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艺海》
2005年第5期54-55,共2页
同被引文献36
-
1张文英.曲外加腔话“润腔”[J].剧作家,2005(4):109-110. 被引量:6
-
2赵红柔.润腔与润色——中华民族声乐的审美情趣[J].中国音乐,1995(3):36-37. 被引量:5
-
3席强.民族曲调中的“润腔”结构[J].中国音乐,1992(1):38-39. 被引量:12
-
4席强.润腔与记谱的关系[J].中国音乐,1992(2):15-16. 被引量:9
-
5席强.调式与润腔[J].中国音乐,1992(4):50-52. 被引量:3
-
6席强.“润腔”初探[J].中国音乐,1991(4):56-57. 被引量:10
-
7丁雅贤.关于编定民族声乐润腔技法符号的意见[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89,7(2):27-32. 被引量:4
-
8庄永平.论润腔技巧[J].中国音乐,1984(2):50-52. 被引量:6
-
9兰晓薇.论“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3(1):93-96. 被引量:6
-
10张平.豫剧演唱中的吐字与润腔[J].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0):105-10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9
-
1沈德鹏.浅谈中国声乐作品中的“腔”[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29(2):173-175.
-
2赵文怡.程式借用与润腔活态的解读——四首筝曲中戏曲音乐元素的运作方式[J].歌海,2011(6):37-44. 被引量:1
-
3杨丹萍.浅谈汉族民歌演唱的润腔和用声特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6):209-209.
-
4许静哲.浅析民族声乐的润腔美[J].北方音乐,2016,36(9):14-14.
-
5王群英,张万芳.乳源瑶族民歌唱腔特色及其文化内涵探究[J].北方音乐,2020(15):38-39. 被引量:2
-
6韦蕊.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审美——韵味[J].创新,2021,15(2):92-100.
-
7李静燕.2001-2021年瑶族民歌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6):124-131. 被引量:5
-
8王周秀.广西贺州瑶族民歌艺术研究[J].艺术评鉴,2022(24):25-28.
-
9孙武海,赵玲.川剧高腔与豫剧唱腔的艺术比较[J].音乐大观,2014,0(2):76-77. 被引量:1
-
1唐晓君.解读江华瑶歌[J].民族论坛,2002(7):5-7. 被引量:1
-
2龙仕平,李玉香.湖南江华瑶歌文化探微——以平地瑶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5,31(1):124-127.
-
3姚辉.永州瑶族民居的建筑特色[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4):203-205. 被引量:6
-
4范艺珊.瑶族民歌音乐创作综述[J].神州民俗,2013(14):67-69.
-
5顾笑瑜.谈中国钢琴作品“润腔”的艺术表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18(4):108-109. 被引量:2
-
6黄福新.湘桂粤毗邻地区瑶族民歌的节奏演变[J].民族艺术,1989(3):132-138. 被引量:2
-
7黄小明.广西瑶族支系“长鼓舞”差异性探析——以恭城过山瑶和富川平地瑶为例[J].贺州学院学报,2014,30(3):83-86. 被引量:1
-
8朱丽芬.浅谈粤北“过山瑶”民歌特征[J].广东艺术,2008(2):52-53.
-
9莫碧琳,江浩.土瑶与过山瑶女性服饰文化对比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5,31(4):19-23. 被引量:2
-
10罗孟贤.从桂西北瑶歌看瑶族民歌的歌唱性[J].作家,2010(18):253-2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