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外馆际互借规则概述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主要介绍了美国、德国及国际图联已制定实行的馆际互借规则,总结了其中的共性问题,旨在为我国图书馆信息机构开展馆际互借提供借鉴。
作者
郝淑东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
出处
《情报探索》
2011年第6期116-119,共4页
Inform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图书馆
馆际互借
馆际互借规则
美国
德国
国际图联
分类号
G252.4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2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2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9
1
李军凯.
从CASHL和NSTL看我国文献传递服务的模式和发展趋势[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22(6):33-37.
被引量:61
2
姚晓霞,陈凌,曾丽军.
CALIS馆际互借系统的工作流程[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20(6):61-64.
被引量:13
3
马明波.
馆际互借若干问题探讨[J]
.晋图学刊,1991(1):24-26.
被引量:4
4
包学鸣.
资源共享:美国的馆际互借[J]
.图书情报工作,1999,43(3):59-61.
被引量:17
5
丁根度.
试评《美国馆际互借法》(2001年修订本)[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21(4):87-90.
被引量:8
6
刘翅红.
组织、条例、规程三位一体,保证馆际互借工作高效顺利开展——德国高校图书馆馆际互借工作考察纪要[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4):94-96.
被引量:3
7
程小澜.
访问德国公共图书馆纪实[J]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8(1):70-75.
被引量:7
8
申宁,罗丽丽.
德国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模式[J]
.大学图书馆学报,1999,17(6):75-76.
被引量:13
9
郑惠伶.
拓展馆际互借 避免侵犯版权——国内外有关版权问题的观点[J]
.图书馆论坛,2008,28(1):57-59.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42
1
钱遒立,印永清.
网络时代馆际互借模式之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S1):42-45.
被引量:17
2
崔雁.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中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J]
.图书馆建设,2005(2):13-15.
被引量:26
3
Thun Hans-Peter.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图书馆事业简介[M].德国图书馆研究所,1995..
4
Interlibrary Loan Code for the United States (revised 2001). http://www.ala.org/rusa/stand-Inc.html.
5
Explanatory Supplement for Use with the Interlibrary Loan Code for the United States.http://www.ala.org/rusa/stand-Inc.html.
6
National Interlirary Loan Code for the United States (1993).http://www.ifla.org/decuments/libraries/resource-sharing/alanilic .txt.
7
Feather J,Sturges P. Interational Encyclopedia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8
Anne Morris,Emma Blagg. Current Document Deliverry Practices in UK Academic Libraries. Interlending & Document Supply,1998,19(4)
9
http://www.bl.uk
10
http://www.cashl.edu.cn
共引文献
124
1
杨锐,楼向英.
OCLC的发展对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启示[J]
.图书馆学研究,2002(9):36-37.
被引量:3
2
王春芳.
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享[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2):75-76.
被引量:1
3
孔红蕊.
安徽省“211工程”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调查分析[J]
.新世纪图书馆,2011(4):51-52.
被引量:2
4
张艳波.
新时期图书馆协作网络建设的现状分析[J]
.黑龙江史志,2012(1):59-60.
被引量:2
5
钱遒立,印永清.
网络时代馆际互借模式之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S1):42-45.
被引量:17
6
曾征宇.
直接借阅模式对区域馆际互借影响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
.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2010(12):67-72.
被引量:5
7
张焕玲.
关于县级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工程的构想[J]
.新课程学习(中),2009,0(5):78-79.
8
吴玲.
合作·共享·发展——国家图书馆文献传递的思考[J]
.全国新书目,2008,0(12):90-92.
被引量:1
9
陈佩燕,杨军.
OCLC ILLiad:香港高校图书馆普遍使用的馆际互借系统[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22(3):13-15.
被引量:7
10
郭颖.
对建立广东省数字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的思考[J]
.图书馆论坛,2004,24(4):49-51.
被引量:7
引证文献
1
1
罗利玲.
湖北高校图书传递与馆际互借状况及存在的问题[J]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2016,15(4):19-22.
1
张秀兰,宋承谦.
中外图书馆馆际互借规则比较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10,32(12):1-4.
被引量:3
2
易星.
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及其启示[J]
.图书馆论坛,2015,35(7):136-138.
被引量:2
3
易星.
美国图书馆馆际互借规则及其中国启示[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36(6):180-182.
4
郝淑东.
我国图书馆馆际互借规则研究[J]
.图书馆学刊,2011,33(5):41-43.
被引量:8
5
魏瑶瑶.
刍议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7):129-131.
被引量:4
情报探索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