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我国各高校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热点问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学过程、导师指导等。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应以工程实践为基础,以科研团队的集体指导为方向,拓展研究生的国际交流学习范围,不断改进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真正提升矿业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
苏华友
彭仁涛
机构地区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第27期26-27,共2页
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
关键词
矿业工程
硕士研究生
学术创新
能力培养
分类号
G643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3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刘同娟,马向国.
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教学改革初探[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50-151.
被引量:19
2
乔军,孟庆玲,陈创夫.
新形势下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6):14-16.
被引量:1
3
杨荣敏,王让会,吴鹏飞.
浅析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12):65-67.
被引量:16
4
童洪志,邓文卓.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
.科技与管理,2009,11(6):138-141.
被引量:13
5
雷兵,魏立安,黄宗升,胡春生.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自我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9,32(3):85-86.
被引量:26
6
徐亚清,王文利,王怡然.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学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09(6):45-47.
被引量:10
7
刘国顺.
对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1):94-96.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33
1
马革兰,连漪.
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63-164.
被引量:7
2
柳洲,古瑶,马莉莉.
强化我国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对策分析——美、英、法等国跨学科教育启示[J]
.高等理科教育,2006(6):56-60.
被引量:24
3
张喜德.
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z1):65-66.
被引量:10
4
李娟.
正确处理研究生科研创新中的几个关系问题[J]
.中国高教研究,2004(7):30-32.
被引量:4
5
薛静,陈洪根.
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团队管理研究[J]
.中国高教研究,2004(8):32-34.
被引量:14
6
方桢云,龚桢梽,冯斌.
在创新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23-25.
被引量:35
7
方祯云,龚桢梽,郑小林,冯斌.
建设研究生创新中心 打造研究生创新团队[J]
.中国高等教育,2005(9):15-16.
被引量:15
8
刘月秀,谭仕林,钟强,刘辉.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对策[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90-92.
被引量:13
9
薛静,陈洪根,李丹.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创新人才孵化器建设模式探讨[J]
.中国高教研究,2005(7):27-30.
被引量:8
10
吴宏翔,熊庆年,顾云深.
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9):32-36.
被引量:118
共引文献
82
1
彭文雄,侯世英,孙韬.
启发教育可以提高教学质量[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S1):18-19.
被引量:1
2
钟泽.
体育学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内部生态环境的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115-116.
被引量:3
3
陈立伟,裴蓓.
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创新导报,2010,7(10):183-183.
被引量:11
4
王彦玲.
浅议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山东化工,2010,39(8):44-45.
被引量:1
5
朱从云.
浅谈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学理论,2010(25):189-190.
被引量:2
6
查振高,郑淑君.
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系统分析及对策[J]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6):78-80.
被引量:3
7
赵元立,白杰.
脑血管外科专业研究生教学体会[J]
.中国卒中杂志,2010,5(11):948-951.
被引量:6
8
鞠晓峰,武瑞,王春仁.
动物医学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1(6):18-19.
9
宋佩维.
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路与途径[J]
.中国电力教育,2011(3):25-27.
被引量:124
10
王志敏,牛义,汤青林,宋明.
研究生《植物组织培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872-1873.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4
1
谈多娇.
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
.教育研究,2012,33(11):83-86.
被引量:89
2
周杨立.
采矿工程特色专业建设规划与进展[J]
.科技与企业,2014(9):258-258.
被引量:2
3
胡晓燕,林喆,秦志宏.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
.广州化工,2015,43(23):259-260.
被引量:5
4
李治刚,王飞,郭红光.
矿业工程类立体化教材建设与梯队式毕业设计理念的构建[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4(4):92-95.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曹树刚.
采矿工程专业教材建设探讨--以新编《采煤学》为例[J]
.煤炭高等教育,2018,36(3):110-1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光波,李谭,王文才,边梦龙,孙伟,王二雨.
双向研讨模式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以内蒙古科技大学“采煤学”为例[J]
.煤炭高等教育,2019,37(6):116-121.
被引量:2
1
柴修伟,王智峰,尹涛.
矿业工程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法探析[J]
.中国电力教育,2013(11):20-21.
被引量:1
2
任海峰,柴敬.
提高矿业工程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J]
.煤炭高等教育,2010,28(3):103-104.
被引量:3
3
我省高校新设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J]
.安徽教育,2009,0(10):10-10.
4
高校学科评估排名公布[J]
.第二课堂(A),2009(6):80-81.
5
毛燕辉,陈毅萍.
矿业工程双语教学探究[J]
.高等建筑教育,2011,20(2):33-37.
被引量:2
6
郭进平,张雯,李俊平,何廷树.
基于实践能力强化培养的高等工程教育的思考——以矿业类专业为例[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1):92-96.
被引量:5
7
彭守建,许江.
高校矿业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问题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9):155-156.
被引量:2
8
“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郭惟嘉教授简介[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
9
武汉大学建博士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J]
.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6):110-110.
10
曹勇.
高中历史教学中贯彻异步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
.高考,2014,0(11X):2-2.
被引量:1
教育教学论坛
2011年 第2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