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无源雷达定位技术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无源雷达的研制背景和定义,定性的分析了无源雷达的隐身和反隐身技术,并以多站长基线到达时间差定位技术为例,简要说明了无源雷达的定位技术,最后指出了无源雷达的发展趋势,提出MIMO雷达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作者
刘洋
郑福军
机构地区
防空兵指挥学院
[
出处
《科技信息》
2011年第16期119-119,121,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无源雷达
隐身
反隐身
定位技术
MIMO
雷达
分类号
TN958.97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16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1
王宗全,于基恒,宁起涛.无源探测雷达的应用与发展[J].雷达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2004.04.
2
杨红娟.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的发展与现状[J]
.火控雷达技术,2002,31(2):67-71.
被引量:10
3
何缓,杨春山,傅文斌.
无源雷达定位精度分析[J]
.现代雷达,2007,29(5):1-3.
被引量:22
4
王永诚,张令坤.
多站时差定位技术研究[J]
.现代雷达,2003,25(2):1-4.
被引量:83
5
程东升,李侠,万山虎,蔡万勇.
多站无源探测系统实际作战能力综合分析[J]
.现代雷达,2009,31(7):12-16.
被引量:9
6
Rick S.Blum, Statistical MIMO Radar, www.fas.org/main/home. jsp.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陈振邦.
低截获概率雷达技术研究[J]
.舰船电子对抗,1997,20(4):7-11.
被引量:9
2
何缓,杨春山,傅文斌.
无源雷达定位精度分析[J]
.现代雷达,2007,29(5):1-3.
被引量:22
3
Dersan,A,Tanik,Y.Passive radar localization by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C]//MILCOM,[S.1.]:IEEE,2002:1251-1257.
4
刘传保.
时差定位法精度分析[J]
.现代雷达,1999,21(2):16-22.
被引量:21
5
白光瑞.
强化雷达的隐身特性是新世纪雷达技术变革的重要内容[J]
.雷达与电子战,2001,0(3):15-17.
被引量:1
6
唐小明,何友,夏明革.
基于机会发射的无源雷达系统发展评述[J]
.现代雷达,2002,24(2):1-6.
被引量:46
7
王成,李少洪,黄槐.
测时差定位系统定位精度分析与最优布站[J]
.火控雷达技术,2003,32(1):1-6.
被引量:32
8
王永诚,张令坤.
多站时差定位技术研究[J]
.现代雷达,2003,25(2):1-4.
被引量:83
9
朱国珍.
无源雷达的研究概况[J]
.零八一科技,2003(3):2-12.
被引量:4
10
张宣卫,杨宇华.
对无源雷达发展的述评和探讨[J]
.电子工程,2003(4):1-4.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16
1
张怡霄,郭文普,康凯,姚云龙,王攀.
基于聚类与网格搜索的TDOA/DOA联合定位方法[J]
.战术导弹技术,2020(1):105-112.
被引量:3
2
尹锦荣,程方铎,李帅.
基于多站的时差和多普勒频差联合定位[J]
.现代雷达,2008,30(6):61-64.
被引量:9
3
高虎,俞志强.
基于四站时差定位原理的星型布站分析[J]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4,18(3):22-24.
被引量:21
4
郁涛.
多站混合定位系统的平面误差分析[J]
.航空电子技术,2009,40(4):1-4.
5
郭引川,翁芸,杨万全.
无源探测定位技术分析[J]
.现代电子技术,2004,27(21):9-11.
被引量:6
6
刘东红,李壮力.
反隐身雷达综述[J]
.电子对抗,2004(5):32-38.
7
陆静,郭克成,袁翔宇,陆洪涛.
解析法分析三站时差定位系统的定位精度[J]
.现代雷达,2004,26(12):20-22.
被引量:7
8
丁玉成,闫世强.
四站时差定位测高精度的仿真研究[J]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19(3):18-20.
被引量:6
9
叶朝谋,俞志强.
三维时差定位系统的模糊及无解分析[J]
.现代电子技术,2005,28(21):22-24.
被引量:9
10
张波,葛强胜.
桥梁的雷达隐身和模拟方法探讨[J]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05,3(4):21-2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3
1
万红,李申堂,冯向荣,王志刚.
基于FM广播的MIMO无源雷达性能分析[J]
.现代雷达,2008,30(3):30-33.
被引量:7
2
马锐,马轶鸥.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J]
.舰船电子工程,2008,28(10):28-31.
被引量:6
3
王俊,保铮,张守宏.
无源探测与跟踪雷达系统技术及其发展[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04,2(3):129-135.
被引量:62
4
李金梁,李永祯,王雪松.
米波极化雷达的反隐身研究[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05,3(6):321-326.
被引量:15
5
耿文东,王元钦,张若禹.
雷达组网减小多路径效应影响的探讨[J]
.现代雷达,2006,28(4):11-13.
被引量:12
6
王大海,王俊.
单发多收模式下无源雷达成像研究[J]
.电子学报,2006,34(6):1138-1141.
被引量:21
7
Bassem R Mahafza,AtefZ Elsherbeni.雷达系统设计MATLAB仿真[M].朱国富,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8
TOZERT M.High altitude platforms for communicationservices.IEEE-VTS News,2003,5(4):4-9.
9
王俊,牛溢华.
基于多电视台的两种无源雷达成像算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29(8):1263-1267.
被引量:9
10
徐世友,陈曾平.
机会照射源雷达系统中外辐射源的选择[J]
.现代雷达,2007,29(10):16-19.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3
1
黄兴,唐宏,牛超,章捷.
无源雷达反隐身技术及其发展趋势探析[J]
.飞航导弹,2012(3):31-35.
被引量:5
2
林柏林.
基于MIMO体制的无源雷达信号检测技术研究与分析[J]
.中国新通信,2013,15(24):117-119.
被引量:1
3
师俊朋,胡国平,朱苏北,罗亚宗.
雷达反隐身技术分析及进展[J]
.现代防御技术,2015,43(6):124-13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刘继业,陈西宏,刘强,孙际哲.
国外双(多)基地雷达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分析[J]
.飞航导弹,2013(6):54-59.
被引量:14
2
师俊朋,胡国平,朱苏北,罗亚宗.
雷达反隐身技术分析及进展[J]
.现代防御技术,2015,43(6):124-130.
被引量:5
3
陈薇,王军.
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新趋势[J]
.火力与指挥控制,2016,41(3):1-4.
被引量:13
4
谷雨,张辰璐,李汉文,彭冬亮.
融合PSO和Powell的雷达组网反隐身部署优化算法[J]
.数据采集与处理,2016,31(3):525-531.
被引量:3
5
宋文瑰,沈安慰.
基于MATLAB GUI专利技术的雷达探测概率软件平台设计[J]
.河南科技,2016,35(14):65-68.
被引量:1
6
户盼鹤,陈曾平.
多平台感知数据融合的被动检测系统研究[J]
.国防科技,2016,37(6):36-39.
被引量:1
7
马艳艳,金宏斌,李浩.
雷达网反隐身技术发展综述[J]
.飞航导弹,2019(5):58-62.
被引量:5
8
张晗,闫大海,钱治强.
水面舰船隐身技术研究[J]
.舰船科学技术,2020,42(10):140-145.
被引量:2
9
车国帅,戚振东,王伟.
弹炮结合武器系统发展动态与趋势分析[J]
.舰船电子工程,2021,41(11):1-4.
被引量:2
10
徐国跃,钱淇,方罡,徐晨,李晓鹏,刘初阳.
多频段隐身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航空科学技术,2022,33(1):1-9.
被引量:8
1
凌晓曙.
雷达隐身和反隐身技术[J]
.舰船电子对抗,2007,30(3):40-42.
被引量:5
2
李金梁,李永祯,王雪松.
米波极化雷达的反隐身研究[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05,3(6):321-326.
被引量:15
3
马锐,马轶鸥.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J]
.舰船电子工程,2008,28(10):28-31.
被引量:6
4
柳志忠.
舰艇雷达隐身技术的发展[J]
.舰船电子工程,2008,28(9):33-36.
被引量:1
5
郑高谦.
多极化目标特性测量雷达测量接收机的设计[J]
.雷达科学与技术,2003,1(2):114-116.
被引量:1
6
曹丽梅,王瑛.
雷达隐身与反隐身技术发展综述[J]
.现代导航,2012,3(3):215-218.
被引量:15
7
余宏明.
雷达/电子战中的现代隐身技术[J]
.现代雷达,2007,29(6):25-27.
被引量:11
8
张志福,张红宇,叶超.
热成像共用系统技术[J]
.红外技术,2013,35(12):808-812.
被引量:1
9
张月娥.
电子对抗2000年展望兼论反隐身技术[J]
.航天电子对抗,1989(3):1-4.
10
杨正龙,金林,倪晋麟,方大纲.
复杂目标双站RCS的图形电磁计算[J]
.电子学报,2004,32(6):1033-1035.
被引量:10
科技信息
2011年 第1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