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三次转向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宏观审视和微观考察、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主要分析了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所经历的三次转向,即社会-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和后现代的转向,从而具体揭示了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发展的理论轨迹和基本倾向,指出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转向表明。
作者
洪晓楠
机构地区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出处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60-64,共5页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科学哲学
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
转向
科学文化哲学
分类号
N02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36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3
1
洪晓楠.
从科学哲学到科学文化哲学[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21(1):6-7.
被引量:3
2
洪晓楠.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演变[J]
.求是学刊,1998,25(5):13-18.
被引量:10
3
洪晓楠.
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J]
.求是学刊,1997,24(4):9-14.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1
1
洪晓楠.
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J]
.求是学刊,1997,24(4):9-14.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24
1
罗双杏.
试述后现代主义文化哲学[J]
.现代交际,2020(15):250-251.
2
洪晓楠.
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启示[J]
.理论月刊,1999(Z1):47-50.
被引量:8
3
洪晓楠.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J]
.求是学刊,1999,26(6):31-37.
被引量:9
4
洪晓楠.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演变[J]
.求是学刊,1998,25(5):13-18.
被引量:10
5
洪晓楠,马海燕.
20世纪西方哲学的“终结意识”[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1):30-33.
6
曾平,涂永红.
浅析后现代主义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7(1):20-23.
被引量:2
7
丁锦宏.
教师作用观的回顾与后现代审视[J]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7(4):121-124.
被引量:24
8
洪晓楠.
文化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哲学动态,2000(12):27-30.
被引量:5
9
汪磊.
“后”的语义平移与“后”族词的生成[J]
.汉字文化,2005(3):46-48.
被引量:1
10
刘介民.
西方后现代人文思潮征候群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2008(4):87-9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36
1
赵士发.
后现代主义生成的动态特征──利奥塔《后现代状况》解读之一[J]
.现代哲学,1999(1):102-104.
被引量:3
2
胡军.
什么是知识[J]
.求是学刊,1999,26(3):5-12.
被引量:8
3
洪晓楠.
20世纪西方文化哲学的演变[J]
.求是学刊,1998,25(5):13-18.
被引量:10
4
安延明.
施莱尔马赫普遍解释学中的几个问题[J]
.中国社会科学,1993(1):143-154.
被引量:2
5
王治河.
论后现代主义的三种形态[J]
.国外社会科学,1995(1):41-47.
被引量:131
6
周丽昀.
情境化知识——唐娜·哈拉维眼中的“客观性”解读[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1):20-24.
被引量:9
7
孟维杰.
从心理学文化转向到心理学文化品性探寻[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1):16-21.
被引量:10
8
陆静.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中科学发展模式的更替[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6,26(1):49-51.
被引量:2
9
殷杰.
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J]
.中国社会科学,2006(3):26-38.
被引量:41
10
孟维杰.
从哲学主义到文化主义:心理学时代发展反思与构想[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2):79-8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7
1
洪晓楠,于成学.
论西方哲学对知识本质的探索[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69-73.
被引量:2
2
洪晓楠.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J]
.求是学刊,1999,26(6):31-37.
被引量:9
3
洪晓楠,王丽丽.
探寻后现代视野下的波普尔哲学[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2):95-100.
4
王力尉,杨永清.
百年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研究[J]
.科学与财富,2012(10):80-80.
5
洪晓楠,赵仕英.
百年西方科学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1-7.
被引量:8
6
冉聃.
赛博科学观下的情境化知识[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5,21(1):7-12.
7
郭远兵.
科学哲学转向与西方心理学的发展[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5):831-83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蔡淑琴,张园,叶波,梁凯春.
市场机遇发现的支持模型及其应用[J]
.中国管理科学,2008,16(2):179-185.
被引量:3
2
蔡其勇.
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对科学教育的影响[J]
.教育研究,2008,29(6):47-51.
被引量:18
3
彭虹斌.
教育管理的文化转向[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28(8):21-25.
被引量:3
4
王坤.
知识观的转变及其对知识产权法的影响[J]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1):88-91.
被引量:1
5
洪晓楠.
论科学文化哲学[J]
.文化学刊,2009(4):64-66.
被引量:5
6
洪晓楠.
科学文化哲学的向度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2009(11):52-59.
被引量:4
7
张善涛.
走进“死胡同”的科学发展模式研究[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36-39.
8
袁维新.
科学观的文化转向与科学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10(10):42-45.
被引量:5
9
徐乃楠,王宪昌,孔凡哲.
试论数学哲学的文化转向及其影响[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1,33(1):89-92.
被引量:3
10
郭远兵,漆昌柱,郭小安.
论科学哲学问题及其对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10):15-18.
被引量:4
1
魏屹东.
20世纪科学史的三次转向[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21(3):3-4.
被引量:2
2
洪晓楠.
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J]
.求是学刊,1999,26(6):31-37.
被引量:9
3
潘恩荣.
技术哲学的两种经验转向及其问题[J]
.哲学研究,2012(1):98-105.
被引量:29
4
陈凡,贾璐萌.
技术伦理学新思潮探析——维贝克“道德物化”思想述评[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5,32(6):54-59.
被引量:33
5
胡存之,郑广永.
从科学哲学到文化哲学——21世纪哲学观的新变革[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2):19-23.
被引量:4
6
董春雨.
现代自然科学与决定论的终结?[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12(6):7-10.
被引量:3
7
王善博.
拉卡托斯从数学哲学到科学哲学的转向[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16(11):4-7.
被引量:1
8
吕乃基.
论科学与文化[J]
.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12(7):7-12.
被引量:9
9
李文娟.
科学文化哲学的现代性思考[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34(6):23-26.
被引量:1
10
吴静欣.
海德格尔技术哲学的转向与批判[J]
.科技致富向导,2011(33):29-29.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