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古代文气论的再体认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们的先人认为,"气"贯通于天地自然、人类身心和艺术活动,文气论是在气化万物的观念背景中形成的;气有刚柔之分,孟子与庄子的养气说因而各有侧重。曹丕讲文气主要着眼于个体的心理动力特征,刘勰论养气注重心灵世界的清和,韩愈论养气强调文化传统的继承,苏辙谈养气更展开于外部世界的熏陶,他们的观点涉及波普尔所谓的三个世界,可以达成有机的统一。在文艺作品中,气表现于内容与媒介层面是一种结构的力量,即气骨与气势,表现于风格层面则是气象或气韵,气韵的形成来自于天地之气、身心之气、时代气运等多重因素的作用。
作者 胡家祥
出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61-166,共6页 Journal of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美学气韵范畴的深广来源 丰富涵义和现代活力研究"(08JA751041)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7

  • 1布封.《论风格》,《文学理论学习参考资料》下册,春风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第891页.
  • 2歌德等.《文学风格论》,王元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8页.
  • 3于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潘耀昌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页.
  • 4热尔曼·巴赞.《艺术史--史前至现代》,刘明毅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634-648页.
  • 5温克尔曼.2001年:《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6凯塞尔.《语言的艺术作品》,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第64页.
  • 7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58页

共引文献39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