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检测川崎病(KD)患儿血清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超抗原,探讨KD的病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成都市儿童医院住院的70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KD患儿、42例急性感染性疾病患儿(IC)和48例健康儿童(HC)血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中毒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肠毒素(SE)、A组链球菌菌壁多糖抗体(ASP)、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抗原(HSPA-Ag)和人A组链球菌抗原(HASP-Ag)。取KD组和IC组患儿的静脉血、咽分泌物及粪便做细菌培养。结果 KD组SPA和TSST-1分别为(1.93±0.35)μg/mL和(6.50±1.15)μg/mL,IC组SPA和TSST-1分别为(1.19±0.24)μg/mL和(6.78±1.03)μg/mL,HC组SPA和TSST-1分别为(1.27±0.29)μg/mL和(5.42±0.92)μg/m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SE、ASP、HSPA-Ag、HASP-A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例KD患儿中血培养阳性8例(11.4%);咽拭子培养阳性4例(5.7%),粪培养阳性者0例;42例IC组中血培养阳性0例,咽拭子培养阳性1例(2.4%),粪培养阳性0例。KD组血培养阳性率较IC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A和TSST-1介导的超抗原反应与KD的发生可能存在相关性,尚未发现A组链球菌相关毒素在KD发病中的可能作用。KD患儿的毒血症状较普通感染性疾病明显,认为细菌感染可能参与KD的发病。
出处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59-461,共3页
Chinese Journal of Practical Pediatr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