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秦岭-大别山地区重力场的分解与立交桥构造 被引量: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首次从秦岭-大别山地区重力场中分解出由于莫氏面深度变化引起的区域重力异常和反映秦岭-大别山造山带地壳构造的剩余重力异常。秦岭-大别山地区的莫氏面由东部的32km,经过两个台阶,逐步加深到西部55km。剩余重力异常展示出秦岭-大别山地区有两条中生代俯冲岩浆岩带。北部岩浆岩带包括西秦岭与东秦岭岩浆岩带,经过南阳盆地后,向合肥盆地北缘方向延伸,尖灭于阜阳以西,南部岩浆岩带与桐柏-大别山地区重合。东秦岭的西部重力低,应为早古生代凹陷的反映。
出处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1996年第S1期7-12,共6页 Scientia Sinica(Terra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重大基金资助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26

  • 1张二朋,中华人民共和国秦岭:大巴山及邻区地质图(1:1000000),1992年
  • 2游振东,1991年
  • 3刘国惠,秦岭造山带主要变质岩群及变质作用,1993年
  • 4万子益,1982年
  • 5张抗,石油勘探与开发,1981年,5卷,18页
  • 6徐嘉炜,国际交流地质学术论文集.1,1980年
  • 7张文佑,中国大地构造纲要,1959年
  • 8黄汲清,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1954年
  • 9袁学诚,Proceedings of the 29th IGC Part B,1994年
  • 10袁学诚,新疆地质科学,1994年,5卷,1页

共引文献142

同被引文献184

引证文献13

二级引证文献15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