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帝内经》修辞方法研究探讨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黄帝内经》修辞方法研究是《黄帝内经》语言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问,是从修辞学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献学和中医古代典籍研究的推进。从《黄帝内经》有关修辞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概括,对《黄帝内经》修辞方法研究的意义进行分析,综述了《黄帝内经》修辞研究的概况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
程相波
罗根海
机构地区
天津中医药大学
出处
《山西中医》
2011年第6期46-47,共2页
Sh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修辞
研究概况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57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0
参考文献
23
1
吴永贵,章涤凡.
《内经》的修辞方法[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4):17-19.
被引量:4
2
张长城.
论修辞学在训解《内经》中的作用[J]
.河南中医,1991,11(6):18-20.
被引量:3
3
赖文.《内经两篇》注释商讨.医古文知识,1997,14(4):18-19.
4
姚强,代强.
浅谈“春夏养阳,秋冬养阴”[J]
.河南中医,2006,26(6):9-10.
被引量:7
5
许敬生.中医古籍今译例析[J].河南中医,1995,(1):62-63.
6
李明州.
训诂莫忘复用[J]
.医古文知识,1995,12(4):47-47.
被引量:3
7
班兆贤.《内经》避复修辞浅析.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2,16(1):66-66.
8
班兆贤.《内经》修辞研究-引用、层递与反复.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1,11(1):52-54.
9
张同远.《内经》变文浅析.时珍国医国药,2000,11(1):67-67.
10
张如青.
《内经》变文举隅[J]
.国医论坛,1993,8(3):35-3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兰凤利.
《黄帝内经素问》翻译实例分析[J]
.中国翻译,2004,25(4):73-76.
被引量:24
2
牛喘月.
千岩万转路不定,烟涛微茫信难求——谈《黄帝内经》英语翻译的原则与方法[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5):396-399.
被引量:10
3
兰凤利.
《黄帝内经素问》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1)[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0):947-950.
被引量:52
4
廖七一.
语料库与翻译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5):380-384.
被引量:151
5
吴永贵,章涤凡.
《内经》的修辞方法[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4):17-19.
被引量:4
6
丁树德.
浅谈西方翻译语料库研究[J]
.外国语,2001,24(5):61-66.
被引量:49
7
兰凤利.
《黄帝内经素问》英译事业的描写性研究(2)[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2):176-180.
被引量:51
8
兰凤利.
论译者主体性对《黄帝内经素问》英译的影响[J]
.中华医史杂志,2005,35(2):74-78.
被引量:26
9
李照国.
定静安虑 而后有得——《黄帝内经》英语翻译随想[J]
.上海翻译,2006(1):63-66.
被引量:31
10
姚振军.
《黄帝内经》的“字对字”翻译[J]
.医学与哲学(A),2006,27(4):75-76.
被引量:6
共引文献
61
1
刘文婷,毛和荣.
模糊语言视角下的中医术语英译研究——以第二届“时珍杯”全国中医药翻译大赛为例[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10):216-219.
被引量:1
2
魏俊彦.
语料库及大语言模型融入中医翻译人才培养的可行性研究[J]
.现代英语,2024(8):98-100.
3
张莉.
跨文化视域下《黄帝内经》两个译本比较研究[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14,0(22):9-9.
4
王小亮,陈楚玉,陈静.
再谈中医古籍整理[J]
.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28(3):297-298.
被引量:3
5
朱鹏翀,陈晓.
近十年《黄帝内经》文献研究概况及展望[J]
.中医文献杂志,2008,26(5):44-46.
被引量:2
6
赵阳,施蕴中.
《内经》修辞格及英译研究[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10(2):71-73.
被引量:9
7
纪苏娜.
汉英回文(环)修辞格浅析[J]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3):138-139.
8
张治国,杨杰.
论脉象与“位、数、形、势”的关系[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9):1123-1127.
被引量:7
9
方满锦.
近二十年研究《黄帝内经》与先秦诸子学说关系之文献述评[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40-45.
被引量:4
10
杜福荣,张斌,王治梅.
《内经》常见句式变化修辞格英译[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10):997-1000.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57
1
兰凤利.
《黄帝内经素问》翻译实例分析[J]
.中国翻译,2004,25(4):73-76.
被引量:24
2
赵家新.
《黄帝内经》比喻的文化内涵[J]
.毕节师专学报,1997,21(3):31-37.
被引量:4
3
张如青.
《内经》变文举隅[J]
.国医论坛,1993,8(3):35-37.
被引量:3
4
徐麟.
《黄帝内经太素》杨注反切的音韵学价值刍议[J]
.中医文献杂志,2005,23(1):9-11.
被引量:3
5
沙涛,刘维庆.
《黄帝内经》中之省略例析[J]
.中医函授通讯,1994,13(4):7-9.
被引量:4
6
李戎.
中医古典(籍)文献学的学科范畴和相关问题[J]
.中医文献杂志,1994,12(1):24-25.
被引量:2
7
金中.
“黄帝内经”重言词浅论[J]
.医古文知识,1998,15(4):40-42.
被引量:1
8
王尽忠.
《内经》叠字探析[J]
.国医论坛,2000,15(2):49-51.
被引量:4
9
烟建华,翟双庆,郭霞珍,苏晶,贺娟.
《内经》疾病命名方法学研究[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5):18-21.
被引量:11
10
谭颖颖,刘昭纯.
《内经》疾病命名特点探析[J]
.中医药学刊,2006,24(9):1682-168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3
1
侯跃辉.
《黄帝内经素问》中修辞格英译的异化与归化研究综述[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2):2761-2764.
被引量:9
2
赵鑫,邢永革.
30年来《黄帝内经》语言研究概述[J]
.山西中医,2014,30(10):46-48.
被引量:1
3
林纯纯,张结根,武莹莹,潘娟,朱寒婧婵,林纯源,林晓娜.
《黄帝内经》疾病命名方式的名物化研究[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7(2):39-43.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杨丽雯,王银泉.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在中国(2000-2014)[J]
.中医药导报,2015,21(12):105-108.
被引量:10
2
张洁,柳春雨,王银泉.
从转喻的认知机制看《黄帝内经》中的举隅辞格及其英译[J]
.医学争鸣,2015,6(4):36-41.
被引量:2
3
王娜.
浅谈《黄帝内经》中顶真修辞格英译的归化与异化[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10):767-770.
被引量:2
4
杨勇萍,姚丽娟,毛和荣.
《内经》修辞格的主要类别与特点[J]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6):69-73.
被引量:1
5
刘性峰,王宏.
中国科技典籍翻译研究:现状与展望[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7,25(4):67-71.
被引量:14
6
刘性峰.
中国古代科技文献英译中的“象思维”[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0,43(1):118-125.
被引量:5
7
刘性峰.
中国科技典籍外译与研究述介[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4):1-6.
被引量:2
8
王丹.
中医语言常用修辞格翻译的异化与归化[J]
.环球中医药,2020,13(2):257-259.
被引量:2
9
卢凤姣,谢文鑫,李晓莉,吴青.
《黄帝内经》英译研究的计量学与可视化分析[J]
.中医教育,2021,40(3):18-23.
被引量:1
10
朱愽宽,黄晓宇,谢光璟,王平,黄攀攀.
弄通文理,及至医理:《黄帝内经》研读方法探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11):6566-6569.
1
程相波,罗根海.
近20年《黄帝内经》与修辞研究[J]
.江西中医药,2011,42(12):12-14.
2
沙涛,刘维庆.
试谈《黄帝内经》中的修辞之法[J]
.国医论坛,1994,9(5):41-41.
被引量:3
3
班兆贤.
《内经》修辞举隅[J]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1989,13(2):37-38.
被引量:2
4
张长城.
论修辞学在训解《内经》中的作用[J]
.河南中医,1991,11(6):18-20.
被引量:3
5
陈战,刘桂荣.
《黄帝内经》隐喻研究[J]
.西部中医药,2015,28(11):133-136.
被引量:3
6
吴永贵,章涤凡.
《内经》的修辞方法[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7(4):17-19.
被引量:4
7
谢季祥.
《时病论》语言研究[J]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8):323-325.
8
廖子君.
《伤寒杂病论》修辞学特点之一——比喻[J]
.医古文知识,1991(3):42-43.
9
陈晓林,李美仙.
《本草纲目·原序》修辞方法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62-264.
10
徐谦德.
《内经》互文探析[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7,16(1):55-57.
被引量:7
山西中医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