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们的先人认为,"气"贯通于天地自然、人类身心和艺术活动,文气论是在气化万物的观念背景中形成的;气有刚柔之分,孟子与庄子的养气说因而各有侧重。曹丕讲文气主要着眼于个体的心理动力特征,刘勰论养气注重心灵世界的清和,韩愈论养气强调文化传统的继承,苏辙谈养气更展开于外部世界的熏陶,他们的观点涉及波普尔所谓的三个世界,可以达成有机的统一。在文艺作品中,气表现于内容与媒介层面是一种结构的力量,即气骨与气势,表现于风格层面则是气象或气韵,气韵的形成来自于天地之气、身心之气、时代气运等多重因素的作用。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1-166,共6页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美学气韵范畴的深广来源
丰富涵义和现代活力研究"(08JA75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