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社会实践对德育模式的优化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社会实践是道德发展的天然"关系场",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必然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通过道德认知与道德情感体验,能够更真挚、更鲜活地激发受教育者自我意识的觉醒,形成明确的自我引导和自我控制能力,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因此,高校必须优化德育模式,纠正对"灌输"模式的片面理解。高校德育并非道德原则的单向"灌输",而是做出理智的道德选择的逻辑基础,德育重在结合社会生活实践,唤醒个体自我对美德的向往和追求。
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26,共4页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基金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及其体系构建研究"的阶段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32.
  • 2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中国教育学刊,2001(2):41-43. 被引量:114
  • 3[美]弗罗姆.占有还是生存[M].关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41.
  • 4金生铉.德性与教化--从苏格拉底到尼采:西方道德教育哲学思想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46.
  • 5[美]杜威.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共引文献171

同被引文献30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