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内经》升降出入理论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内经》的学术思想中,升降出入理论阐述得非常精辟。是祖国医学基本理论的组成部分。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恒动观方面《内经》在朴素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运动是物质的不可分离的根本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最根本的形式。《素问·天元纪大论?..
作者
杨宝元
机构地区
河北唐山市卫校附属医院
出处
《光明中医》
1999年第6期1-2,共2页
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内经
升降出入
中医学
恒动观
生命观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1
1
广东省防治非典型肺炎科技攻关专题组,唐光华,林琳,何德平,杨志敏,汤翠英,许银姬,刘伟胜,罗云坚.
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四诊动态分布特点初步总结[J]
.广东医学,2003,24(z1):79-80.
被引量:3
2
李旭.
浅谈《伤寒论》辨证思维方式[J]
.河南中医,2004,24(10):1-2.
被引量:2
3
朱红梅.
《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初探[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28(6):7-8.
被引量:5
4
王融冰,王玉光.
动态观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舌象7例[J]
.中医杂志,2004,45(11):846-846.
被引量:1
5
杨梅.
《中医诊断学》中的恒动观念[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8(1):8-9.
被引量:8
6
王顺道,司志国,黄宜兴,杜梦华,解庆凡,张秀娟,王一贤,贾滋欣,刘宗学,胡沛林.
中风病证候的初步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1995,4(2):85-88.
被引量:49
7
黄燕,郭建文,张燕婷,缪晓路,刘茂才.
中风病证候动态演变规律研究[J]
.新中医,2005,37(11):79-80.
被引量:16
8
张国骏,焦锟.
谈《伤寒论》中的恒动观[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4):5-7.
被引量:5
9
黄家诏.
试析外感病辨治中的动态思维方法[J]
.江苏中医药,2006,27(11):11-13.
被引量:6
10
姜侠.
六经辨证恒动观思想探讨[J]
.江西中医药,2007,38(7):10-1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2
1
宋素花.
中医辨治疾病动态思维方法初探[J]
.山西中医,2012,28(1):1-3.
被引量:6
2
刘爽,田财军,刘媛媛,孙平.
从升降出入析半夏泻心汤[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12):105-106.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郭良清.
《伤寒论》六经“恒动观”辨治思维在糖尿病诊治中的运用[J]
.光明中医,2014,29(4):687-688.
被引量:5
2
关一,马玉棋,高叶梅.
开结散痞汤联合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胃肠激素、食管酸暴露的影响[J]
.河北中医,2019,41(6):896-900.
被引量:9
3
吴惠雯,李丹阳,李琛峰,宋丽珍,杨朝阳.
运用恒动观分析中医误诊的原因[J]
.中医药导报,2019,25(21):26-28.
被引量:4
4
毛帼粟,李鲜.
李鲜教授运用“水不自行赖气以动”理论治疗水病的经验[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1):64-65.
被引量:1
5
马加路,王宁,陈宪海.
基于恒动思维探析《伤寒论》辨治思路[J]
.中国中医急症,2020,29(7):1228-1230.
被引量:1
6
马加路,陈宪海.
陈宪海教授基于恒动思维辨治肺系疾病经验介绍[J]
.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9):128-130.
被引量:1
7
王微微,张彤,浦益琼.
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的历史沿革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2021,32(9):2213-2217.
被引量:8
8
尹令迪,王立友,张翠云,王永刚.
半夏泻心汤“异病同治”肠易激综合征和抑郁症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2,36(6):72-77.
9
尹彤,韩学杰,王丽颖.
韩学杰对动态时空诊疗关键要素的研究及思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3,29(6):919-922.
10
王青卓,王钰,宋素花,张思超.
吴鞠通“辛凉平剂”再认识[J]
.中国中医急症,2023,32(11):2038-2041.
1
孔祥亮,吴修符.
柴胡桂枝汤与调出入治胃病[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4):297-299.
被引量:6
2
吴丽丽,程畅和.
“升降出入”理论源流探析[J]
.甘肃中医,2009,22(4):3-5.
被引量:5
3
姜侠.
六经辨证恒动观思想探讨[J]
.江西中医药,2007,38(7):10-14.
被引量:8
4
张慧卿,钱力兰,朱国福,钱伯文(指导).
谈中医的恒动观[J]
.河南中医,2009,29(7):631-633.
被引量:4
5
王志飞,郭霞珍,刘晓燕.
中医学“重时”原因初探[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3(5):304-305.
6
付新伟.
《金匮要略》恒动观思想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5):407-408.
被引量:4
7
叶海丰,贾宁,孟静岩.
对《内经》升降出入理论的分析与探讨[J]
.天津中医药,2010,27(1):81-83.
被引量:6
8
张德新,刘本武.
升降出入理论与哮喘治法的相关思考[J]
.中国医药学报,2002,17(10):585-586.
被引量:2
9
朱鸿铭,朱传伟.
辨证思维之临床心得[J]
.山东中医杂志,1994,13(11):485-486.
10
叶海丰,刘玉金,孟静岩.
升降出入理论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黑龙江中医药,2010,39(3):53-54.
光明中医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