诗学理论建设[J]
.当代文坛,2012(6):108-11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刘波.
非非主义:先锋诗歌流派的命名伦理与诗学限度[J]
.文艺争鸣,2022(7):31-37.
2
程光炜.
八九十年代“出走记”——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和《北去来辞》双论[J]
.当代作家评论,2014(5):4-13.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宏图.
身体的飞翔与沉落——从林白《北去来辞》到周嘉宁[J]
.文艺争鸣,2015(8):137-143.
被引量:3
2
汪云霞.
论林白《一个人的战争》的三种叙事模式——兼谈与博尔赫斯的关系[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5(6):101-109.
被引量:2
3
李立超.
经验的扩张——从《妇女闲聊录》看林白写作的“转型”[J]
.文艺争鸣,2018,0(4):20-26.
被引量:1
4
张雯婷.
一意孤行到万物同行——以《北去来辞》为例浅析林白创作风格的转变[J]
.青年文学家,2018(11X):59-59.
1
张永红.
变异与回归-关于书法雅集的社会学考察[J]
.中国书法,2014(8):144-149.
2
李志孝.
乡村社会问题的艺术聚焦——新世纪乡土小说的文学社会学考察[J]
.文艺评论,2014(7):44-50.
被引量:2
3
周瑟瑟.
阳光柔弱无力[J]
.诗歌月刊,2012(2):93-93.
4
晓音.
在风雨中前行——女子诗报如是说[J]
.诗歌月刊,2007,0(3):52-52.
被引量:1
5
徐剑艺.
城市的骚动——当代城市小说青年形象的文化社会学考察[J]
.文艺评论,1988(1):50-57.
6
罗文军.
成都内外——对四川第三代诗歌传播的社会学考察[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2):11-18.
被引量:2
7
丛林.
书摊前的“文学批评”[J]
.文学自由谈,1989(5):57-58.
8
凤兮.
普洱茶笑话(四)[J]
.普洱,2007,0(3):81-81.
9
薛昭曦.
寄沉痛于悠闲——林语堂文学理念的知识社会学考察[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57-61.
10
吴小如.
文权与“店大欺客”[J]
.文学自由谈,1996(3):19-22.
当代作家评论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