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再论“益公”及“益氏”——兼论西周金文“公”称中氏名的使用规律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西周金文中所见的生称"益公"之"益"皆为氏名;死后称谓中的"益"字并非皆为氏名,其中的一部分属于美称或谥号等个人称谓。从现有资料看,益氏与毕氏、单氏皆不存在分支与大宗的关系。生称"穆公""、武公"中的"穆""、武"很可能皆为氏名。传世"谥法"不足信。
作者
魏芃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1年第11期64-70,共7页
History Teaching
关键词
益公
穆公
武公
氏名
谥法
分类号
K877.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225
同被引文献
13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1
1
杨亚长.
再说金文所见之益公——兼与韩巍先生商榷[J]
.考古与文物,2009(5):60-62.
被引量:3
2
陈絜.
应公鼎铭与周代宗法[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8-17.
被引量:16
3
韩巍.
眉县盠器群的族姓、年代及相关问题[J]
.考古与文物,2007(4):16-21.
被引量:10
4
朱凤瀚.
师酉鼎与师酉簋[J]
.中国历史文物,2004(1):4-10.
被引量:20
5
董珊.
略论西周单氏家族窖藏青铜器铭文[J]
.中国历史文物,2003(4):40-50.
被引量:68
6
李零.
读杨家村出土的虞逑诸器[J]
.中国历史文物,2003(3):16-27.
被引量:32
7
吴镇烽,王东海.
王臣簋的出土与相关铜器的时代[J]
.文物,1980(5):63-66.
被引量:5
8
唐兰.
永盂铭文解释[J]
.文物,1972(1):58-62.
被引量:26
9
徐中舒.
禹鼎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J]
.考古学报,1959(3):53-66.
被引量:79
10
唐复年.西周青铜器铭文分代史征器影集[M]中华书局,1993.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衷赤.
《考古学报》出版[J]
.历史研究,1962(5):181-182.
被引量:1
2
冯时.
略论晋侯邦父及其名、字问题[J]
.文物,1998(5):31-34.
被引量:12
3
李伯谦.
也谈杨姞壶铭文的释读[J]
.文物,1998(2):31-34.
被引量:12
4
罗西章.
宰兽簋铭略考[J]
.文物,1998(8):83-87.
被引量:17
5
王龙正,夏麦陵,王宏伟,姜涛,王胜利,牛清彬,娄金山,冯陆平,张水木.
平顶山应国墓地八十四号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98(9):4-17.
被引量:27
6
孙庆伟.
试论杨国与杨[J]
.考古与文物,1997(5):64-66.
被引量:7
7
陈梦家.
西周铜器断代(三)[J]
.考古学报,1956(1):65-114.
被引量:43
8
郭沫若.
关于眉县大鼎铭辞考释[J]
.文物,1972(7).
被引量:17
9
郭沫若.
长安县张家坡铜器群铭文汇释[J]
.考古学报,1962(1):1-14.
被引量:48
10
郭沫若.
弭叔簋及訇簋考释[J]
.文物,1960(2):5-8.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225
1
王坤鹏.
“蛮土是保”:近出諻■缶铭文所反映的疆域观念[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0(2):141-149.
2
陈絜.
“宗子维城”与善鼎“宗子”解诂[J]
.中国史研究,2021(1):48-52.
被引量:3
3
王一凡.
以考古实物形象补释毛公鼎“■”字[J]
.形象史学,2019(2):37-43.
4
王晨光.
藩屏王家:清华简《皇门》《四告》的权力互动及政治伦理[J]
.史学月刊,2023(6):5-16.
5
王硕.
周幽王生年问题考辨[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1(1):247-250.
6
赵庆淼.
再论西周时期的“周”地及相关问题[J]
.三代考古,2018,0(1):497-517.
7
管文韜.
試論晋公盤銘文及相關問題[J]
.青铜器与金文,2019(1):94-122.
被引量:1
8
李春桃.
甲骨文中“丂”字新釋[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20(1).
被引量:1
9
施漉妍.
古文字“畀”的源流演变[J]
.汉字文化,2024(1):26-30.
10
涂白奎,夏小清.
也谈旧释“粦”及相关诸字的释读[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1):171-181.
同被引文献
136
1
王辉.
也谈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其铜器[J]
.考古与文物,1998(5):88-93.
被引量:24
2
何琳仪.
楚王 钟器主新探[J]
.东南文化,1999(3):90-92.
被引量:6
3
焦智勤.
殷墟甲骨拾遗[J]
.华夏考古,1997(2):78-82.
被引量:3
4
董楚平.
《楚王领钟》跋[J]
.江汉考古,1995(2):68-69.
被引量:4
5
朱凤瀚.
柞伯鼎与周公南征[J]
.文物,2006(5):67-73.
被引量:74
6
张光裕.
■簋铭文与西周史事新证[J]
.文物,2009(2):53-56.
被引量:37
7
吴镇烽.
鲍子鼎铭文考释[J]
.中国历史文物,2009(2):50-55.
被引量:16
8
娄博.
唐兰先生的甲骨文研究[J]
.飞天,2011(8):93-94.
被引量:1
9
李建生.
“梁姬”、“杨姞”及其相关问题[J]
.中国历史文物,2009(5):44-44.
被引量:8
10
侯乃峰.
鲍子鼎铭文补说[J]
.中国历史文物,2010(2):70-72.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宋華強.
2011年甲骨文、金文、古文字學研究概述[J]
.简帛,2012(1):343-3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修东.
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解读[J]
.神州,2016,0(26):10-10.
1
杨亚长.
金文所见之益公、穆公与武公考[J]
.考古与文物,2004(6):71-75.
被引量:6
2
李笑非.
忆抗日战争时期“三益公川剧艺员军训队”[J]
.四川戏剧,2008(5):18-18.
被引量:1
3
杨亚长.
再说金文所见之益公——兼与韩巍先生商榷[J]
.考古与文物,2009(5):60-62.
被引量:3
4
唐兰.
《永盂铭文解释》的一些补充——并答读者来信[J]
.文物,1972(11):53-56.
被引量:4
5
韩巍.
眉县盠器群的族姓、年代及相关问题[J]
.考古与文物,2007(4):16-21.
被引量:10
6
高原.
朱林 天怀淡定,无执无失[J]
.甲壳虫,2009,0(10):66-68.
7
唐忠元.
“州”与“洲”字的起源及其在地名中的运用[J]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5):102-103.
8
王占奎.
西周列王纪年拟测[J]
.考古与文物,2003(3):17-30.
被引量:5
9
Pinkey.
阿芒·珀蒂让:与野玫瑰的“艳遇”[J]
.商务旅行,2009,0(5):126-126.
10
江林昌.
商族先公称名的文化学探索[J]
.殷都学刊,2009,30(2):1-12.
历史教学(下半月)
2011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