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八仙红茶加工新工艺探讨
被引量: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在八仙红茶的加工过程中借鉴乌龙茶制作工艺的晒青、摇青工序,设计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处理毛茶的品质得到明显改善;综合感官审评结果,轻晒青、摇青2次、总转数16转的组合处理毛茶的品质最佳。
作者
孙威江
林馥茗
陈志丹
陈应华
机构地区
福建农林大学茶学系
诏安县科技局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11年第3期5-9,共5页
Te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基金
乌龙茶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闽发改农业[2008]815号)
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2008SZ0001)
科技部(2010GA720012)
关键词
八仙红茶
晒青
摇青
品质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53
同被引文献
263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83
参考文献
4
1
王振康,邬龄盛,郭少平,叶石铃.
高香型工夫红茶初制加工技术[J]
.福建茶叶,2010,33(10):50-53.
被引量:37
2
徐明珠,陈玉琼.
加工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及新技术的应用[J]
.中国茶叶加工,2010(4):33-35.
被引量:16
3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所编.茶树生理及茶叶生化实验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
4
安徽农学院主编.制茶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8
2
袁弟顺,林丽明,金心怡,孙云.
冰冻对工夫红茶发酵及水浸出物泡出速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5):437-439.
被引量:22
3
曾晓雄,罗泽民.
酶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J]
.食品工业科技,1993,14(5):24-27.
被引量:39
4
黄建琴,王文杰,丁勇,袁自春,王烨军,胡善国,叶靖.
冷冻萎凋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2005,27(2):18-19.
被引量:41
5
崔文锐,杨绪旺.
三种干燥方式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福建茶叶,2005,28(2):9-10.
被引量:33
6
王复.
广谱电磁波辐射萎凋叶提高红茶品质试验报告[J]
.贵州茶叶,1995(3):29-33.
被引量:11
7
顾谦,严洁,谢长征.
提高红碎茶品质的新探索——增压处理茶萎凋叶的研究报告[J]
.中国茶叶加工,1995(1):17-20.
被引量:13
8
王新超,许玫,陈亮,杨亚军,姚明哲,虞富莲,王平盛.
优质红碎茶资源的鉴定与筛选[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3):262-265.
被引量:42
9
夏涛,童启庆,董尚胜,骆耀平.
红茶萎凋发酵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J]
.茶叶科学,1996,16(1):63-66.
被引量:70
10
赵和涛.
红茶发酵与香型变化[J]
.热带作物科技,1996(6):38-40.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53
1
李永菊.
不同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J]
.茶叶科学技术,2009(3):20-22.
被引量:15
2
韩顺英,高丽华.
日照红茶加工关键技术探讨[J]
.绿色科技,2011,13(5):190-190.
被引量:3
3
钟成义,肖宏儒,宋志禹.
茶叶加工过程中速冷处理对茶叶品质和保鲜效果的影响[J]
.中国农机化,2011(5):112-115.
被引量:3
4
丁新录,邓怀志,严景万.
红条茶品质提高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38-338.
5
林瑞祥,林燕腾.
漳州茶区制作工夫红茶的技术要点[J]
.福建茶叶,2011,33(5):15-16.
被引量:2
6
黄林敏.
蕉城金观音红茶初制关键技术[J]
.茶叶科学技术,2011(4):45-47.
被引量:5
7
银霞,郑红发,黄怀生,赵熙,粟本文.
高香红茶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茶叶通讯,2012,39(1):20-23.
被引量:22
8
冯林,沈强,何萍,潘科.
中国功夫红茶研究进展[J]
.贵州茶叶,2012,40(3):11-16.
被引量:8
9
卢明基,林学茂.
寿宁县白芽奇兰红茶初制工艺和品质特征[J]
.福建茶叶,2012,34(5):29-30.
被引量:3
10
杨如兴.
坦洋工夫红茶科技创新与产业策略分析[J]
.福建农业学报,2013,28(5):504-508.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263
1
李辉.
红茶发酵技术研究进展[J]
.蚕桑茶叶通讯,2001(2):21-23.
被引量:33
2
林朝赐,杨春,汤周斌,谭少波.
广西地方茶叶品种加工乌龙茶探讨[J]
.广西农学报,2003,18(4):24-26.
被引量:3
3
吕海鹏,林智,钟秋生,王力.
普洱茶E8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J]
.茶叶科学,2010,30(6):423-428.
被引量:9
4
张哲,牛智有.
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物理特性变化规律[J]
.农机化研究,2012,34(8):116-119.
被引量:13
5
竹尾忠一,游小清,王华夫,衣笠仁,李名君,程启坤,王海思.
中国茶树的起源与分布——根据茶叶香气组分中萜烯指数化学分类所作的推论(英文)[J]
.茶叶科学,1992,12(2):81-86.
被引量:21
6
方世辉,王先锋,汪惜生.
不同发酵温度和程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J]
.中国茶叶加工,2004(2):19-21.
被引量:88
7
袁弟顺,林丽明,金心怡,孙云.
冰冻对工夫红茶发酵及水浸出物泡出速率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5):437-439.
被引量:22
8
陈以义,方晨.
红茶变温发酵试验[J]
.中国茶叶,1993,15(4):6-7.
被引量:17
9
盛宇明,王志明,汪显跃,潘拱秀,黎竞烈.
红碎茶加工设备调查研究(二)[J]
.茶叶机械杂志,1994(3):15-17.
被引量:1
10
赵和涛.
不同萎凋方法对红茶品质影响[J]
.广西热作科技,1994(4):56-59.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17
1
宋丹丹,陈林海.
多种茶树品种加工新工艺坦洋工夫的适制性初探[J]
.福建茶叶,2012,34(5):17-19.
被引量:10
2
魏泽鼎,王占永,贾俊国.
基于视觉的采棉机器人机械手定位运动分析[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34(2):154-156.
被引量:2
3
秦春玲,林国轩,罗小梅,林朝赐.
广西资源县野生茶红条茶加工技术研究[J]
.南方园艺,2014,25(3):58-60.
被引量:7
4
黄藩,董春旺,朱宏凯,叶阳,张成,何华锋,张坚强.
红茶萎凋中鲜叶理化变化及工艺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275-281.
被引量:25
5
蔡烈伟,王春莲,杨双旭,蓝仁杰.
红茶梅蜜饯加工工艺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309-314.
被引量:2
6
郭红兵,覃柏林,秦国杰,谭立.
石门县白云山高香红茶的开发[J]
.作物研究,2014,28(6):736-737.
7
虞昕磊,姚燕妮,朱雯,朱琳琳,黄友谊.
夏秋鲜叶加工红茶的萎凋技术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2):424-427.
被引量:10
8
段礼平.
摇青工艺对工夫红茶品质影响初探[J]
.南方农业,2016,10(10):85-88.
被引量:1
9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单睿阳.
春闺品种花香红茶发酵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J]
.茶叶学报,2016,27(2):85-91.
被引量:5
10
陈泉宾,张应根,邬龄盛,王秀萍,王振康.
低温复式加工技术对红茶香气的影响[J]
.茶叶学报,2016,27(2):92-9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83
1
潘一斌,孙云.
花果香型工夫红茶品质形成的研究进展[J]
.茶叶科学技术,2014(1):1-6.
被引量:14
2
李茂强,杨树川,杨术明,丁文捷.
温室横向起垄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分析[J]
.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3):78-81.
被引量:1
3
黄华林,乔小燕,李波,张成娣,陈海强.
萎凋方式对黄化英红九号红茶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机械,2018,34(10):26-30.
被引量:9
4
黄怀生,银霞,赵熙,钟兴刚,刘淑娟,郑红发,粟本文.
花香型工夫红茶加工研究[J]
.茶叶通讯,2015,42(3):21-24.
被引量:15
5
刘少群,孙彬妹,段莹,朱张生,谢沛娟.
不同萎凋程度处理对单芽红茶品质的影响[J]
.茶叶通讯,2015,42(4):30-34.
被引量:13
6
李照莹,刘碧,李瑾,萧力争.
提高夏秋红茶品质的加工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6(3):78-81.
被引量:3
7
钟秋生,林郑和,陈常颂,陈志辉,游小妹,单睿阳.
春闺品种花香红茶发酵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变化研究[J]
.茶叶学报,2016,27(2):85-91.
被引量:5
8
陈泉宾,张应根,邬龄盛,王秀萍,王振康.
低温复式加工技术对红茶香气的影响[J]
.茶叶学报,2016,27(2):92-96.
被引量:3
9
常笑君,周子维,朱晨,王仲,赵姗姗,郭玉琼.
工夫红茶加工新工艺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4):66-68.
被引量:6
10
陈加友.
茶叶加工自动化萎凋技术的研究[J]
.福建轻纺,2016(9):50-54.
被引量:2
1
张全婢.
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J]
.蚕桑茶叶通讯,2017(1):35-35.
被引量:3
2
林益珍.
毛茶精制圆抖先后的利弊简析[J]
.蚕桑茶叶通讯,1993(4):39-39.
3
王振忠.
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的商榷[J]
.福建茶叶,2000,23(3):32-32.
4
黄艺辉.
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技术[J]
.福建茶叶,2000,23(1):21-24.
被引量:2
5
吴帝,王白娟,戴宏,杨春秀,刘付文,吕乾乾.
高压脉冲电场对云南班章晒青茶中酵母菌影响的研究[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S1):238-241.
被引量:3
6
满丽莉,向殿军.
纳豆菌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J]
.农产品加工(下),2008(8):51-53.
被引量:6
7
尹杰.
烘青绿茶在制品含水量与毛茶成形关系研究[J]
.贵州茶叶,1998,26(1):18-20.
8
樊秀花,袁亚娜,张小清,张平平.
发酵法制备低糖枣粉可行性研究[J]
.食品科技,2013,38(4):104-106.
被引量:6
9
闵伟红,刘艳,林小秋,沈淑杰,张锦玉.
生物发酵对玉米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影响的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07,22(5):39-43.
被引量:5
10
寇巧花,吴雪辉,李昌宝.
微波预处理对毛茶油品质影响[J]
.粮食与油脂,2009,22(11):24-26.
被引量:6
茶叶科学技术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