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习得无助理论评介
被引量: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习得无助理论评介北京师范大学郭德俊,刘道云一、引言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是在处理大大小小的问题,一般说来,问题可分为两种:不可控的问题和可控的问题。在遇到可控的问题时,人们往往容易获得成功;在遇到不可控的问题时,就会受到挫拆和失...
作者
郭德俊
刘道云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1995年第6期67-71,共5页
Teacher Education Research
基金
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习得无助
归因理论
归因方式
理论评介
内部归因
认知干扰
不可控
注意力
信息加工理论
条件反射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2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52
1
刘永芳,杜秀芳,庄锦英.
动机研究的历史演变[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1):54-58.
被引量:12
2
王秋龙.
学顺口溜,记单词[J]
.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03(41):16-16.
被引量:1
3
向海英.
成就动机的归因理论与教学改革[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45(6):55-57.
被引量:60
4
周国韬.
习得性无力感理论浅析[J]
.心理科学通讯,1988,11(6):49-53.
被引量:16
5
季世昌.
论顺口溜[J]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3(1):47-53.
被引量:3
6
吴增强,虞慕镛.
初中学业不良学生习得性无能研究[J]
.心理科学,1995,18(2):99-102.
被引量:15
7
周国韬.
习得性无力感理论再析[J]
.心理科学,1994,17(5):297-301.
被引量:44
8
吴增强.
习得性无能动机模式简析[J]
.心理科学,1994,17(3):188-190.
被引量:23
9
刘志军,钟毅平.
习得无助感理论发展研究的简评[J]
.心理科学,2003,26(2):374-375.
被引量:45
10
邓燕.
中专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成因及教育对策[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8(3):78-8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0
1
高文君,皮磊,田小现.
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J]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6(2):60-61.
被引量:2
2
皮磊.
数学学习中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因素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08,17(4):46-48.
被引量:8
3
张艳,庄俊红.
习得性无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强化策略[J]
.新西部(理论版),2009(4):183-183.
4
孟芳.
浅析学生习得性无助行为的防治对策[J]
.文学界(理论版),2010(7):148-148.
被引量:2
5
武任恒,曾莹.
中职生学习习得性无助的实证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2012(11):87-90.
被引量:15
6
温清霞.
习得性无助研究述评[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20(1):64-70.
被引量:20
7
张旭丹,刘燕茹.
大学生英语学习习得性无助量表编制[J]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02-106.
被引量:3
8
晋丹丹,杨继平.
大学生情绪调节 归因对习得性无助感的影响[J]
.校园心理,2018,16(1):16-19.
被引量:1
9
王茜,叶平枝.
幼儿发展的分水岭:习得性无助还是习得性乐观[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9,0(12):32-35.
被引量:1
10
赵大伟.
大学英语词汇习得无助破解初探——快板说顺口溜记词[J]
.海外英语,2022(6):79-81.
二级引证文献
52
1
朱宾丽.
高中学习习得性无助现象的成因及教学策略探究[J]
.高考,2020,0(21):43-43.
2
侯婵莉,高飞.
体育学习中学生“习得性无助”的成因和心理特征分析[J]
.运动,2013(10):91-92.
3
吕丰华.
双语教学中的学生自我效能感问题研究[J]
.教育探索,2012(3):140-142.
被引量:19
4
王振平.
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调查分析[J]
.数学教育学报,2012,21(1):61-64.
被引量:22
5
任坤,景敏.
七年级学生代数应用题解答障碍的调查分析[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2(6):10-14.
被引量:1
6
马茂年,俞昕.
课堂教学回归“数学化”的讨论和分析——以高中“数学归纳法”的教学为例[J]
.数学教育学报,2013,22(3):80-85.
被引量:20
7
李翠翠.
中职数学改革的方向之一——中职生数学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感[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7):87-87.
8
杨建,李芳玲.
佛系现象的文化解读[J]
.法音,2019(1):40-44.
被引量:1
9
刘文沃.
体育课学习中的习得性无助心理探析[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14,29(5):83-86.
被引量:1
10
王红瑞.
中职生攻击行为及其与个体学业状况的关系研究[J]
.职业与健康,2015,31(5):661-664.
被引量:2
1
包萨仁.
浅析学生的习得无助[J]
.吉林教育(综合),2016,0(1):22-22.
2
王慧慧.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6):158-160.
被引量:9
3
韩含,王慧萍.
习得无助理论的归因训练思想述评[J]
.临沂大学学报,2013,35(4):48-50.
被引量:1
4
李新灵.
青年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评介[J]
.世纪桥,2006(10X):55-56.
被引量:1
5
李金娟.
中国哈贝马斯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研究述评[J]
.作家,2011(20):161-162.
6
陈辉强.
刍议体育教学中的“习得无助”[J]
.体育教学,2005,25(6):26-26.
被引量:5
7
张卓民.
波普的“世界1·2·3”理论评介[J]
.哲学研究,1981(2):64-72.
被引量:5
8
马存燕.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归因风格的关系研究[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3(3):62-64.
被引量:7
9
熊良斌,周志娟.
归因方式理论概述[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6):388-388.
被引量:8
10
曹新美,刘翔平.
从习得无助、习得乐观到积极心理学——Seligman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J]
.心理科学进展,2008,16(4):562-566.
被引量:69
教师教育研究
1995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